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2018-08-15潘小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室互联网+微信

潘小英

一、依托互联网,创设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文化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一)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二)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发动家长共同参与,布置教室“绿色心情”一角,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让整个教室充满绿色和青春的气息,给孩子们营造一种优美的学习环境。

(三)教室的美化。结合学校品牌班级的建设,即一班一特色,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

二、借助互联网,构建和谐奋进的班级制度文化

一个班级有什么样的制度,这些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师生对这些制度的态度和执行情况如何,对学生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就构成了班级的制度文化。

(一)班级制度的建立

学生的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制度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班级文化的内涵不同,制定班级制度的侧重点就有所区别。如“大雁班”,侧重强调纪律与团结;“笋芽儿班”侧重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一个一年级班,班名“小蜜蜂”,在和学生们一起制定班级制度时,老师先找来许多有关蜜蜂采花蜜的图片、歌曲,还有小故事,让同学们欣赏,感受蜜蜂的勤劳和美丽,从内心深处喜爱蜜蜂,然后从喜欢到模仿,引导孩子对自己各个方面提出要求,制定出的班级制度很有特点。如在劳动方面的要求要像小蜜蜂一样,不仅仅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还要每天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件事。与身边人相处,要拥有小蜜蜂的爱心,友善地对待他人。

制定植根于孩子们生活的班级制度,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班级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孩子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增强孩子们对班级制度的认同感

制度好记易诵。制度内容的制定不能太复杂,涉及的面不要太宽泛,内容越多,学生越记不住。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内容要少而精,一样样落到实处。制度内容的表达方式也要简洁明了,每个班级编成口诀,让学生好记易背。学生学会“执法”。班级事务一般交由学生去处理,凭借制度来“执法”。一以贯之是最好的法宝,一个班级的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坚持执行下去。不能朝令夕改,让制度在每个学生面前就是铁的纪律,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和改变。

(三)引导孩子在制度的阳光下成长

唤醒学生的“自律”。学生在自觉遵守班级制度的过程中,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习惯,会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要让学生尝到自律的甜头。上课时同学们都遵守纪律,课堂就能顺利进行下去;课间游戏时好好遵守规则,不扰乱他人,就能开开心心地玩耍下去,否则就要被取消游戏的资格;课间操时,要求学生队伍站整齐了才能回班;劳动值日每个人都认真执行了,就能享受到更多的人为你服务……

将班级制度变成一种常态,将“硬制度”转化为“软文化”,浸润学生的成长,让学生今后在任何一个团队都能自主管理,这才是我们创建班级文化的真正目的。

三、应用互联网,呈现富有意义的社团活动文化

班级社团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互联网宣传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社團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增长见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再次运用新媒介以视频、照片、学校微信推送等多种方式展示社团活动的各种成果,同时每个班的社团活动成果定期在教室展示,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激活并确立班级社团——

活动常态化——成果定期展示,每一次活动自开始启动历经策划、准备、举办、总结,最后在通过班级主页、微信推送展示学生成果,让家长感受孩子们在充实忙碌、色彩纷呈的活动中悄然长大,足迹是喜悦的、收获的是金色的。

学生犹如姹紫嫣红的春天,有牡丹,更多的是桃李,成片的是油菜花,花开灿烂有其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如何张扬个性,发展能力,让野百合也有春天?各种色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就是最好的平台。因为它就在学生的咫尺间,只要你愿意参与,想要参与,你就是其中一员;只要你有想法你就可以发起新的社团成为核心人物,有太多的“小鬼”,当家的本领就是在这样的社团活动中练就成长出来的。

四、推广互联网,建设新家校合作文化

“信息技术”“家校沟通”“社会资源”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通的个体,通过云平台、家校通、微信、QQ等多种网络交流方式进行了有效的模式整合,引导家长、社会介入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的教育干预,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让家庭与学校在零距离接触中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家校教育的有效整合,达成家校教育一致性。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开展有效的家访,进行丰富多彩的家长会,设立家长开放日等。

(一)有效家访。让学生、家长与教师零距离接触,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家庭,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并在家访完后家长填写回执单通过QQ或微信发送给班主任老师。

(二)丰富多彩的家长会。聘请校外专家讲座并与家长互动交流、校内资深教师顾问、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家长会,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家长的教育水平。

(三)多形式的网络沟通:当下社交软件的流行已经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方便且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家长与学校沟通可以利用社交交流软件对孩子的情况做好沟通工作,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共同帮助孩子成长进步。通过云平台班级讨论区、家校通、班级QQ、微信群等多种网络沟通方式,能够分享先进的文化理念、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座谈会、鼓励或表扬有突出贡献的家长等,以此激发家长的热情与参与度,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猜你喜欢

教室互联网+微信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