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HRP系统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2018-08-10蒋友好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使用率生命周期医疗

【作 者】蒋友好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市,200062

0 引言

医院的“人财物”、“医教研”、“护药技”等综合运营管理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故整合“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控制流”为一体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正成为国内大型医院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医院要用合理的较少的投入来取得良好的医疗服务效果,在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相对应的经济效益,从而提升医院自身的医疗质量与技术水平,增强医院内部质量控制和抵御各类风险能力[1]。

1 研究思路

医院发展依靠的是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则是信息。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的引入,可以从用户的管理需求和功能需求分析出发,充分考虑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内在联系,把分散、相互独立却存在紧密联系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融合到统一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中。现代化医院需要更高效先进的管理工具,能够动态地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实时数据,使医院实现从“终末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这也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的意义所在[2]。医院资源计划系统(Hospital Resources Plans),是作为企业资源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s)在医院的探索以及应用,是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结合现代化系统化的管理流程和思想,通过集约化和信息化建立能够支持医院运营管理的医院资源管理平台,帮助医院建立面向合理流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传统HIS的管理功能,使医院全面实现管理的可视化,使医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科学化,建立起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闭环管理模式,最终帮助医院以较低的医疗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3]。

2 研究过程

2.1 固定资产数据库平台的建立

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医院资产中占有较高比重,是医院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个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资产的采购管理,实物管理,日常维修保养计量的管理基本以传统线下管理方式为主体;② 医疗设备档案分布在各个业务部门,管理分散;③ 对资产的使用缺乏必要的评价;④ 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分别管理多套设备账薄,账薄信息可能不一致;⑤ 无法清晰地了解资产在各个科室分布和使用状况,账薄和实物不一致。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引入了基于HRP系统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全生命周期数据库的建立基础是固定资产基础信息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构成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资产编号、使用部门、合同价格、生产厂家、供应商、投用日期、设备状态等。维护基础信息方式是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固定资产卡片是资产管理和核算最基本的信息来源。

以医院固定资产卡片为核心,围绕固定资产管理的定额编配、购置预算、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收益、资产清查、资产报告等各项业务过程形成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并能与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物流系统、账务处理、应用系统挂接,实现资产变动申请、审批到财务入账的全过程一体化管理[4]。

2.2 起始阶段

基于HRP系统下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分为两部分。作为设备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第一部分为:购置计划、预算执行,如图1;第二部分为安装验收、使用培训,如图2。

图1 购置计划、预算执行Fig.1 Purchase plan, budget execution

图2 安装验收、使用培训Fig.2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use of training

2.3 应用阶段

作为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中最重要最活跃,产生价值最高的一个阶段,应用阶段的管理就显得尤为复杂。本阶段引入HRP系统的部分是,设备的维修管理、预防性维护计划定制执行、设备保修管理、大型设备绩效分析与使用率[5](图3)。

图3 应用阶段四维图Fig.3 Four dimensional graph of application phase

2.4 后期管理阶段

2.4.1 基于HRP系统设备使用率评估

未使用HRP系统前,设备使用率仅用设备开机时间唯一指标来考核,并且人工记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如何能精确地反映设备的使用率,是管理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由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设备使用率,其中包括设备开机使用率、设备有效使用率:

设备开机使用率=实际工作时间/额定工作时间×100%,主要从时间角度出发,反映在机器开机过程中检查和治疗情况。

设备有效利用率=设备开机使用率×检出阳性率,这个数值才是反映出设备利用的社会效益。

为了精确得到基础数据,改变以往人工计算方法,引入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和无线局域网技术,与HRP系统对接,数据最终调用入HRP系统,并进行后续计算和分析,解决了工作量大、繁琐、易出错、不易保存等问题[6]。数据的检测传输过程见图4。处于待机状态下的同类设备,方便资产管理部及时进行设备的调配调拨。

