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博物院藏藏族佩饰分类鉴赏

2018-08-14赖菲

文物天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珊瑚绿松石银质

赖菲

藏族服饰、佩饰极具民族特色,藏族人民都十分喜爱装饰,不论男女,常常用金、银、象牙、宝玉石等来装扮自己,广泛运用到全身上下,从头至脚,极显华贵。藏族服饰、佩饰的种类繁多,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均有不同的装扮特点。其中,佩饰是构成藏族服饰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种类丰富,款式多样,包括头饰、耳饰、胸饰、腰饰等。

因为区域性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差异,藏族服饰主要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大区域,各大区域的服饰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样式,小区域的服饰、装饰也不尽相同。总体上,卫藏服饰尽显细腻,安多服饰较为繁复,康巴服饰英武飒爽。藏族服饰无论男装或女装,对珠宝的运用都尤为大胆,特别是康巴服饰,头、耳、颈、胸、腰、腕、指、背等处都佩戴金银珠宝类的首饰进行装饰,如九眼珠、珊瑚、绿松石、象牙手镯和发圈、象牙扳指、蜜蜡、“嘎乌”等。在腰间还挂有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进行装饰,实用效果与装饰美感并存。藏族佩饰不仅仅是精美的装饰,随年龄、身份、地位、爱好、衣着的不同,对佩饰的选择和佩戴方式也有所变化,既是阶层观念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一、发饰

藏族服饰的佩饰中尤以女人的头饰最为讲究,使用了各种珠宝玉石。而男子的发饰相对简单。通常从发饰我们可以明显区分出不同的地区,比如日喀则一带妇女常戴“巴珠”头饰,嘉绒女子的头帕、康巴汉子的英雄结等,都是地区特有的装饰。

清代镀金银发饰(图一),长8、宽4.8厘米。银质镀金。形似绽放的花朵,上下各嵌一颗红珊瑚,上部分围绕桃尖形珊瑚珠嵌卷草纹形绿松石,在卷曲处点缀镶嵌数颗珍珠;下部分圆形珊瑚珠中嵌绿松石花饰,在其左右也嵌有绿松石饰。背面有一银质圆筒用以束头。

清代镀金银发饰(图二),长3.6、宽6厘米。银质镀金。整体呈环形,鞍形环面,满錾卷草纹,中间嵌一颗珊瑚,两边各嵌一颗较小的绿松石。

安多地区嘉绒藏族的女子常将图一、图二中的此类头饰套在盘于额前的双辫上,与头上佩戴的黑色绣花头帕与浓黑的秀发相呼应,装饰性强,十分华美。

二、耳饰

藏族无论男女都有佩戴耳环的习惯,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在佩戴耳环时有不同的要求。女子双耳佩戴耳环普遍存在于各地区,有的地区男子不佩戴耳饰,有的地区如康巴地区男子左耳常佩戴一个大耳环,象征英武勇猛。耳环常使用金、银,并在其上镶嵌或串有红珊瑚珠、绿松石、玛瑙等宝石。男性的耳环较为粗大,女性的耳环较为精致。男式耳环常有环形银质大耳环、灯笼形银质嵌珊瑚大耳环;女式耳环常有金、银质环形、灯笼形、龙头形嵌珠耳环,款式较男式耳环更为丰富。

清代珊瑚镀金银耳坠(图三),长19、宽9厘米。银质,由耳环和坠饰组成。环的侧面上饰一花形银托,其中央嵌一红珊瑚,周围嵌8颗碎绿松石,银托下吊饰小银链,银链上各串一粒小珊瑚珠。環后面有钩,戴时挂在耳上。坠饰较长,由4颗红珊瑚珠与3个环形、1个锥形累丝银质镀金饰件间隔串成。此耳环形制较大,通常为男子所佩戴。

近代珊瑚金耳饰(图四),长5、宽3厘米。金环上两侧呈兽头形,上嵌有3颗较小的绿松石,环下串1颗红珊瑚珠。此耳饰小巧精致,多为女性佩戴,现仍广泛流行于藏区。

三、项饰

藏族项链也极具特色,藏族女性多喜欢佩戴珊瑚、绿松石、象牙珠串成的项链,制作手法简单朴实,多直接将宝石串联而成。许多妇身上还喜欢佩挂“嘎乌”。

现代绿松石串(图五),长61厘米。由绿松石78颗,较大的蜜蜡珠1颗,较大的绿色料珠2颗,以线穿成封闭的一串,其间间隔串有红色珊瑚珠13颗。

现代天珠串(图六),长59厘米。由33颗条柱形九眼珠以线穿成封闭的一串。九眼珠呈深浅黑色、棕色,上面有乳白色花纹。不同类型、图案的天珠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天珠也拥有不同的能量,如圆形图案代表息灾、方形图案代表增益、三角形图案代表降伏等。有9个圆点图案的天珠被称为“九眼天珠”,它象征着九乘功德,是天珠中最为珍贵的一种。

