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非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8-08-07周莉英郑芳琴

科教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教学策略

周莉英 郑芳琴

摘 要 三本院校学生有其独特的学习特质,如何利用导师制在课外时间开展教学活动是近年来许多同类学校关注的共性问题。本文通过对该类学校学生学习现状的剖析,针对教师如何借助导师制这一体制,合理有效地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业余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做了相关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三本院校 本科生导师制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08

Non-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Taking the Third Batch of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ZHOU Liying, ZHENG Fangqin

(Sha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erce;, Fashion and Art College, Xian, Shaanxi 712046)

Abstract The students of the third batch universities have their uniqu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o use the tutorial system to conduct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extracurricular time is a common problem that many similar schools deserve to pay attention to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students' learning in this type of school, and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how teachers use the system of tutors to use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rationally and effectively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n their spare time. Hope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 for teachers.

Keywords the third batch of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teaching strategy

0 引言

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周课时一般不超过24学时,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比较多的课余时间。合理地利用这些时间提升新生的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和专业素养,在本科低年级阶段打好专业基础,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课题。那么老师在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如何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胜任课堂外的教学工作,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1)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绝大部分三本院校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一般,处于班级的中下游水平,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都比较差,学科基础知识储备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入学分数不理想。

(2)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式欠妥当且不够多样化。不少学生在大学里仍旧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不足,少有学习乐趣,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拓展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许多学生仅吸收课堂教学的内容,满足于课堂听讲和完成作业,学习方法单一。

(3)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三本院校的学生虽然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喜欢“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和一本、二本的学生不相上下。

(4)课余时间多,但不善于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虽然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但不善于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其课余时间基本用于休闲和游戏,很少用于拓展学习和实践活动等。

(5)与专业课教师接触时间少,接触晚。很多学校一般从大一第二学期甚至是大二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这就使得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少有接触专业课老师的机会,极易错过解答专业问题和培养专业兴趣的最佳时机,延长了学生的迷茫期。

鉴于上述特点,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必须了解和接受三本院校学生的独特之处,把握住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加以正确引导,才能取长补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1]

2 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我国导师制则是由当时的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从国外引进来。然而长期以来,导师制在中国并未得到很好的传承。2002年北京大学再次推出导师制,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继而我国高校陆续效仿此制度,旨在弥补传统本科教育中的不足。[2]

当下我国相当多的高等院校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等进行直接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互动式教育教学制度。按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占位置來看,教师起着最主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延伸到课堂外的教学活动中。导师制就是要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基本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指引学生的成长道路、帮助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选择等方面进行指导,导师制就是将指导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沟通,既能将学问和知识教给学生,又能做到育人,将优秀的品德直接感染到学生,最后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3]那么作为导师的专业教师,其课堂教学可以按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方法完成,但是对于课堂外的延伸教学是否就能很好地胜任呢?鉴于课堂外教学的特性,教学形式可多样化,这样既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可以挖掘学生的特长。接下来通过对几种不同的教学策略的分析研究,为担任导师的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3 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4]

教学策略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5]教学策略不是具体的方法规定,而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情境,合理和优化地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5]教学策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特定教学材料、方法的科学筛选,二是对教学设备的合理操作,三是对老师和学生行为程序的判断等。此种方法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教育家顾泠沅在《当代教学策略》一文里,把教学策略分为四类,这四类适合传统课堂教学。

3.1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

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有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和综合型策略,这四种策略以课堂教学为目标,分别对内容、形式、方法三种类型的侧重运用和策略统一运用。[6]

3.2非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

针对三本学生的学习现状,导师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选择一些课程以外的课题开展教学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早进入专业角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下面几种是适合课堂外教学采用的教学策略。

3.2.1先行组织者策略

此策略有基本步骤可以遵循,首先是将相关预备性的教学材料整理完毕,接着对学习的内容和进展过程加以考虑,然后在学习过程中预备性材料和新材料得到展现,提取新的信息,最终运用活动进行强化。它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为前提得出来的。[4][7]

应用:双创教学活动

在以双创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先抛出双创活动的理念并阐述其重要性,进而引出双创与专业的关联,请同学们联想分析二者的关系,讨论自己的专业如何实现双创,接着给出部分现有的本专业双创实例,扩充和完善同学们的结论。

3.2.2概念形成策略

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是概念形成策略的两种方法,主要以布鲁纳等的研究成果为前提。此策略一开始就用实例作为展示对象,接着引出和确认概念,然后通过反复练习巩固知识,最后得出思维的技巧。[4][7]

应用:参加专业大赛

参加专业大赛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和兄弟学校学生相互交流的一个有效途径。首先教师要分析历届获奖作品的设计原理、风格、特点和变化发展规律,其次紧扣当季设计主题和流行趋势,给出相关设计元素,然后由学生凝练设计构思确定设计细节,给出若干设计方案,最终完成设计。

3.2.3 自我管理策略

自我管理策略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进行优化。步骤是首先传授行为的原则和技巧,接着学生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掌握评估的步骤,然后反复取舍,得出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执行计划,最后通过示范、监督、强化和引导四个方面优化自我管理计划,规避过于随机的行为。[4][7]

应用:寒暑假专业实践学习计划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制定寒暑假专业实践计划,内容包含阅读专业书籍,参加专业实践(如品牌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营销),完成读书心得、调研报告、营销计划等各一份。假期结束后,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和体验。

3.2.4 行为练习策略

行为练习策略首先是明确课题目的、环节、内容三个方面,接着将新的信息展示出来,然后就是对时间的控制,需要反复训练,随后依靠提示使得学生熟练掌握新技能,对部分学生进行单独指导,最后给出题目强化练习。所以行为练习也叫做“直接教学”,此策略的特点就是建立一系列模式化的教师行为。[4][8]

应用:课题研究、PPT制作及宣讲训练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旧衣新穿》),首先请同学们分析讨论如何实现主题要求,然后在规定时间里做主题宣讲,从课题内容、技术手段、PPT制作技术、宣讲节奏、时间把握等方面考察学生,训练学生的相关能力。

4 结语

导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和能力,设计课堂外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从双创、参赛、礼仪、公关、择业等各个方面给予学生全面的指导,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升了自己作为导师的能力,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可谓师生双双受益,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李鹏.浅析三本院校学生的个性特征[J].中国商界,2013(8).

[2] 金丽,张建坡,等.例谈本科生导师制在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2):15.

[3] 高志凯,王定君.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内涵和实施意义[J].甘肃高师学报,2011(1):76.

[4] 閔长江.数学的一般化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11

[5] 黄瀚.浅谈中职机械专业应用软件的教学策略[J].时代教育,2013.11.

[6] 陈绍锋.中学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8.

[7] 顾泠沅.当代教学策略(一)——教学效率与教学策略的研究[J].上海教育,1997(11):28-30.

[8] 金丽,张建坡.基于导师制教育模式培养工业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初步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学报,2016(6):84.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