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环节处理方法探讨

2018-08-15施廷理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环节科学探究

施廷理

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结论,绝不是科学教育。科学教学主要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科学教学是由许多要素、众多环节等构成的网络结构,但部分环节处理的好坏,对课堂教学是有很大影响的。由此可知,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值得我们去探讨、去不断改革与创新。

一、备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备课是一堂课教学的首要前提。课堂教学设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的。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去教,更要考虑学生应该怎么学;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怎么去引、怎么去导,也就是说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学情去备。这也正是所有学科一直以来提倡的核心理念:“以学定教”。要想转变备课方法,先要转变思想,有了新理念的思想才能有新理念的行动。科学启蒙大师刘默耕说过:“是按孩子们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还是按照你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这是教学指导思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从备课开始。如:课的设计引入(情境创设),想一想学生的前概念是什么,已有认知基础是什么?本节课内容的切入点在哪?预测你所设计的问题学生会怎么说、怎么想、怎么理解,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在你的预测范围内如何做好随机应变等。

二、好课堂需要生成性资源

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实验中有新的发现,交流中有新的思维,但不在自己教学设计范围内,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势必会影响自己的教学任务,往往采取的办法就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或者不予理睬,接着按自己的教学设计往下讲。因为教师没有及时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白白损失了很多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更强烈探究欲望和深入研究的机会。例如:教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一课,学生做给蜡烛加热这一部分实验,看到蜡烛有固体转化为液体,冷却后又转化为固体,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学生容易理解。当学生提出质疑“加热、冷却前后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变化”?是直接给予解释,还是岔开或回避?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處理的方法是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讨论、去争辩,还可以通过实际称量等去解疑,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意外”的发现,才会有“生成”,才会有智慧的碰撞,课堂才会更精彩。

三、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

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课堂评价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具体体现在:

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完整表达、创新思维等,给予及时的评价,或肯定、或表扬、或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更有兴趣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

其次,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出现盲目性时,教师在评价时,对正确的要给予肯定;对盲目回答问题的要做好引导;对蒙或猜测回答问题的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所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寻找答案。这样做不仅能使更多的学生敢于回答问题,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做出正确判断。

第三,学生在实验活动这一环节中,一般课堂都比较乱,大声说话、窜座位、抢着操作等现象时有存在,如何有效控制?可以采用评价的方法:表扬做得好的小组,来提示其他小组。

四、实验交流要有充足时间

交流,这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展示实验效果和学生智慧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进行某一项实验探究时,一些教师在实验操作前的指导及学生动手实验这一环节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感知实验过程;而对实验交流采用的是轻描淡写、匆匆带过,找一两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小组汇报一下就顺理成章地得出实验结论了,个别学生的感受代替了全体,个别学生的结论代表了全部……有时时间不够了,就直接由教师给出实验结论。如此这样,实验的意义何在。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不仅要给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过程,而且还要为学生留足交流的时间,甚至可能不少于或多于某些实验时间。因为在这一环节,不仅要展示学生的成功经验,还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找出失败原因,获取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特别发现,分析意外生成性资源……。

五、探究过程中要凸显“放”

有“扶”才能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形成基本的科学技能和素养;有“放”才能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有创新思维的培养,体现我们的高效课堂。当然扶要扶得恰到好处,放要放得张弛有度。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一直是科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干预、指导往往过多,对学生管得太死。教师扶的痕迹依然过重,总是放不开,是学生自主探究流于形式。

所以应怎么“扶”、怎么“放”,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值得思考的地方。这里主要谈谈“放”——要敢放。“放”才是自主探究,有效实验地最好体现。有的教师不敢放,怕放开了学生太活跃、太乱,无法组织,担心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出什么难题,应对不上。教师大可不必总是忐忑学生给出什么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要相信他们,给出的难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调控到位,学生会按要求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但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探究失败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探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只要在课堂上能善于利用教学机智很好地处理成功与失败,展示成功让大家学习共享,分析失败原因让大家引以为戒、从中得到启示。

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哪些环节需要思考及注意的,应该是永恒的话题。但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自身的能力及所教学的学生实际,进行教与学的研究,敢于改革与创新教学,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环节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