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云日光温室蒌蒿(芦蒿)高效栽培技术

2018-08-15祁明华余宏军蒋卫杰

中国蔬菜 2018年3期
关键词:芦蒿嫩茎灌云县

徐 刚 韩 冰 祁明华 余宏军 蒋卫杰*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3江苏省灌云县园艺技术指导站,江苏灌云 222200)

蒌蒿是江苏省灌云县的特色产业,当地已形成“基地+农户+经纪人+网点+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利用日光温室种植蒌蒿一年可采收2~3茬,效益是种植常规蔬菜的2倍。

蒌蒿又名芦蒿、狭叶艾、水蒿等,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地下根茎越冬,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极强;主要以鲜嫩茎秆作蔬菜食用,口感外脆里嫩,纤维感少,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抗癌微量元素硒,是消费者喜食的保健蔬菜。

芦蒿种植是江苏省灌云县西部岗岭地区的特色产业,以岗岭中部的陡沟乡种植面积最大。2006年初灌云县陡沟乡许相村从南京八卦洲引种芦蒿并试种成功,2008年陡沟乡许相村成为省级日光温室芦蒿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其产品品牌“一条岭”牌芦蒿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成立了灌云县“一条岭”芦蒿生产合作社,通过“基地+农户+经纪人+网点+品牌”的高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得芦蒿产业在当地迅速发展,并成立了连云港绿野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灌云县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芦蒿生产基地,芦蒿种植总面积达2 334.5 hm2(3.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种植面积933.8 hm2(1.4万亩),大棚种植面积600.3 hm2(0.9万亩),中、小拱棚和露地种植面积800.4 hm2(1.2万亩),每667 m2净收入7 000元,是种植常规蔬菜的2倍。当地芦蒿种植户达8 000余户,从业人员1.7万人,形成了“一条岭”、“万惠”、“绿健”等芦蒿产品品牌,逐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品牌销售、专业经纪人销售及网上销售为主的营销格局,日光温室芦蒿产品在江苏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且灌云芦蒿已经成功进入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

1 品种选择

灌云芦蒿多选择茎秆白绿色、粗而脆嫩,清香味浓,耐寒性强,抗病性强的昆明白蒿。

2 栽培季节

灌云芦蒿一般于日光温室芦蒿第2次收割后选留健壮植株不采收,让其继续生长用作扦插种株,待7月底至8月上中旬,从中选健壮枝条扦插至露地,9~10月定植到日光温室内,于12月开始采收,至翌年2月采收结束,可采摘嫩茎3次(留作种株的只能采收2次)。

3 整地做畦

芦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喜湿耐肥,种植芦蒿的田块宜选用地势高爽、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肥保水性好的潮湿肥沃沙壤土。可连作,但连作3 a(年)以上的芦蒿植株长势弱,病害较重。

栽种前30 d(天)耕翻土壤、晒垡,结合整地每667 m2施入腐熟的猪、牛、鸡粪等厩肥3 000~4000 kg或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下同)100 kg。深沟高畦,畦宽1.5~2.0 m,畦周围开好排水沟,沟宽30 cm、深20 cm。重茬地最好每667 m2撒施硫磺粉10~15 kg预防病害。

4 扦插苗培育

种株可在7月底至8月上中旬进行扦插。扦插苗的质量是保证芦蒿栽培高产的关键,可从上茬日光温室芦蒿第2次收割后留下继续生长的种株中选择无病虫、茎粗0.4~0.7 cm的健壮枝条齐地割下,截去顶梢柔嫩部分和基部老化部分,取中部半木质化茎秆,截成长10~20 cm的小段后扎成小把。为保证枝条不失水,可将其浸入水中24 h(小时),然后在阴凉通风处放置7~15 d(天),此期间每隔3 d(天)左右喷1次水,枝条潮湿即可,待须根发出后扦插。

扦插苗苗床面积一般为大田定植面积的1/4~1/3,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50 kg、尿素15 kg作基肥,整平做畦,畦宽1~2 m,株距8 cm,行距16 cm,每穴插2株。芦蒿扦插苗生长期间,土壤不能过干见白,要保持潮湿状态,一般要浇水3~4次。待扦插苗高60~90 cm,茎粗0.4 cm以上时,将扦插苗从基部近地面割下,去掉茎秆过细和带病虫的芦蒿苗,选择健壮的扦插苗,去掉顶端,截取15~20 cm长的茎秆作为扦插枝条,扎成直径20 cm的小把待定植。

5 定植

采用茎秆扦插法定植。定植时按行距15~18 cm,穴距7~9 cm挖穴,每667 m2扦插5万穴,每穴斜插2~3株,扦插后使茎秆有3~5节露出地面,然后将周围土壤踏实,浇透水。每667 m2定植10万~15万株。

6 田间管理

6.1 肥水管理 定植后缓苗前,每天清晨浇水,保持畦面湿润,促进植株成活。芦蒿耐湿性强,但不耐干旱,高温干旱期间,畦面显干见白时一定要浇水抗旱,一般2~3 d(天)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长。汛期或大雨后及时排涝降渍,防止田间积水。

