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相关性

2018-08-15杨雯琪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三观家庭成员

杨雯琪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成长这个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中来自家庭教育的因素占很大一部分的比重。一些家长认为,对小学生的教育仅仅体现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其实对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学校和家庭之中,暂时先不考虑学校教育对小学生产生的任何影响,在此,仅谈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做得及时得当,能够正确引导小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小学生,其行为也都相对规范。相反,如果小学生受到的是不良的家庭教育,那么这样的小学生在以后的表现中会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需要矫正。既然,知道了有些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需要再教育再矫正的,就需要在小学生最初的成长时期去抓好家庭教育的第一关。打好家庭教育的基础,这对孩子成长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概念理解

(一)什么是家庭

家庭,即是一种存在社会生活中一个小团体。这个小团体有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因为这个小团体不是漫无目的地自由组合而成,这个小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因剪不断的血缘关系的纽带而结合在一起。家庭成员一般包括父亲、母亲和子女,其形式是以婚姻为基础、以子女为桥梁所形成社会生活的小团体。家庭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家庭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团体,而这个团体也相应地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职责。其中,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子女的一项重要家庭职责。

(二)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是在家庭中接受到的教育。那么,什么才能称之为教育呢?我国的一位文学家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一书中是这样写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按照说文解字书中的理解,教是指:上面的人做什么,下面的人跟着上面的人效仿;育则是指:培养、养育的孩子是让他去做善良的事情。笔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上施下效那样单方面的,而且“下”对“上”也是有教育影响的。所以只要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影响作用相互施加,并且对另外的个体有所教化都可以称之为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则是指在家庭氛围中,由父母或者是长辈对子女施加的教育与影响。

(三)什么是行为习惯

行为,是指个体要做某种事情的动作表现,或者个体思想支配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动作,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行为。

习惯则不是一时形成的。是在长期的生活中久而久之养成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的方式不易被取代,而且在生活中表现得很自然。行为习惯则是“行为”与“习惯”这两个词的总称。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分为两类,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小学生健康快速地成长,并且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则是小学生没有组织纪律性,目无尊长,在学校不尊重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或纠正。可以参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有些偏离则属于不良行为规范。不良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需要家长或长辈进行再教育或者矫正不良习惯,并且还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为了避免再教育和矫正的麻烦,就要从娃娃的呱呱坠地开始进行家庭教育,这样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家庭教育因素

由于有些家长认为小学生还小,对于他们的教育是属于简单的事情,以至于孩子有些不良的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样的看法是不对的。因为教育是一个过程,家长们不要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小而不给予教育。在家庭教育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到底有哪些因素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所作用?下面就来分门别类地整理一下。

(一)来自家长的影响因素

首先,笔者认为来自家长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包括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家长的文化水平等。

1.家长“三观”影响

家长的“三观”是可以直接反映出家长如何看待社会,思考人生,处理为人处事和坚持走什么样的人生轨迹等。家长的三观可以直接影响其日常的行为习惯,小学生长期和家长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也就会被家长潜移默化,自己行为习惯也就受到了影响。家长拥有正确的“三观”,可以看清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现在社会所欠缺的人才,那么这样的家长自然就会按照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去培养小学生,塑造小学生,指导小学生做一个现在社会欠缺的人才。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小学生,他的行为习惯怎能不规范呢?相反,如果家长拥有不是很正确的“三观”,那么就不能够指导小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家长的“三观”在家庭教育是占有着相当重要地位的。

2.家长文化水平影响

家长的文化水平也是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因素中的一种。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可以直接显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这样就在很大的程度决定着家长的理想、抱负、思想高度、知识储备和教育小学生能力的运用等;并且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的程度也直接决定着处理家庭事务的能力,又由于小学生生活在家庭之中,所以家长的文化水平也会间接影响着小学生。记得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笔者也很赞同这句话。不过在科学进步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家长们还是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做到终身学习,这样也会给小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并且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二)来自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可以解释为,除了小学生个人外都属于他的生活环境。现在可以大体将生活环境分为三类:小学生的家庭结构、家庭生活经济状况和家庭生活方式。下面就分别讲述一下家庭生活环境中这三类因素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家庭结构影响

