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化学》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探索

2018-08-11王炳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考核工程

【摘要】本项目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工程化学这门课为例,分析当前课程评价时存在方式相对单调、考核内容狭窄片面和考核分析简单肤浅等问题,通过强化学习过程考核、教育信息化评价、大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实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程化学》 课程评价方式

【基金项目】2018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阈下化学基础课程评价体系探讨”(2018YGH021)。

【中图分类号】 G633.8;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33-02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正在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当前的发展诉求。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现阶段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本文以《工程化学》这门课为例,探讨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如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存在的问题

《工程化学》作为工科高校非化工类专业实施化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目前评价方式存在以下3个问题:

1.考核方式相对单调。目前该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采用期末考试为主、考勤与平时作业为辅的方式,其中期末考试占主要比例(75%),通常以闭卷形式采用较为标准化的试题对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考核。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2.考核内容狭窄片面。《工程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点多、范围广、概念原理复杂难记。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目前该课程考核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大纲规定的所谓“重点”或“难点”上,侧重于知识层面的理解与记忆,缺乏对沟通、团队协作等非技术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有效考核评价,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准确反馈教学效果,不利于后续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与同学自身的全面发展。

3.考核分析简单肤浅。考核结束后的评价分析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了解教学质量以便推动后续教学持续改进的基础保障。目前该课程的评价分析仍停留在平时作业完成率、期末试卷成绩分析、及格优秀率、学生课堂表现等笼统粗浅层面,并未对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细分支撑点,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针对技术知识掌握、非技术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等方向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量规化分析,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课程目标达成度,不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改进措施

1.丰富考核评价方式,增加考核模式多样化

对标专业认证要求,开展OBE教学考核方式改革。为了更加全面的考核学生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应当多样化。可以采取,类似项目任务完成的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评价还可以采用“学生介绍+提问与答辩+师生点评”、“小组+小组”互评的评价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点评其他同学成果优缺点的同时,思考自己的成果质量,打破以往课堂“一人介绍、他人休息”的状况。

2.强化学习过程考核评价,促进考核内容全面化

实行轻结果、重过程的新考核模式,进一步完善学生课程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最终实现课程考核方式灵活化,将结果考核逐步转化为过程考核,实现课程的弹性和综合性考核。[1] 同时强化阶段性考核力度,建立量化考核指标,重点突出学生学习各个环节(如课堂听讲、小组讨论、演讲汇报、资料整理等)的动态跟踪,并从技术知识掌握、非技术能力表现、社会责任意识三个层面,依据科学且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考核,以便更准确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3.利用“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评价

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平台,采用“二维码点名系统”,加强学生出勤考核;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运用超星尔雅等网络平台,开展学生网上单元测验,并将其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通过微信、QQ等开展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鼓励信息化教育,同时将学生登录情况和预习、复习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进行教学质量全程监控,实现教育大数据的收集,并为后续数据挖掘提供基础。

4.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反馈和改进机制

每个新学期开始,都要对上一学期的所有教学资料进行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及时纠正不当之处,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运行中,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综合评价教学效果。[2]

三、结语

课堂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我们要根据课程特点,因地制宜设计课程评价体系;根据课程的进度、学生的程度以及征求学生的意见,“因人而异”把握好课程评价进度,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樊铁美,王炳涛.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国际素养培养机制的探索和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5):106-107

[2]崔國庭,张仲欣,任广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基于2015版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06):72-74.

作者简介:

王炳涛(1981-),男,汉族,博士,山东龙口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智能包装材料。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考核工程
内部考核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子午工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