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2018-08-15王琴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互联网+音乐

王琴

随着新课标的修订颁布,小学的音乐教学得到业界更多的重视,尤其在受到新形势下“互联网+”的影响,我国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正在不断创新发展中,信息技术的融合,让传统的枯燥乏味的音乐教学变得充满生机活力。同时,教师通过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将“互联网+”融入新的教学模式中,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小学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互联网+”时代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分析。

一、教师利用互联网吸引学生注意,打造独特的音乐课堂

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还不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不能形成独立的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因此,他们对美的感受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之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活动,除了自身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利用更多带有技巧性的手段,比如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老师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具有音乐意境的互联网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可以摆正学习的态度。

比如,在学习《牧羊曲》这一课时,我在课堂开始之前先给学生播放《少林寺》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影片播放之后,让学生用自己所看到的场景来描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情;在学生谈过感受之后,我对其中的背景知识进行补充,然后为学生播放《牧羊曲》。在欣赏歌曲之后,再引导学生回想电影中的片段,结合歌曲,谈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情感上的关联,这种视频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为接下来更加深入的学习打好基础。

同时,学校可以积极配合建立教学纠错信息系统,主要针对并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在学习《牧羊曲》时,我让学生在纠错系统中跟随伴奏学唱,对于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准确地纠正,并在学生下一次的演唱中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并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二、教师利用互联网实现知识融合,促进各学科有效渗透

小学的音乐教学是可以融入多种学科知识的教学,在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之下,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掌握程度会高一些。

比如,在学习《苏格兰的蓝铃花》这首歌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歌曲的范唱,让学生先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曲风。然后,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出歌曲中所包含的民族特色的服饰、舞蹈、食物、风景和文化等等,在为学生营造出音乐独特意境的同时,还进行其他知识领域的拓展,让学生对《苏格兰的蓝铃花》这个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中所蕴含更加深层次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这就很好地体现出,在互联网平台之下,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感知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做到全面发展,培养全面人才,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正确人文观念的教学目标。

再例如,在《铃儿响叮当》这首歌中,首先这是美国的儿歌,也是一首经典的圣诞歌曲,通过网络搜索,我找到这首歌的英文版本,并让学生对两种版本的歌曲都进行试听。同时,我向学生介绍这首经典儿歌的创作过程,并向学生简单解释圣诞这一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最后,将之前在网上找到的一些圣诞节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出来,使学生们观看之后,不仅对西方的圣诞节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加深了学生们对这首歌的印象。

依靠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我们在对知识进行搜索时更加便利、更加完整,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这种不同于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在比较轻松自在的状态下进入到学习和欣赏之中去,将各个学科相互结合,相互贯通,为学生打造出一个丰富的知识网络结构,营造出特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到知识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他们的记忆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利用互联网呈现音乐律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利用音乐中的律动性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的音乐课堂中,运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对音乐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通过肢体语言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节奏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童声里的中国》的课堂中,我通过播放与音乐相关的舞蹈视频,教学生做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语言的练习加深对曲目的记忆,再根据歌词中的含义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声势律动练习还可以对学生的反应力进行有效锻炼。通过老师的引导,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所听音樂中所包含的信息来做出相对的反应,将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的动作形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训练活动,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帮助教师可以进一步地掌握和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训练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相对应的纠正和完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对音乐感知力的培养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融入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老师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音乐更加容易地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并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教师利用互联网展示现代科技,打造师生互动的平台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移动终端的应用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QQ、微信、微博等互动平台社交软件的应用,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方便。借助虚拟世界,可以更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想法,了解其的性格特点,所以,网络应用平台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只是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组建音乐课的QQ群,利用课余时间在群里与同学进行互动,并将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与课外延伸需要学生课下自己观看学习的视频教程等资料,通过聊天群传到每位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群里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教师可以在线一一解答,做到随时随地为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在聊天群中,老师也可以通过举行小型的唱歌比赛,由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做评委进行点评,在讨论和互相了解中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休闲放松的状态下,对课堂知识进行温习,通过这样的新型交流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而是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实现与老师平等交流,不需要拘束;可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分享自己的思想、想法、感受。教师也可以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并且分享自己的经验。在网络环境下,老师和学生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彼此在所对应的领域下更好地发展。

在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时代,学生更喜欢在课堂外获取各种新颖的知识。便利的网络为他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但又不能让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世界,毕竟他们对网络中的一些诱惑还没有很强的抵抗力,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总之,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不仅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需要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新技术,掌握最新平台的应用方式,为学生打造出积极向上、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拉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利用移动网络平台为学生打造出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教师的教学活动贯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随着教师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将更加先进、更加优越、更加有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预见方能遇见。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互联网+音乐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