小学生的家庭结构可以按照家庭成员来分类,即单亲家庭和非单亲家庭,其中非单亲家庭又可以分为两代人的家庭和三代人的家庭。

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不难发现,生活在单亲家庭结构中的小学生往往不如生活在非单亲家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规范。因为单亲家庭的家长,既要忙于生活,又要承受工作的压力,还要兼顾教育小学生等,所以单亲家庭的家长总会有力不从心、无力教育小学生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很少会有时间去指导,因此生活在单亲家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就显得有些不规范。

生活在两代人非单亲家庭的小学生,家庭成员中只有自己和父母,由于家庭结构相对简单,显得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密切,有凝聚力。所以家长在教育小学生的时候是教育者父母直接面对受教者小学生,这样不受外界的干扰,家长与小学生的思想教育统一,节奏一致。由于生活在这种家庭结构中的小学生与父母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父母可以随时随地地观察到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否规范,在不好的行为习惯出现的时候,可以及时指导纠正,给予正确的示范教育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快速成长。

生活在三代人非单亲家庭的小学生,家庭成员有父母、小学生个人和祖父母,家庭成员较多又有一定的复杂关系,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受教者是单一的,而教育者则不只有父母,还有祖父母,所以在三代人非单亲的家庭结构中,小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育。但同时,这样的教育也是有缺陷的,因为教育者又多了祖父母,在教育小学生和指导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难免会因为思想方式、经历事情的不同给出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指导,使得小学生不知听从谁的指导而无所适从。

2.家庭生活经济状况影响

家庭生活经济状况是指小学生的家庭收入状况。也可以理解为小学生既然是家庭中的一员,在家庭生活环境经济状况这一部分,虽然贡献不出钱财等具体的经济形式,但是家长们可以邀请小学生一起加入家庭生活经济状况的管理中。不管是经济条件好的,还是不好的,都邀请小学生的加入,这样小学生也是会把自己看成是这个家庭的小主人。在小学生加入家庭生活经济状况管理过程中,他们的行习惯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被规范,会有意识约束自己,树立家庭小主人角色,同时也会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

3.家庭生活方式影响

家庭生活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其中可以概括为家庭生活中饮食起居习惯和家庭中是如何利用空暇时间的。

首先,家庭生活中的饮食起居行为可以看出,这个家庭中是否有良好的饮食作息时间,如家庭成员是否能够做到按时起床和休息,是否按时吃饭,每天是否抽时间学习和运动,等。如果家庭中的成员都有一个良好的饮食起居的行为习惯,那么我相信一个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肯定是规范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相反,如果家庭生活中没有一个良好的饮食起居的行为习惯,那么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是懒散的、没有规范性的。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就是,家庭成员中都是如何利用空闲时间的。一个家庭如何利用他们闲暇时间,可以从侧面看出这个家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否良好。比如一个家庭的闲暇时间,家庭成员都看书看报、搞一些文体娱乐、鉴赏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化的活动等,这样的闲暇时间有利于小学生的生长,还会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起到重要作用。相反則不然。所以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要给予他们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结语

家庭教育是指孩子在出生之后所接触的最初教育,也是小学生最初的生活环境,更是他们学习“人之初”的教育环境。家庭是人生之中生活最长久的场所。家庭教育就是陪伴孩子的终身教育。所以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也许大家都普遍认为学校教育的作用是重要的,因为学校教育教会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但是,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家庭教育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所影响。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对儿童成长有所伤害的,尤其是在小学这个阶段。所以要重视家庭教育并且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让小学生都能够在“人之初”的教育场所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三观家庭成员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