2.4.2 基于HRP系统设备报废评估方案

如何对报废的医疗设备进行专业技术鉴定、规范报批程序,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仅凭设备固定折旧年限报废,报废评估指标模糊,报废评估责任不清的管理模式也将在借助HRP系统后得到很好的解决[7]。医疗设备报废程序见图5。

图4 数据检测传输图Fig.4 Data detection transmission diagram

图5 医疗设备报废程序Fig.5 Medical equipment scrapping program

医疗设备在待机状态下的电流和在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差别很大,检测到的零线电流值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医疗设备当前是处于待机状态还是工作状态。当检测到的零线电流高过工作电流阈值,表示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高于待机电流阈值且低于工作电流阈值,表示设备处于待机状态。用该方法测算得出的实际工作时间比较精确[7]。

RFID设备标签:在新购置医疗设备验收完毕后,给设备添加RFID 标签,同时在HRP系统中绑定RFID 编号,并与申康的固定资产编码对应。RFID 技术最重要的特点是支持移动的物体,实时监测医疗设备的当前使用状态,方便医院管理部门进行灵活调配,又可以进行数据统计,为医疗设备利用率统计和设备调配、购置提供数据依据。

由于考虑到经济成本,目前我院使用这套方案设备仅限甲乙类大型设备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对于甲乙类大型设备利用率考核指标开机时间利用率和有效利用率相结合,对于生命支持类设备利用率考核指标仅需开机时间利用率。实时掌握生命支持类设备所属科室、放置地点、使用状态,便于设备的调配,在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因为设备维修维护导致无备用设备替换,现在设备重要的配件和电路板很多都是由国外快递回国,维修周期过长;某科室设备需求量激增等设备存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HRP系统查询全院

3 使用效果评析

通过我院近3年来的实践和改进,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优点及作用日益凸显。

3.1 提高了医疗设备的维修验收合格率

通过建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医疗设备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逐年提升。经过我院设备科的计量与质量控制部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过3年发展,检测项目已由10种增加到22种,设备覆盖率从40% 提升至70% ;初检合格率已上升至95.55%,维修后合格率上升至99%,说明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医疗设备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部分设备如血透机、静滴泵,其维修购买合格率已由2013年初的70%,提升为目前的90% 以上。

3.2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通过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梳理了仪器设备的故障规律,系统地分析了故障产生原因,为后续开展维护保养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另外由于同类设备不同品牌之间的质量、性能可能存在较大差别,通过对检测不合格设备的比例分布分析、比较,为我院设备的采购决策、管理、维护提供了数据。

3.3 提升了保障能力

因为采用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严格落实质控标准,大大提高了医疗仪器设备运行质量,确保了患者就诊安全,近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医疗设备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缺陷;大量先进设备的引进以及信息化管理,极大满足了医院发展的需要,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3.4 提升了综合效益

通过开展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大大降低了维修费用。根据2015年全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大检查时,2015年医疗设备总值3.6亿元,较2014年增长32%,设备维修费550万元,较2014年下降了5%,维修费用和设备总值占比由2014年的1.8%降低至2015年的1.52%。

3.5 提升了科教层次

近三年来,通过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应用,除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外,还大大提升了我院科研、教学层次,科研、教学平台先进、稳定、精确,为从事高、精、尖的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医教研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4 总结

本文从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出发,通过对HRP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结合我所在医院的情况和医疗设备管理的特点,研究了基于HRP系统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具体实现方法。首先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基础是固定资产基础信息数据库。维护基础信息方式是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固定资产卡片是资产管理和核算最基本的信息来源。研究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思想,将医疗设备分为起始阶段、应用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阶段来管理,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特点研究设计了详细的管理方案,最后通过HRP系统来实现功能。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各种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的比较仓促,对于数据的利用也不是很全面;设备调配由于考虑到成本问题,无法将技术推广到全院,只能先用于急救类设备等。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是信息领域的一次重大发展和变革,欧美日本等国都已经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将其作为学科发展。目前,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在物流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等方面。而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的应用几乎为零。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是未来这个学科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使用率生命周期医疗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