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从一年级开始

2018-08-15包家茜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蜗牛问卷

包家茜

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但科学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夠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在此基础上也分化出了相应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并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经过后天的教育习得的。本文以科学课《蜗牛》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以小学一年级为研究对象,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蜗牛》是以观察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科研精神的典型内容。本课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能力,让学生获得一种认识的经历和体验,以蜗牛的观察作为实例,指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小动物的特点。笔者就这一课时内容,对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前概念进行问卷调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浅探一年级学生的相关科学素养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能力及素养。

一、科学前概念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笔者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发现,所有学生对蜗牛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问卷第一题主要调查学生对蜗牛生活环境的了解。调查后发现,所有学生都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蜗牛,但发现蜗牛的地点不尽相同,其中小区草坪里比较多和房屋墙角较多。问卷第二、三题主要调查学生对于蜗牛身体结构的认识水平。调查后发现,学生对于蜗牛的主要结构——有一个壳和身体(有的学生称为尾巴),但是对于结构的名称是模糊的甚至是有误的。笔者还发现,学生对于蜗牛的细微结构了解不多,大部分学生认为蜗牛有一对触角,应该会有眼睛和嘴巴,但是不确定。在这方面,分歧就比较大,少部分学生认为蜗牛头上没有触角,或者没有眼睛和嘴巴。

二、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教师已经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关于蜗牛的“科学前概念”进行调查摸底;发现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下,对蜗牛已有初步了解;在设计此教学过程时,教师就以此为基础,跳过学生已知的环节,引导他们探索未知的知识,纠正错误概念,理清本模糊的“科学概念”。)

2.自主观察,探索未知的秘密

第一阶段:肉眼观察

第二阶段:用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

第三阶段:观察运动及应激反应

3.科学成果汇报

(设计意图:汇报交流是检验学生实验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交流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否规范,科学概念的表达能力如何等。一次次的交流汇报,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阶段不再是简单的汇报,还有问答环节。加入问答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的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还能锻炼孩子的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最后的小结,将整个探究及汇报过程进行总结,对学生课前的错误的科学前概念进一步纠正、模糊的概念进行强化及巩固本课知识点起了重要作用。)

4.课外拓展

(设计意图:科学课的研究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应向课外、校外进行延伸,从而使知识得到扩展。通过本节课的自主观察及小组交流,学生已对观察动物的方法有了一定认识,由此及彼,在课外对于蜗牛的进一步观察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探究能力会有进一步提升。)

三、课前课后问卷填写实例

四、基于教学效果的浅谈

科学前概念为设计基础。在上这堂课之前,笔者就已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关于“蜗牛”的科学前概念进行调查,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及错误或模糊概念。如:蜗牛的触角数量,眼睛嘴巴在哪里等。若不对这些“科学前概念”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及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或偏差,之后再来纠正这些混乱或偏差的观念就会无形中加大教学难度,降低教学效果。

上完课后,发现学生对于蜗牛这一课的掌握情况出乎我的意料,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可见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究欲是比较强烈的;且在填写记录单时,虽然需要老师事先将记录单读一遍,毕竟现在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但是,近乎3/4学生能将记录单准确填写。在他们的模糊概念、偏差概念、有误概念未根深蒂固之时,及时加以引导,这些概念会比较容易纠正和清晰化。

从这堂课我们也可以清楚了解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关于科学的前概念已然非常丰富;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已十分强烈;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乎科学的小知识;虽然这些“小知识”有的较片面、有的较模糊、有的甚至与科学有出入,但只要教师稍加引导,他们就能很快改变,将片面的全面化、将模糊的清晰化,而错误的也会很快纠正。如若在他们形成科学前概念初期,还没有根深蒂固之时置之不理,那么,原本片面的更片面,原本模糊的更难清晰,也许还会往反科学方向发展,原本错误的会更加牢固。到那时再去引导和纠正,再去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会不会有些晚呢?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所有科学老师去思考。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蜗牛问卷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蜗牛说
小蜗牛
问卷网
蜗牛(共3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