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生命教育案例分析及对策

2018-08-15茅新月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活动课生命活动

茅新月

随着我国生命教育的大力推行,生命教育已然成为小学德育的重点课题,而小学低年级是这项工作的起始和关键阶段。但从低年级学生对待生命的表现来看,生命教育并未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世界。本文主要从童心入手,分析、探索优化小学低段生命教育的有效方式。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国家和民族因儿童生命的绚丽多彩而生生不息。为了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国家非常重视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学校积极实施生命教育,旨在教育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学生获得保护生命的基本能力。相较于其他学段,初入学的低年级学生犹如一张白纸,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空间非常大,也更加有效。那么如何让小学低段生命教育行之有效呢?我认为抓住孩子的童心是关键。下面以自己班级的案例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一、陈述案例

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和保护生命,学校和老师组织低年级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例如“护蛋行动”,一次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个个都准备了鸡蛋,也想了很多保护鸡蛋的高招。等到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享护蛋心得,引导学生通过保护生命的实践活动而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这样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除此之外,教师还会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的班会活动。本以为强调了一段时间的生命教育后,低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实现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树立起正确的生命意识,懂得敬畏生命、保护生命。可是,孩子们平日里的表现却敲响了警钟——我们所施行的生命教育并未真正走入低段孩子的心灵世界。

孩子们信誓旦旦地答应老师不做危险游戏,可转身就玩起了自己发明的“压人游戏”“打人游戏”;上课铃响,学生们从教室外蜂拥而入,有一学生不小心在门口摔倒,后面的学生竟嘻嘻哈哈地顺势一个压一个,底下被压的学生疼得嗷嗷直叫;课间玩耍时,一个学生看到同学蹲在台阶上就伸手一推,导致对方摔跤骨折,事后问起缘由,竟是为了好玩……虽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因贪玩而惹事可以被人理解和包容,但是这理解和包容是有限度的,宝贵的生命不会因为犯错方是小孩子而被轻贱、无视。

面对学校和老师实施的生命教育,孩子只当是有别于语数主课的活动课。而这种活动课让孩子们很轻松,不考试不费脑不入心,教育活动结束后更是敷衍了事。这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就像一颗石子被扔进了湖水里,荡了几圈涟漪便再无动静。而没有动静的生命教育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例警示我们,惹是生非的“熊孩子”不仅仅是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也與低效的学校生命教育有关联。

二、分析原因

为什么学校和老师“精心”设计和组织的生命教育活动会沦为浮于表面的活动课?面对这样富有意义的生命教育活动,孩子们仍会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正当我反复琢磨时,班里孩子的一句话点醒了我。

在一次消防安全演练中,我发现班里有一个孩子表现不积极,而其他小朋友都很兴奋地配合老师参加活动。我很好奇,便上前询问原因。他支支吾吾地说了缘由:“啊?又是这样,没意思,不好玩。”这句话就像一把锤子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灵。

所以,要想让生命教育活动行之有效,真正帮助低段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就需要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紧紧抓住活动的主体——低年级学生,牢牢抓住他们的喜好和身心特点,让生命教育活动熨帖童心。

三、优化策略

要想让生命教育活动熨帖童心,就需要教师牢牢抓住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积极主动地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挖掘出紧贴、适合低段学生发展的生命教育策略。

1.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能驾驭教学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同理,真正能提高生命教育效率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这告诫我们老师:要想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乐于接受什么,教师就需要蹲下自己的身子,和孩子处在同一个水平上,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

小学低年级孩子刚开始接受小学教育,还是一群想说敢说的“小百灵”。他们的小脑袋里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小嘴巴能说出真实动听的语言。如果老师肯蹲下身子,认真地向孩子们询问关于生命教育活动的想法,他们表达出的想法恰恰是自己内心的想法。为了了解孩子们的想法,我在开展完一节交通安全班会课后,进行了一项小调查。调查的问题主要是:“你喜欢这次交通安全活动课的哪个部分?你不喜欢活动的哪个部分?请说说理由。”在这项调查中,孩子们没有正确答案的限制,踊跃发言。把孩子们的发言整理后,发现他们更喜欢交通安全小动画和上台展示活动,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部分有趣、好玩。他们不喜欢大段大段的文字介绍,因为有很多字不认识,没耐心看完。

的确,孩子们看动画视频和趣图时,眼睛和耳朵同时运作,也会在脑子里自行想象。这是大脑记忆的好方法,交通安全知识就随着动画视频和趣图进入孩子的脑海。活动后的“交通安全知识知多少”验证了动画视频和上台展示活动的有效性。既然孩子喜欢动态的、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师在设计生命教育活动时就要有意识地融入孩子喜闻乐见的直观形象的元素,设计孩子能展示自我的活动环节。

2.优化语言,紧贴孩子的童心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接受小学教育,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较低,也就是还处在“幼稚阶段”,他们只能理解一些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儿童化语言。如果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时不注意这一特点,教学语言过于正式、难懂,孩子听不懂、难理解,那么教师口中的语言再规范科学,结果都是不理想的。他们不明白老师问什么,自然就会乱说一通。见到提问效果不好,老师还要解释“道理”的意思,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影响了教学活动进程。

因而,教师要从低段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出发,尽量避免使用低段学生听不懂或难理解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优化教学语言,让语言简单易懂,充满童趣,以保证低段学生听得懂,喜欢听。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教师可以这样表达:“小朋友们,活动快要结束了,你想对你的动物朋友们说些什么?”老师将小动物们拟人化,在活动中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这样的提问语言,孩子们听得懂也乐于听,他们自然而然地记住要爱护小动物,爱护生命。

3.联合多方,强化孩子的意识

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样的教育才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进入孩子的心灵,不断强化孩子的生命意识。

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和教师组织的班队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辅助方法。比如,在其他学科中融入生命教育。要想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光靠一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广泛,语数、音体美、科学、品德等学科都包含生命教育的内容,都可以渗透生命教育。例如,语文老师教学反义词“生”与“死”时,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死,保护生命。

生命教育需要多方的力量,实施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义务,也是家长的责任。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家校联合施行的生命教育,更有意义也更有效。考虑到家校联合的实际操作性,实施生命教育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平台。而我们现在方便实用的微信、qq交流平台,以及正在大力推行的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就是实现家校生命教育大联合的最佳工具。教师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定期宣传生命教育知识,通过强化家长的生命意识来间接影响学生。教师再指导家长使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引导他们定期观看和学习有关生命教育的小视频,并完成小作业。在不断的联合和强化中,逐渐增强低年级学生的生命意识。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分析,我尝试对本班的生命教育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取得了一点进步。孩子们开始乐于接受生命教育,知道行事之前要三思。孩子能主动搀扶摔倒的同学,看到拥挤现象也会大声呼唤:这样很危险!当然,生命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也需要家长和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生命教育之路虽不平,但仍可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活动课生命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