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8-08-14陈雅菁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问题的提出思维能力培养案例

陈雅菁

[摘 要]什么是思维?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促使学生开启自主思维之门,拓展思维的宽广度,是教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本文将结合自己对物理学科新课程的学习及亲身实践谈谈个人对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见解。

[关键词]问题的提出; 思维能力培养;案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学生感到物理概念严谨、推理周密、难以理解和掌握,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难以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

一、创设情境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也表明,人有了愉快的心情,才会满怀激情地渴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则进一步指出:“课堂教学应成为欢乐愉快的认识活动。”因此,教师要使学生以学为乐,必须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创设乐学思维情境,以乐导思,乐中获知,

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首先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展示三双鞋,防滑鞋、普通鞋、溜冰鞋,问学生“如果同学们下雨或下雪天上学,你会选择哪双鞋?如果你们想去溜冰,你会选择哪双?”说出你选择的理由。在学生回答之后,再通过一些小活动打通学生生活世界和的书本世界界限。如“请同学们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验手的感觉,脚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的感觉;橡皮在纸上涂擦时手的感觉;推桌上的书时,手的感觉”等。学生能感觉到这些滑动过程都受到到摩擦阻力的作用,且摩擦阻力的有大有小。通过探究的前奏撩拨铺垫,激起了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学生能正确“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假设”就水到渠成了。这种教学情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思维。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为我们创设乐学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课堂内一曲动听的歌、一幅优美的图画、一则富有哲理的故事,都可以愉悦学生的精神,活跃学生的思维。

二、组织讨论

大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课堂教学也应取其精神,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可以引入“辩论赛”、课堂集体讨论等形式。通过讨论和争辩,以辩促思,以辩明理,从而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例如:在初三物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课中,通过实验进行合作探究,课前提供给每一实验组的器材除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外,另外提供电阻箱、已知的定值电阻、电流表等多种器材,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索测定待测的方法。教师事先按异质分好小组,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组长负责,组长按能力分配给成员任务,并做好协调工作。每个小组结合桌上的实验器材,尝试设计多种的实验方法,并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与交流,成员在交流中学会听取、求助、支持、说服、建议、总结,最后确定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合作小组探讨制定计划及着手进行实验。各个小组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并收集数据,再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进行思维加工,形成结论。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讨论争辩,会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其效果远胜于教师讲解。

三、加强实验探索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物理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例如, “在装满水的杯子中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先由学生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都惊讶于在水溢出之前居然能放这么多的回形针,真是意想不到。又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可给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小试管插入装有水的倒置的大试管内,发现小试管居然没有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这样的结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从而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地阅读教材,寻找答案,课堂上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四、利用课外实践活动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而且相较于理论教学而言,学生更喜欢实践教学,更易被其吸引。因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并开展一定的课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课文实践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中充满着许多神奇的原理与现象,如果学生能对这些原理进行认真学习,并将之应用到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实验与发明小活动,相信一定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这些小的发明或者小的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学生兴趣和特长,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奠定堅实基础,并为学生创造性活动创造条件。为避免实践活动的无目的性、盲目性,确保充足的实践时间,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要求其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参与、讨论与设计。实验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学习积极性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自愿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进而激发起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感受到物理学习的无穷魅力及物理知识的博大精深,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问题的提出思维能力培养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浅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心得
改进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