APP下载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2018-08-15王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简笔画船长火星

王真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以“人”为本,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协调完善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沟通的信息传递过程。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就会灵性消失,活力匮乏,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则将随之大受压抑。因此,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不应该只看教师讲了多少,讲得怎样,而应当看教师是否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是否真正进入了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角色”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这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我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下的一些尝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参与简笔画,寓教于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课堂上让他们动手参与简笔画,一方面能体现师生合作,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又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为了理解“两端同时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的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习,边讨论边动手画一画山势图。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教师更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虽然画面可能繁简不一,线条也可能会粗细不同,但意思肯定都能表达清楚了,教师只要稍加点评,选出最佳线路图就可以全班通过了。通过亲自动手画简笔画,变文字为图画,学生对文中的文字就有了很好的理解,他们从中不仅直观地理解了开凿八达岭隧道的两种方法,而且还会更加敬佩、赞赏詹天佑杰出的才能。学生在“读、画、说、解”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情绪得到了积极的调动,学习起来就可以轻松、活泼又愉快,学习效率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学得也会比较扎实。

二、参与上课,当一回小老师

每次遇到一些科普性课文的时候,我喜欢把上课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因为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科普性课文往往比较浅显,所要讲述的科学知识很容易弄明白。这样的课文,我觉得教师没必要花很多心思一句句、一段段地讲,倒不如让学生自己来讲。当然,我鼓励学生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补充进来,这样就使课文更饱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次,我们上的课文是《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我提前两周布置学生去熟读课文,查阅资料,为两周后的上课做准备。终于要上这篇课文了,孩子们个个显得很兴奋,因为说不定今天就轮到他上台当老师了。事先我们是分好组的,每组选派一名最好的小老师上讲台给全班授课。规则是:前面的小老师上过的内容,后面的就不能重复。上课的内容以课本为主,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语言不能啰唆,所要阐述的问题要讲清楚。小老师们像模像样地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说地球和火星是孪生兄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地球上有人生存必须满足哪些条件?这些条件火星上具备吗?”“你们认为,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你看,经过充分的准备,他们居然也能问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令我惊喜。围绕这些来自小老师的问题,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很多问题都能通过同学互助而解决,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给予帮助。在四个小老师上完课后,我又对他们一一进行点评,并且把课文中的重点又整理一下,适当地进行点拨。这样的课堂,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避免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非但爱上了原本枯燥的科普文,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爱科学、爱动脑、爱学习的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三、参与回顾和延伸,提高综合素养

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特别是一些写人的文章,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人物的品质或者精神的传递。而适当地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做一些回顾和总结,有利于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一文最后一句话:“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乍一看,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课文。那么课文讲完了,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

经过反复思考,在课文总结回顾阶段,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来促进学生思维,我问:“船长可以活下来吗?他活着还是英雄吗?”经过思考,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大部分同学都认同船长凭借常年在海上的经历,必定是水性了得,完全可以游到小艇上获救。一名同学却说:“船长活着回去也许会受到别人的指责,人们会追究他撞船的责任的,所以活着也许就不是英雄。”这一观点马上遭来多名同学的反驳。一生义正词严地说:“是谁在灾难面前沉着镇定地指挥?是谁控制了疯狂的人群,讓逃生得以井然有序?是谁挽救了船上60人的生命?这样的船长活着不应该是英雄吗?”好一个排比和反问。另一名同学补充道:“我也认为船长活着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船就像他的孩子,虽然人安全了,但船毁了,对于一个忠于职守的船长来说,他会觉得这是自己的失职,所以选择以与船共存亡的方式来履行他的做人之道,他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他的回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说得多好呀!没想到我抛出的这个问题激起了如此激烈的争论,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语言和思维都得到了提高,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正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培养了正确的审美情趣。

21世纪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只有真正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过程才有可能是丰满完善的、充满灵气和活力的。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简笔画船长火星
玩转火星
萌宠简笔画
神形兼备的简笔画
出发吧,船长
超赞的简笔画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