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史:惊天盐政案

2018-08-12马伯庸

科学Fans 2018年7期
关键词:盐包工部盐商

马伯庸

历史上有许多花样百出、离奇万分的案件,今天拿出来说说,很值得引以为戒。从古至今,商人牟利的案例不胜枚举,就拿古老的盐业来说吧,盐商们挖空心思地套用各种作弊手段,其中有—桩发生在清代嘉庆年间的盐政案,那作弊手段可谓“创意满分”。

时间:清代嘉庆年间

案发地点:长芦盐场(中国四大盐场之一,原来归沧州长芦盐运使管辖,后来改成了天津)

背景

清代的盐政和明代一样,商人需要购买盐引(即销售许可证)去盐场换取等量盐货,再运去全国各地按规定价格销售。从雍正年间开始,每一张盐引可以换取300斤基本盐,再加上盐引所属区域的盐耗。比如说,直隶盐引,要加10斤盐耗;河南盐引,要加15斤。盐商手持盐引,从盐场换回生盐之后,需要在盐坨(此处是地名,在东浮桥南到季家楼村的滩地上存放盐坨,故而得名)雇佣人手,分割打包,谓之“筑包”。每一包盐,要和一张盐引+盐耗相当。比如你手里有一张直隶发的盐引,那你筑一包就是310斤,可以少,不能多。筑完包,盐商把这些运到长芦批验所,交由官府检验。

从盐商的角度来说,筑包当然是越重越好,能多夹带一斤,自己就多赚一斤的利润。他们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地钻空子。因此官府对筑包的重量监督很严,筑完之后,要进行“秤掣”。

一般盐商的作弊手段,无外乎盐包夹带,贿赂掣签官吏等,很少有人对大盐秤有什么想法。因为批验所的秤,用的是工部制作的标准砝码,精铜质地,上面还刻着年代和重量。这些砝码分为100斤一个,20斤一个,10斤一个,5斤—个。

案件详情

嘉庆十二年,长芦盐政重新检验了旧砝码,发现问题很大。官方标准是16两为1斤,而这些砝码却是以17两3钱为1斤。这可麻烦了,因为盐商是按16两1斤去卖盐的,从长芦买盐却按17两3钱为1斤买。大秤进,小秤出,利润巨大,这不挖朝廷墙脚嘛。于是长芦盐政申请重新铸一套标准砝码,是一套九块的:50斤砝码6块,10斤砝码1块,5斤砝码1块,13斤11两砝码1块。

可盐商们觉得这个方案太亏了。其中两个有力盐商樊宗清、查有圻,他们从天津运司衙门的靳书绅一路联络,把银钱送到了工部书吏韩咏昌手里。韩咏昌找到负责铸造砝码的工匠高文瑞,要他设法在砝码重量上造假,事成送他百两纹银。高文瑞觉得这事很简单,铸造时直接给每一个砝码增加了几斤。没想到工部检验细心,检查50斤砝码时发觉过重,索性全数退回,让他重新磨准。高文瑞没办法,只好老老实实按照订单标准,重新把九块砝码磨准。与此同时,他自己弄了点铜料,偷偷铸了10斤、5斤、13斤11两三个假砝码,增重合计6斤4两。工部这次检查九块砝码无误,由官员王朝兰装箱发运。王朝兰到码头时,夜色已深,便把砝码寄存在码头,准备一早出发。当时长芦盐政派来交接的人正是靳书绅。他伙同高文瑞偷梁换柱,把三块真砝码换成增重砝码。

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新砝码从嘉庆十二年九月二十日启用,一直用到嘉庆十七年八月,前后共五年。这五年里,凡是在长芦盐政过秤的盐包,每一包都多出13斤11两的法定便宜和6斤4两的非法便宜。加在一起,和原来的24斤其实所差无几了。

案件告破

砝码的问题,盐商们都心知肚明,谁也不去说破,大家开开心心运着盐包发财。一直到嘉庆十七年,才有一位叫李仲昭的御史揭破了此事,要求朝廷彻查。朝廷闻之震怒,一路查到底,所有涉事人员都捉拿深究。而对于盐商们知情不报的举动,朝廷也决定严惩,派出专业官吏仔细计算:使用伪码期间,一共运出去4843201份盐引,这些都能查到经手盐商,各家按份额交罚款。比如查有圻一家就占了571885份盐引,获利75620两银子,加罚五倍……你们自己算算吧。其他盐商缴纳的罚款,平均也有十几万两。仅此一案的罚款数额,也够嘉庆再吃饱一回了。

查有圻家也真是豪奢,兩年内就把罚款交清了,查有圻的老母亲还额外交了三万两,给儿子赎罪,免于流放。不过在道光四年,查有圻又被查积欠盐课二百万两,革去盐商资格,从此一蹶不振。

猜你喜欢

盐包工部盐商
一种新型艾盐包热敷包防治氯化钾静脉输注致疼痛及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元丰改制前后工部研究
寒性久咳试试盐敷疗法
五彩湾工部龙
热盐敷养护前列腺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
中风手麻痹 每天中药盐包热敷
大清盐商很任性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