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8-08-15史恩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具平均分小棒

史恩德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是教师只重视口头讲解,而忽略了动手操作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加强实践操作是现代数学教学和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而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使用学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锻炼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使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新版的数学教材更加注重直观教学,补充了特别多的动手操作内容,如通过摆小棒的方式理解数的组成,通过搭积木等方式理解立体图形,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掌握了能性等。在近十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适时适量地让学生通过操作掌握知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使用学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直观形象阶段。他们爱玩、好动。因此,在课堂上适时合理地创设动手操作活动,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动起来的机会,符合他们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而且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是自然的、轻松的、高效的。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让学生准备两组长度的木条各兩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手中的木条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就知道了平行四边形是由四条边组成,而且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个角大小相等。然后,让学生拉动对角,发现平行四边形发生了变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在积极跳跃,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活动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二、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习工具的操作,使学生学会摆、拼、削、做、测、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做剪纸。在活动中,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将一张纸对折后再剪,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当然不是为了教剪纸而让学生练习剪纸,而是要把剪纸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新知识。

三、使用学具,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知遵循感知—概念—概念的规律。而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来掌握知识正好就符合这一认知规律。操作学习不仅能将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改变为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得到充分的调动,使之参与到活动之中,让学生形成对诸多事物的感性认识,并诱导学生积极地对事物进行探索和总结,从观察事物的外表到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事物逐步形成科学概念。例如:在进行“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教学时,我让两个学生去分10个苹果,两个学生通过分苹果,发现有五种分法。第一种是一个人分到1个,另一个人分到9个;第二种是一个人分到2个,另一个人分到8个;第三种是一个人分到3个,另一个人分到7个;第四种是一个人4个,另一个人6个;第五种分法是两个人每人分得5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第五种分类方法和前四种方法有什么区别?通过讨论,学生们知道第五种分法中每个人分得的都是“平等的”,这就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平均分”“每份都同样多”特征。就这样,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了起来,使知识更加直观形象,便于理解。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例如:教学三年级数学“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这一节时,会出现十位上除后除不尽,仍有余数的情况,例如计算54÷3时,学生对十位上余下的数字“2”表示“2个十”,计算时要和个位上的“4”结合起来看成“24”来继续除的知识点很难理解。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在教学时可采用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让学生亲身体验除的过程:把每捆都是10根的5捆小棒(表示5个十)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表示1个10),也就是十位上的商是1。剩下的2捆小棒就表示2个10,要想继续平均分成3份,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剩下的2捆拆开,和另外的4根合成24根后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8根,所以个位上的商是8。通过摆小棒、分小棒,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将剩下的整十数如何继续平均分,从而感知有余数除法的算理。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把动手分小棒和除法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具体从形状方面的操作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计算理论,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和谐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灵活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避免活动流于形式,这样才能让学具发挥有效的作用。

猜你喜欢

学具平均分小棒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两种分法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