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尢雪不古城

2018-08-11宋金波

支点 2018年3期
关键词:羌塘临安雪景

宋金波

对古城历史的美化,使人们往往会忽略它真实的一面。

前不久,中东部地区下了大雪。降雪强度和广度,是200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

“朋友圈摄影大赛”当然不会错过这么难得的题材,一波又一波刷屏开始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啊,“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啊,都随着雪景澎湃地吟唱起来了。

在种种自拍和抒情中有一股清流:“下了雪,杭州便成了临安”“下了雪,苏州便成了姑苏”“下了雪,北京便成了北平”“下了雪,南京便成了金陵”“下了雪,西安便成了长安”……就连上海的同志们也不愿意错过这样的机会,他们说,“下了雪,上海便回到了民國”。

大部分配图都是“古装”雪景,古寺、古桥、旧园林、老房子,至少也是仿古建筑。一般情况下,镜头里没有人,即便是有,也多着汉服,或者是中山装和旗袍长衫。

看着这些图,很可能内心还真的涌现出那么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动,似乎这样一帧雪景里的杭州,真的就是,临安城应该有的样子,雪后苏州,也就是姑苏应该有的样子。

翻翻朋友圈,不难发现,凡涉及“下了雪……便成了……”的地方,都是城市。没人的地方,比如东北原始林区,西藏羌塘无人区,下雪没下雪基本一个样,你绝对看不到一个人在朋友圈这样抒发:“下了雪,羌塘还是羌塘,几千年来都是一样。”“秦时明月汉时关”,但谁会对月怀想秦朝呢?真正的点,是“关”,必然是一个人工建筑或者人聚居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人们在感叹“回到从前”的时候,更看重的是古今之异。产生最大变异的不是自然风光,而是人文环境或者人造景物。若无变异,也就没什么值得感慨的。大雪,可以遮掩很多当代才有的景物特征,使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小化。因为人也是现代的,所以,镜头中通常不会有人。

大家如此感叹,一定是感念“古时候”或“过去”的好,但其实谁见过当年,临安什么样呢?或者说,今天人们心目中临安、金陵的样子,又是从何而来呢?

自古以来与城市风景相关的诗文,肯定是重要的参考。能流传下来的诗文,特别是那些能被近现代教科书选用、能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都是歌颂美好。这种美化,最终会给受众造成一种错觉,比如雪景。

江南一直有雪,但频度和强度都不会太大,很多时候雪都是稀罕物,像“雪夜访戴”就是这样一种稀罕天气。所以,用“下雪的临安”,来代表“历史的I临安”形象,不可能准确。

人类的心理普遍容易将“美”与“好”挂钩。对古城历史的美化,使人们往往会忽略它真实的一面。南方少雪,以雪为美,以少见其美的雪中古城,作为历史上真实古城的“印象标签”,就是这样一种心理。

一个好的,临安,或者长安、金陵,既然曾经是强大、富庶、文明的都市,是激起某种自豪感的文化符号,那么,能为这种自豪感加码的任何证

据都是受欢迎的,哪怕出自虚无。比如说,当讲到这些城市的时候,往往会同时有“美女如云”的感觉,但实际上彼时的女性是不是更美,实在不好说。

这是一种有意思的文化心理现象,也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在描述美好时却落入低俗套路,体现了群体表达能力的单调与匮乏。大众社交媒体上鸡汤式的发言固然无伤大雅,但是,真正严肃的写作者,恐怕是不愿这样焚琴煮鹤的。

猜你喜欢

羌塘临安雪景
羌塘禁区
羌塘盆地油气二维地震勘探进展综述
《雪景山水图轴》
《雪景寒林图》
羌塘盆地可控震源采集试验分析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雪夜遇熊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西藏南羌塘盆地侏罗系海平面相对变化初步分析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