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访谈

2018-08-13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8年8期
关键词:劳动者高质量政策

■ 本刊记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新目标,提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等一系列新举措,这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引。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站位,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新时代就业工作新局面。

准确把握新时代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张纪南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稳中向好,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社会稳定的 “压舱石”。5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6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都维持在较低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城镇就业人员比重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趋势明显,产业和区域就业格局更加合理。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总体稳定,就业扶贫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稳定就业和转换岗位的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用工行为日益规范,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这些都为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纪南指出,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扩大就业始终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分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迭代,这些都不可避免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再加上化解就业领域固有矛盾难度大,促进就业依然面临很大挑战。

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预计到2020年前,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在9亿人左右,年均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但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稳定和扩大就业面临较大压力。与此同时,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题或将持续存在。

重点群体就业任务仍然艰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年均将达800万人。岗位需求与毕业生求职预期存在偏差, “慢就业”等新情况值得关注。就业扶贫任务十分繁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有劳动能力、未实现就业的依然较多,特别是 “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就业门路狭窄,帮扶压力大。结构调整中的失业问题需密切关注,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的职工安置任务仍然艰巨。

就业服务需补足短板。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政策落实有待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较为薄弱,就业服务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就业服务管理、用工制度和社保政策需要完善。我国产业结构仍处于中低端,创造充分高质量就业机会还需时间,就业不平衡、流动不顺畅矛盾依然存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需付出艰苦努力。

全力推进新时代各项就业工作

张纪南强调,就业更加充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供需发力、创业引领、服务推进,促改革、稳重点、防风险,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贡献。

着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以就业为底线的区间调控,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研究建立更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推动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考核体系。完善积极就业政策,制定培育新动能促进就业政策,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用工和社保政策。深化就业领域改革,研究促进劳动者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完善平等就业制度。

着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把握创新型国家建设新机遇,推动创业工作升级,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优化政策环境,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等降成本政策,深化人社领域资质资格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力度,推动设立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基金。推进培训升级,打造创业培训品牌,实施重点领域创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强化创业服务,高标准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和综合配套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

着力推动职业培训转型。对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扩大培训规模,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培训质量,全面推行职业培训包制度,推广 “互联网+职业培训”新模式,鼓励更多优质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培训服务。加快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运用好政府培训补贴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职业培训更适应产业升级和企业岗位需要。加强职业精神培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摆在工作首位,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计划,启动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实现专项就业服务活动精准对接,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建设扶贫车间、卫星工厂吸纳一批,征集爱心企业帮扶一批,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一批,稳定居家灵活就业增收一批,开展有组织劳务协作转移就业一批,促进更多贫困劳动者就业增收。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安置,鼓励企业内部挖潜,加强离岗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专项帮扶,促进转岗再就业。加大对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着力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瞄准劳动者需求,把握市场规律,调动各方提供就业服务的积极性。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广 “最多跑一次”等便民举措,打造全国统一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跨地区享受政策提供便利。实施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保障计划,打通公共服务 “最后一公里”。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职介、性别歧视等侵权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劳动者高质量政策
政策
政策
劳动者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助企政策
政策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