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小学科学课“做”中“学”的快乐

2018-08-15黄子晗高荣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动手创造性科学

黄子晗 高荣华

我国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观念是坚持以探究为中心,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性课程。所以,小学科学应该坚持探究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科学的习惯。下面本文就学习小学科学的心得感受提出以下认识:

一、小学科学对小学生的意义

(一)有助于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目标结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基本维度进行课程安排,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成一个整体,可以引导每一名小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人们常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科学的创造性与科学性,有助于激发每一名小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学生们在科学课堂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操作进行科学探索,进而形成创造性精神。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小学科学与其他的课程不同,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的不一样。从《十万个为什么》到小学科学,里面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科学知识。每一名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有着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学习到科学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真正的成了科学课堂的主人公。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四种能力

新课程标准系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整理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科学中“做”中“学”的快乐感受

(一)“做”出兴趣与创新

快乐的科学课程,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爱玩、愿意玩,并且在游戏以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创造操作的全新方法,产生了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当前,科学课堂提出用游戏的方法开展教学,让教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例如,叠纸牌的游戏能够充分地激发每一名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科学课堂中,老师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如何让一张扑克牌单独立在桌子上”的问题。经过思考,一些学生将纸牌进行对折,这样纸牌很快就立在了桌子上面。紧接着老师有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几张纸牌组合,怎么才能够不会倒下呢?并且还要看上去十分的漂亮。”学生们个个脑洞大开,有的叠成了一个小房子,有的同学做成了一座拱桥,还有的同学做成了凳子等很多各种各样的形状。学生们在科学课堂中感受到了在做中学的快乐。

(二)多学科结合,感受科学乐趣

在科学课堂中不但要做得精,还要做得巧。再如,科学老师在讲解“毛细现象”的时候还跨学科地融合了数学方面的知识。联系二年级数学中认识厘米与毫米这一课,老师将木板、纸屑、玻璃碎片等材料一同放到书里面,在几分钟以后,让学生们用自己手中的尺子去量一量,哪一种材料吸水的高度最高。在这一堂科学课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测量中,并且还学习到了刻度知识,感受到了科学的乐趣。扩展了知识面。

(三)小学生“做”出大名堂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在班级中播放,让我深深地知道了只要留心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道理。在科学课的学习中,班里的同学用气球、空瓶以及吸管完成了心与肺的游戏小实验,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点赞。正是因为科学课程的趣味性,充分激发了每一名小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作为小学生,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遇见什么事情以及新鲜的现象都想问个“為什么”。科学课程,让小学生感受到了动手的乐趣,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并且提高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手脑并用的良好效果。

在科学课堂中,一些时候老师会让学生自己亲手准备实验与观察材料。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始动手操作与实验。其他课程中,常常是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干巴巴地听着、看着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最终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然而科学课程并不是这样,老师给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表现自我,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对学生进行指导与鼓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能力,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四)在科学中观察,感受科学的魅力

观察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准备性的认知活动。它是青少年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渠道,大部分的问题都是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所以,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科学现象,找到其中的问题与知识点,然后进行思考,充分地带动自身多感官去观察与体验,进而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所在。

三、结语

总的来讲,小学科学充满着无穷的魅力与科学知识,在学习小学科学中,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在做中学的快乐。在老师的鼓励下,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新,积极勇敢的探索、求异,感受科学的魅力。通过自己动手,学生们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喜欢科学这门课程。

猜你喜欢

动手创造性科学
我也来动手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点击科学
动手画一画
科学大爆炸
动手演示找错因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