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醋熘普通话

2018-08-14赵倚平

特别文摘 2018年7期
关键词:土豆丝口音民风

虽然山西人以爱吃醋闻名,但“醋熘”这个词却完全是陕西话,表示一种菜的烹调方法。陕西人吃饭也是离不开醋的,且最爱吃的一个菜就是“醋熘土豆丝”。醋在这道菜的作用最为关键。醋一淋下去,土豆丝就不会像土豆烧牛肉中的土豆一样被炖得糯烂,而是吃起来感觉脆脆的。

大概是通感吧,即钱锺书先生所说的“感觉挪移”,这个陕西人爱吃的菜,不知何年何月何日被哪一个聪明人借用了去,用来形容陕西人说的普通话——“醋熘普通话”。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但养一方人,而且形成一地的口音。陕西这块地方,黄土厚重,因而民风淳朴,民性敦厚,这种民风民性甚至也表现在言语上,陕西人说话咬字沉重,多用去声,并且说话不分zhi、chi、shi和zi、ci、si。比如我有一个朋友结婚,致辞时用普通话说:“我和×××女士结合云云。”结果他把结合说成了“竭活(音)”,而“竭活(音)”这个陕西话是在一起干坏事的意思,引起人们发笑。传说在陕西农村,有爷爷给孙子教拼音,竟然是这样的教法:guo国(gui),中国(gui)的国(gui);mai麦(mei),麦(mei)子的麦(mei)。人说陕西人犟,连学普通话也犟得不肯回头。

其实,陕西话和普通话同属北方语系,有些话的发音基本差不太多,学起来应该并不太难。关键是陕西人在说普通话的过程中,有些陕西话的发音一时改不过来,而讲话的人也不自觉,于是夹杂其中,就变得非常奇怪,像用醋熘了一下。

贾平凹不会说普通话,为什么?请看他自己的说法:“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在大街上走模特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便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他说的是实话。我在陕西时对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人十分羡慕,但我也不说普通话。为什么?因为在课堂上听陕西的老师用普通话讲课,那就是一盘标准的“醋熘土豆丝”,讲的人兀自不知,而听的人已很难堪,很怕自己也说成这个样子,惹人笑话,心理障碍首先难以逾越。只是后来到了深圳,再说陕西话就无法社交,才勉勉强强地改说普通话,几年下来,自以为讲得不错了。谁知前些时候偶然听到自己的一段讲话录音,天哪,仍然是浓重的陕西口音。也许外地人不明就里,但陕西人一听就知道——你是从陕西来的。

由此联想到当年十里洋场的上海,那些粗通英语的上海人说的一种语法不准、带有上海口音的“洋泾浜英语”,大概也和此类似,但它的命名却是地理的原因——由于它流行于当时上海的洋泾浜周边地区。

各地方的人讲普通话如果不经过正规的训练,一般来说,都难免带有本地的口音,但在命名上并不出彩,比如说浙江人的普通话、湖南人的普通话、山东人的普通话等,显得略輸文采。有人说舒淇讲的一口“台湾糯米普通话”,算是有点意思的说法。但这些远不及陕西人的这个比喻来得准确、形象、贴切,像神来之笔一样。

(摘自“赵倚平新浪博客” 图/高加索)

猜你喜欢

土豆丝口音民风
土豆丝的无奈
酸辣土豆丝
法国立法禁止嘲笑他人口音
别人都在说英语,只有中国人在说口音
学做香气诱人的土豆丝
浅析明清时期地理环境对王家营地区民风的影响
如何快切土豆丝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