定植后一般7 d(天)左右即可缓苗。待植株长出新梢后追1次肥,结合浇水每667 m2撒施三元复合肥50 kg或尿素20 kg,以促进芦蒿营养生长,防止早衰。12月可第1次采收上市。

第1次采收后立即清除采收时遗留在田间的残枝落叶等,随后结合浇水每667 m2撒施三元复合肥50 kg或尿素20 kg。待新梢长出3 cm左右后,再结合浇水每667 m2施尿素20 kg(浓度不高于0.1%)。6.2 清除杂草 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内,缓苗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促进根系生长发育。通常采用人工除草的方法,勿用锄头锄草,以免伤害根状茎。

6.3 覆膜管理 一般10月扣棚膜,棚膜采用0.08~0.10 mm厚的聚乙烯长寿无滴防老化膜。覆膜后50~60 d(天)芦蒿即可上市。11月中旬前,可通过调整开始覆盖保温被的日期来控制第1茬采收上市期。11月中旬后,保温被必须正常日揭夜盖,一般日出前后揭,日落前2 h(小时)覆盖。在前期正常水分管理下,冬春季低温期扣膜后一般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而导致芦蒿难发棵或湿度过大引发病害。

6.4 温度管理 扣棚膜后芦蒿田间管理以温度管理为主。晴天白天温室内气温控制在17~23 ℃,超过25 ℃适当通风,夜间保持4 ℃以上。阴雨天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2~16 ℃,夜间低于10 ℃时直接在芦蒿上覆盖地膜保温。气温低于0 ℃时,大棚及小拱棚栽培则要加盖草帘保温。要求尽量使棚室内温度保持在芦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过高,芦蒿茎秆易木质化,温度过低,则植株生长缓慢。

6.5 激素处理 适当喷施赤霉素可促进芦蒿地上部生长,茎秆粗而嫩,植株早熟,产量增加。当嫩茎长10 cm左右,每667 m2用0.01%的赤霉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促进芦蒿节间伸长。注意赤霉素浓度不可太高,以免影响贮藏,不利于长途运输。

7 病虫害防治

芦蒿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白绢病、菌核病、灰霉病、锈病及炭疽病等。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1.5%十二烷基硫酸钠(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叶背面喷雾,或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绢病可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防治灰霉病每667 m2可用2%腐霉利(速克灵)烟熏剂12颗分散点燃,关闭棚室熏蒸一夜。锈病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温室内湿度大时易发生炭疽病,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胂·锌·福美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各药剂防治时7~10 d(天)防1次,连续防治2~3次。

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蛾类、钻心虫等。玉米螟可用20%氰戊菊酯(杀灭菊酯)乳油3 000~3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每10 d(天)防1次,连续防治2次。夏末初秋遇到干旱天气时,芦蒿易遭受蚜虫为害,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5%菊乐合酯(蚜青灵)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应及早防治,每7 d(天)防1次,连续防治2~3次。斜纹夜蛾可用20%虫酰肼(米螨)悬浮剂1 500倍液,或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7~10 d(天)防1次,连续防治2~3次。芦蒿苗期易发生白钩小卷蛾为害,可将育苗期安排在7月中旬以后,避开白钩小卷蛾卵孵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选取扦插枝条时,需将种株剩余的中下部残株集中烧毁,中部茎秆在水中浸泡24 h(小时),或用80%敌敌畏乳油按1~2 mL·m-3的用量熏蒸2 h(小时),具体做法:傍晚收工前密闭棚室,放置4堆锯末,每堆20 L,洒上80%敌敌畏乳油,放入1~2个烧红的煤球即可。苗期为防止钻心虫为害扦插苗,使茎秆折断,可在定植扦插苗前7 d(天)每667 m2用高效氯氰菊酯0.1 kg兑水50 kg喷雾防治1次。

8 采收

日光温室芦蒿一般在10月中旬覆棚膜,覆膜后50~60 d(天),自然状态下芦蒿株高达20~30 cm时即可采收。采收时需在嫩梢基部留1~2片叶,嫩茎产品一般长20~40 cm,除保留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摘除。

芦蒿采收后立即运至阴凉处,分级扎捆,用湿布盖好软化8~10 h(小时),然后站立排放在纸箱或保鲜袋内低温贮藏或出售。如需外销,可将捆扎好的嫩茎在清水中浸泡一下,防止运输过程中因发热失水而导致嫩茎木质化,保持嫩茎清香和鲜嫩。

第2茬芦蒿采收时,正处于对芦蒿需求量较大的春节期间,效益较高。灌云日光温室芦蒿一般可采收2~3次,每667 m2总产量可达1 000~1 500 kg,产值可达9 000元,扣除成本2 000元(农膜、肥料、农药1 200元,地租800元),每667 m2净收入7 000元。

猜你喜欢

芦蒿嫩茎灌云县
芦蒿四吃
叶用黄麻新品种帝王菜4号
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
芦蒿种植管理四大要点
江苏灌云县“一稻三虾”绿色高效种养模式
浅析灌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文冠果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天下美食话芦蒿
鹅、鹅、鹅,曲项奏响扶贫歌——灌云县绿缘鹅业专业合作社扶贫纪实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