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滴教育,启发小学生的科学创造精神

2018-08-15钱照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科学内容探究

钱照吉

小学科学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为学生展现科学的魅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科学活动之中,从而启发学生的科学创造精神,这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以点滴教育为出发点,通过课前设疑、趣味引导,课堂拓展、实验激趣,小组探究、自主创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从日常的教学中,逐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出科学探索精神。

现在小学科学学科,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力度不够,只能单纯地依靠课堂教育来完成,这样距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仍然相差甚远,为此,我们从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对科学学科产生兴趣,这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一、课前设疑,趣味引导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最直接的场所,然而小学生的课堂集中听讲时间只有五至十分钟,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讲解的内容学生能够认真领会,然而在其他时间段中,学生的注意力则很难集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講课前会给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实验、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课堂讲解奠定基础。

比如,在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这一课中,我在课前对学生设置了一定的疑惑:“同学们,这是什么?”“水。”学生齐声答道。“很好,那么老师现在有一勺盐,我把它放在水里,结果它不见了,谁能帮我找找它在哪儿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一边说着,一边将盐倒入了水里。学生们瞪大了眼睛,都在仔细观察。为了让他们看得更加清晰,我把杯子给每个学生都看了一眼。看着学生们露出的疑问表情,我知道他们已经对这部分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奠定了这样的一个基础,这节科学课,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且很准确地帮我找到了“盐去哪儿了”。

课前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学习,带着问题听老师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在老师讲解的内容中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锻炼分析能力,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拓展,丰富知识

课堂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然而,随着学生对知识需求的增加,紧紧依靠课本上的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在这样的一个趋势下,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内容的链接和融合,不仅能够丰富课堂上的讲解,也让学生明白更多的原理和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养成课外拓展的好习惯。

比如,在讲解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地球上有什么》这部分内容时,这部分知识的涵盖面比较广泛,但在小学阶段,我们只给学生讲解比较浅层的内容,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在课堂上,我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同学们,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很多的小生命也在快乐地成长。下面,我们看一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好吗?”“好。”学生非常感兴趣。接着,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视频,主要讲述一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蜕变的过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我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和父母一起查找更多的内容,并且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同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短暂的课堂生活上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内容,从而扩充知识的覆盖面。

课堂知识的拓展是现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方式,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加之科学这门学科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我们不仅让学生理解现象的本质,也让学生举一反三,能够自主地分析相关的反应或者现象。

三、小组探究,自主创造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小学阶段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主要方式。对于科学课堂的活动探究,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身边实际联系紧密。我们在讲解内容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学习时融入时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边探究知识,一边增强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在思想中充满合作意识,有效地为自主合作奠定基础。

比如,在讲解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的《动物的运动》这一课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对动物的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用归纳的方法对动物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从教学活动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活动性非常强,基于此,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且鼓励学生到学校的花坛处进行实际的观察。在观察前我预留了几项任务:“一是观察动物的特征,并且说出昆虫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二是小组讨论一下,蚂蚁为什么总是喜欢搬家呢?”带着任务,学生开始进行实际的探究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小组的讨论,同时有的兴趣小组还制作了昆虫的标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这节课的基本知识,也对蚂蚁和其他昆虫的活动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小学生对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和方法比较陌生,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指导,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模式的初始分组,讲解合作探究模式的分工,让学生在思想意识里能够正确地理解,进而逐渐养成合作探究的好习惯。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们对学生逐渐培养。在这个培养中,将知识带给学生,并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合作探究,带着知识寻找答案,会自主生疑,能够自主解疑,这就是对学生的创造精神进行启发的过程。作为一名自然科学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以本职工作为己任,探索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自主科学创造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科学内容探究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主要内容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