近代堆花双龙嘎乌(图七),长12.6、宽7.7、高15.5厘米。“嘎乌”常采用铜质或银质来制作,用金制作的较少,形状大多为龛形,也有圆形、方形。盒面常镶嵌珊瑚珠、绿松石并錾刻花纹或图符。图中的“嘎乌”为铜质,呈龛形。中间为镀金铜内龛,中心开窗,四角嵌绿松石,龛边两侧錾双龙,下边錾祥麟法轮。围绕内龛正面满錾卷草银花,左右錾镀金“八瑞相”图案,上方錾镀金如意宝图案,下方錾镀金饕餮面和站立于莲台上的双狮。“嘎乌”盒里一般装有小佛像、合利、药丸、经卷等。“嘎乌”一般佩戴于胸前,起到随时供奉和护身的作用。由于藏族人信奉藏传佛教,因而装饰品的造型和图案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象征意义。

四、腰饰

藏族的腰饰种类十分繁多,是藏族服饰中重要的装饰物之一,许多腰饰集在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为一体,其腰间饰物大部分来自生产劳动工具,源于游牧生活,极具民族特色。藏族人腰间常常装饰有火镰盒、针筒、藏刀、奶钩等。

清代腰刀(图八),通长50.5厘米。铁质刀,象牙骨柄,柄端包银花饰。木料包银制成刀鞘,鞘身满錾精致的卷草纹、龙纹,部分纹饰鎏金。鞘身正面饰莲花托宝,嵌红珊瑚7颗,两端嵌绿松石3颗。鞘口后侧龙形钮上有银环,附串有1颗红珊瑚珠和1个银箍的数根短银链,银箍上嵌红珊瑚1颗和绿松石3颗。鞘内附插一双骨筷。藏刀是藏族男人必不可少的佩饰,不仅展示了藏族汉子的彪悍勇猛,也是生活中非常实用的切割工具。

清代火镰(图九),长35.5、宽16厘米。铁质弧形火镰,嵌于用牛皮制成火镰袋,袋内常装有火石和绒草。皮袋正面饰3颗较大的红珊瑚珠和3颗较小的绿松石,边缘饰镂空卷草纹铜条,其上镶小红珊瑚珠5颗,间饰绿松石2颗。背面饰有小乳钉8颗和圆形银泡饰1颗。脊部饰系有皮绳的铜饰,可用绳系于腰间。男人佩戴的火镰朴实大气,女子佩戴的则精致小巧。火镰是藏族人传统的打火器具,随着火柴和打火机的普及,火镰已逐渐从最初的实用性走向了纯粹的装饰性。

现代银腰带装饰(图十),长63、宽11厘米。银质,皮质带上两边嵌方形乳钉和星形乳钉,中间红呢条上嵌2个圆形银泡和1个双鱼鎏金银饰。带的一端嵌有錾刻双鱼、吉祥结、双凤等图案的镀金银饰,上嵌2颗珊瑚珠和1颗绿松石,银饰下端吊7根银链,每根银链中间吊一珊瑚珠,链末端分别吊有宝瓶、叶形、双鱼等银盒坠饰。

现代银腰带装饰(图十一),长76.5、宽11.6厘米。银质,大小两个云形银牌以3根梅花短链相连,银牌满錾卷草和双鱼纹饰,双鱼镀金。小银牌中心嵌1颗红珊瑚、3颗较小的绿松石,上端和两侧各吊一根梅花链(其中一根已佚);大银牌上嵌有一大两小共3颗绿松石,下端吊5根梅花长链,链端各吊镀金吉祥结、蝴蝶坠饰共五个。

五、手饰

现代象牙手镯(图十二),径9.2、高2.2厘米。象牙质,乳白色,圆柱体形,棱边。通常将其戴于手腕处,有的较小的象牙环还被当作头饰。象牙非常名贵,各个民族都常将其雕琢成装饰品,在欧洲也常作为宗教器物的装饰。在佛经中象牙也常常出现,被人们赋予了避邪纳福等特殊的作用,藏族人也十分喜欢佩戴象牙装饰物。

现代金戒指(图十三),径2.5厘米。环形,圆形戒托上嵌一颗红珊瑚珠,围绕戒托边缘饰有绳纹和垒珠饰。现代金戒指(图十四),径1.6、高2.3厘米。鞍形戒面,中央圆托上嵌1颗较大绿松石,其左右佩饰两颗小绿松石,并饰有花纹。藏族戒指的材质常以金、银为主,戒面常点缀红珊瑚、绿松石,其制作工艺朴素,形式较为统一,戒指虽小,却增添了一份富贵与光彩。

藏族佩饰款式多样、制作精妙、五彩缤纷,是藏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女性戴着婀娜多姿,男性戴着潇洒威武,藏族男女老少无不喜爱佩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美丽的佩饰经过民间匠人之手,与藏族服饰融为一体,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既展现着藏族人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美的追求,又寄托着他们的美好愿望;既是财富的象征,也成为藏族人信仰、文化的象征。

猜你喜欢

红珊瑚绿松石银质
晚秋
蒙古国某地绿松石玉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红珊瑚
红珊瑚的品鉴要点
浅谈绿松石
银质针松解术结合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扎克里(Zachery)绿松石的鉴定特征
改良银质针齐刺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