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城市看中国:经济集聚、人才争夺与产业迁移

2018-08-13课题组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西部城市群人口

■ 课题组

近期,由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发布的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6次报告 (总报告)》,从城市层面观察中国经济的时空变化及其未来走势,并有所发现:一是中西部头部城市崛起,南北分化加剧,以东中一体和一网五带为标志的中国经济空间新格局越发凸显;二是中部地区人口持续回流,东中一体趋势加强,“北雁南飞”成为新趋势,城市间人才争夺日趋激烈;三是成熟城市群内制造业向周边扩散,成长中城市群内制造业则向中心城市加速集聚,非城市群内城市产业结构趋于低端服务业化

城市视角下的中国经济格局: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南北分化加剧,以东中一体和一网五带为标志的中国经济空间新格局越发凸显

(一)中西部核心城市通过外引内聚使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则向周边及其他地区外溢。

中西部核心城市通过经济内聚方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西部城市如重庆、武汉、长沙、郑州、成都等在过去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就2013年—2016年的GDP变动情况而言,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等中西部核心城市的GDP分别增长40.16%、33.60%、30.83%、31.61%、30.80%、30.54%,远高于所在城市群非核心城市的增速,同时也要高于东部七个城市群内所有城市的平均增速 (27%),说明目前中西部城市群正处于成长阶段,城市群内资源要素正向核心城市集聚。

东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则处于要素外溢阶段。2013年—2016年,在26个长三角城市中,GDP增长率最快的五个城市分别是安庆、无锡、马鞍山、苏州和绍兴,而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的GDP增长率分别位居第14、17、23和21位,远低于周边城市的增长速度;在14个珠三角城市中,GDP增长率位居前五的分别是韶关、江门、中山、佛山和汕尾,作为中心城市的广州和深圳则位于第8位和第14位,这也印证了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要素和产业正在向周边城市及其他地区外溢。

(二)经济增速 “南高北低”日趋明显。

从空间上来看,中国城市GDP增速整体呈现 “南高北低”态势。北方的京津冀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82%、3.6%、-29.95%、15.24%、22.95%、18.5%,南方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的GDP平均增长率则分别为27.58%、28.04%、24.99%、26.43%、28.96%、31.34%,平均增长率普遍高于北方各个城市群,南方平均增长率最低的成渝城市群都要高于北方平均增长率最高的中原城市群,可见南北经济增长分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三)东中一体和一网五带经济空间新格局日益清晰。

从城市的视角看,中国正在逐渐形成以多中心群网化城市群体系为支撑的 “一网五带”巨手型经济空间新格局:东部地区及其近邻的中部地区构成的区域,北至京呼线、东南临海、西抵东经110度经线附近山区绵延带的网络状城市体系,将聚合成 “一网”;东北和西部作为成长区域,随着域内中心城市的崛起,以及域内成长型城市群和潜在型城市群的不断发展壮大,将延伸出五大城市发展带。这五个城市发展带主要包括:一是东北沿京哈线城市发展带,以京哈线为发展主轴,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为中心城市,依托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二是西北沿陇海—兰新线城市发展带,以陇海—兰新线为西北地区的发展主轴,联动关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宁夏沿黄河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三是西线沿长江上游城市发展带,依托成渝双核横跨四川盆地,向西沿陆桥通道直抵拉萨,形成长江经济带的延长线。四是西南沿沪昆线西段城市发展带,依托湘黔铁路和贵昆铁路由湖南延伸至云贵地区,联动贵阳、昆明两大区域中心城市,通过东中部发达的城市网络体系辐射带动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五是南线沿南城市发展带,从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段起点,以海峡西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带动北部湾城市群和琼海城市群。

城市视角下的中国人口流动:中部地区人口持续回流,东中一体趋势加强, “北雁南飞”成为新趋势,城市间人才争夺日趋激烈

(一)中部城市人口回流趋势明显,东中一体趋势有所加强。

从区域角度看,中西部地区经济改善带来人口回流,人口流入态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城市群中心城市人口持续流入。从2013年—2016年间地级及以上城市常住人口的变化来看,相较于人口增量为负的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人口增量普遍为正,其增速也相当可观,中部地区81个城市的平均人口增速为2.91%,西部地区85个城市的人口平均增速为0.86%,东部地区88个城市的人口平均增速为1.02%,与此同时,东北地区人口则持续外流,东北地区35个城市人口平均下降2.23%。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城市的人口流入主要得益于返乡就业人口的增加,人口回流现象在过去的劳务输出大省如安徽、四川等地表现十分明显。更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中西部城市人口回流主要集中在部分中心城市,尤其是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

(二)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分化加剧,核心城市人口流入持续加强。

目前大城市集聚现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在人口分布方面,城市分化和大城市集聚现象非常明显。2013年,人口总量前十位城市的人口为1602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1.77%,而到了2016年,前十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增加了611万,相当于增加了一个特大城市的人口量。从中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城市人口正越来越向核心城市集聚,城市之间的分化正在加剧。

(三) “北雁南飞”成为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新趋势。

“北雁南飞”成为新一轮人口流动的标志性趋势。根据2017年末常住人口数据,南方省份人口持续净流入。在30个已经公布数据的省份 (除云南外)中,广东、浙江、安徽三省的增量位居前三位,这三个省均为南方省份。在人口增量超过30万的11个省份中,除山东、河北和新疆3个北方省份以外,其余8个均来自南方。与此同时,北方地区的人口则在持续净流出,并且范围有所扩大。在六个出现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中,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由于人口规模控制而出现下降,另外三个则分别是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均来自东北地区,并且延续了多年人口流出的趋势。

城市视角下的中国产业迁移:成熟城市群内制造业向周边扩散,成长中城市群内制造业则向中心城市加速集聚,非城市群内城市产业结构趋于低端服务业化

(一)城市群之间的产业空间重构:制造业向城市群特别是中部城市群集聚,高端服务业向东部发达城市群集聚,非城市群内城市产业结构趋于低端服务业化。

目前,在加快构建国家价值链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区域产业布局正在重构:东部地区虽然优势依然显著,但是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已经开始凸显。部分中西部城市群及中心城市开始崛起,这对构建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导的价值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空间重构:成熟城市群内中心城市趋于高端服务业化,制造业向周边扩散,成长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通过外引内聚实现制造业加速集聚。■

猜你喜欢

中西部城市群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