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中戏曲音乐元素运用的研究

2018-08-14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皮黄导板乐段

孙 敬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11)

《皮黄》的名称来源于京剧唱腔的西皮、二黄两大声腔,京剧的皮黄腔系统各自具有不同的情绪性格与结构,曲作者抓住了西皮与二黄各自不同的音乐结构特点,将二者独具匠心地贯穿于乐曲的旋律和声与织体之中,用较为独特的戏曲音乐钢琴化语言来表达;统一的审美风格与生动的音乐细节使这首作品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中国钢琴作品;本文以此曲为例,揭示这部作品中戏曲元素之钢琴写作手法,探究中国戏曲元素在钢琴音乐作品中独特的表达方式。

一、板腔式的曲式结构

《皮黄》获得极大的成功与多个国际奖项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曲成功的运用了特殊的创作手法,作曲家大胆的使用了戏曲的板式这一传统音乐结构,别出心裁的将京剧中板式变化巧妙的融合到作品中,完全偏离了西方曲式结构的框架,这是该曲结构上的一大创作特色。从宏观结构上看,《皮黄》采用三段式布局,作曲家又按个人意愿对乐曲进行了逻辑上的安排,分为导板、原板、二六、流水、快三眼、慢板、快板、摇板、垛板以及尾声十个段落组成,这十个段落又被分成几个部分,导板作为乐曲的引子;原板作为全曲的主题;二六板式、流水板式以及快三眼的组合形成作品的第一部分;慢板则独自构成作品的中部;快板、摇板以及垛板的组合构成作品第三部分,而尾声作为全曲的收尾部分。(见图1):

二、板式在乐曲中的运用

(一)引子—“导板”:

作曲家在引子部分运用了情绪激昂、节奏较为自由有弹性、音乐语句流畅、自然的导板作为全曲的开始,为整首作品确定了一个感情基调。作品以降E宫音开始,作曲家认为音乐描述只要在大方向没有偏差,在节奏方面,可以有多样性与弹性的处理,[1]也就是说“导板”这一乐段在表现时要注重意境的体现。谱例1:

(二)主题-“原板”:

原板是乐曲变化发展的基础,类似西方变奏曲里的主题。作曲家为描写儿时的新鲜好奇,采用了一问一答、悠然安详的旋律进行,运用了京剧中一板一眼的节奏,后又转为3/4拍,乐段降E宫调式,旋律充满了西皮风格。“原板”主题的首次出现,作曲家在乐谱上标记的速度是“安详、平静的行板”,所以表现速度与导板相似,相对自由不宜过快,这符合中国戏曲音乐的特点。如谱例2:

(三)“二六”板式:

本段旋律动机取自于原板,并在原板基础上,稍加紧缩并加花变奏,降E宫音开始后转F商,在节奏方面与原板采用相同的一板一眼,速度较之前紧凑了许多,乐段开始模仿了板鼓的节奏,速度由慢至快,随后带起整段的演奏速度;作曲家采用踏板技术,使钢琴音色演奏起来有回音,来模仿打击乐板鼓在空旷的大堂里敲击产生的效果;“二六”描写的是作者在云南学习的时光。谱例3:

(四)“流水”:

在本乐段中,为了更好地过渡到接下来的“快三眼”乐段,对原板又做了进一步的紧缩,节奏是有板无眼,速度更快,2/4拍当做1/4拍,一拍子和二拍子始终均匀演奏,使音乐效果如小桥流水一般流畅灵动;全曲的第一次转调由二六的F商转变成了A商;这个段落板式的名称与流水的音效和作曲家回忆中云南滇池的美景有几分的相似;在速度表现上较之前快了许多,段落一开始还采用了加装饰音的技巧来体现微风拂面般的感觉。如谱例4:

(五)“快三眼”:

这段是对“二六”乐段的加花重复,节奏是一板三眼,调式从降E宫转到降B徵调式,速度方面由缓到急,演奏是模仿弹拨乐器与胡琴的音色效果;快速时较“流水”乐段进一步加快,作曲家以4/8拍的节奏效果来展现一种向前的动力,形成了全曲的第一个高潮段,描述作曲家少年时代壮志满怀的精神[2]。如谱例5:

(六)慢板:

“慢板”为全曲的过渡乐段,单独组成乐曲的第二部分,是在原板的基础上扩展形成,与原版曲调基本相同,但较之节奏更加具有延展性,拍号变换较多的原因是采用了多种板眼结合(有2/2,3/2,4/2拍等),但可以做到节奏自然的转换,丝毫不影响音乐流畅与语句连贯;作曲家用温婉柔和,抒情性的歌唱描述了回忆昆明大观楼上长联诗词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快板”“摇板”“垛板”分别为乐曲的第七、八、九段:

1.“快板”:

是在原板基础上原板又一次紧缩而形成的流水板,采用一板一眼的节奏与二黄音调的变奏,用急切激动的情绪表现出作曲家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与慢板对比鲜明,提升了全曲的戏剧性色彩。如谱例6:

2.“摇板”:

摇板段落采用了戏曲中非常有特色的胡琴快拉,旋律自由拖腔的紧拉慢唱形式(乐谱中体现在高声部两个八分音符与低声部一个四分音符的对应进行);之后运用了中国戏曲中较特别的无板无眼散拍子,散化了原版的节奏。如谱例7:

3.“垛板”:

“垛板”段落采用一拍子、有板无眼的节奏,E徵调转G徵调,该段的旋律巧妙的将二黄和西皮旋律色彩融合一体,情绪表现的更为激动愤慨,节奏也较之前乐段更为紧凑。如谱例8:

(八)尾声:

尾声是板式结构的突破,打破传统戏曲板式而构成,主题旋律扩大了在原板中的三音动机,采用了西皮原板曲调,在调式上又回归降E宫调式,并且巧妙的运用丰满的柱式和弦交替、多线条的复调手法来表现这一段,让作品以“上扬”的情绪完美辉煌地结束。如谱例9:

三、模仿戏曲伴奏乐器音响效果

对京剧伴奏乐器音响效果的模仿是《皮黄》这首作品中极具民族特色的一个体现,作曲家通过织体与和声的特殊处理来模仿京剧中“文场”伴奏“四大件”乐器中弹拨乐的明亮与干脆以及“武场”打击类乐器的紧迫与辉煌的效果;例如“导板”开始带有短倚音的颤音,这明显是在模仿弦乐打指颤音,用胡琴短腔的起奏效果来表现林中鸟鸣,(如谱例1);作曲家通过细心观察板鼓在大堂里敲击产生的回声效果,运用左手在bB音上的持续加踏板跳音在“二六”板乐段的开始来模仿(如谱例3);极具京剧特色的“摇板”乐段,笔者运用了京胡、弹拨和打击乐组合,来体现焦虑不安的情感;乐曲中高声部在模仿戏曲人声唱腔,中声部则模仿了京胡和二胡拉奏,低声部模仿板鼓音效(如谱例7),使其声部音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作者大胆的运用了中国式“托卡塔”的音乐形式与增四、减五度、小二度、增一度的音效一起来更好地模仿打击乐不协和的音响效果,作曲家淋漓尽致的把京剧伴奏乐器的音响效果表现得惟妙惟肖。

结语

戏曲音乐的发展对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虽本身韵味十足,但是用钢琴来表现则并非是一件易事,作曲家这首《皮黄》在保留了钢琴演奏特点的同时,将京剧众多的特色融入了作品中,提取了京剧的精华,将西皮、二黄这两个重要的腔调贯穿于整首钢琴曲中,其方式值得后人借鉴;张朝先生对戏曲音乐钢琴化的探索,创作出里程碑式的中国钢琴作品,为中国音乐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皮黄导板乐段
现代钢琴作品中国粹文化的传承分析
——以《皮黄》为例
冷轧机防缠导板结构比较
楔横轧制导板粘料影响因素分析探究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皮黄》
浅析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巧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研究
液压侧导板在南钢中板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