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高校服务学习初探

2018-08-06苑璞童晓芳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区域发展日本

苑璞 童晓芳

摘 要:近年来,日本参加服务学习教育活动的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学生参加服务学习,一方面,可以为当地教育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升学生能力。因此,实行服务学习的教育活动是社会共同的期待。

关键词:日本;服务学习;区域发展

一、日本服务学习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一)兴起背景

近年来,日本高等教育机构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人基础力”①(社会人基礎力)等通用能力。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2005年发布的《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展望》(我が国の高等教育の将来像(答申))报告中指出,要培养“不仅具备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广泛的教养,保持较高的公共性和伦理性,能根据时代变化积极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具备促进社会发展所拥有的素养”的公民[1]。由此,培养具备上述素养的大学生成为日本高校课程的重要使命。日本许多高校逐渐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知识传授型学习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探究型学习转变,如推进项目型学习、服务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2]。

在上述学习方式中,服务学习备受关注。服务社会作为高校的职能之一,要求高校对区域社会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其中,地方性大学在促进区域社会发展方面被给予厚望[3][4]。因此,服务学习作为高校和区域社会合作的教育实践方式之一,逐渐在日本兴起。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重视人们的基础学习能力、专业知识、交际能力、执行能力等,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的“社会人基础力”尚有所欠缺,日本高校毕业生频繁跳槽,学生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的能力不匹配的现象日益严重。“社会人基础力”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应逐渐具备的能力,然而家庭和当地社会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尚未达到日本社会要求的水平。日本社会调查显示,约有40%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参加社团或课外活动。因此,为丰富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高校课堂,加强学校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日本的服务学习开始发展。

(二)发展历史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日本高校开始引入服务学习教学模式,并于2000年后逐渐普及。2001年,日本高校审议答询报告《全球化时代中大学应该有的状态》(グローバル時代に求められる高等教育の在り方について)指出,各高校应该开设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志愿者类教育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国内外的实习机会。2002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答询报告《关于推进青少年志愿服务和体验活动的方案》(青少年の奉仕活動·体験活動の推進方策について)提出,高校作为实施正规教育的活动场所,应积极推进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学分认定工作。2007年,中央教育审议会答询报告《面向本科课程教育的再建构》(学士課程再構築にむけて)指出,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本科课程学习中较为有效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值得推行。早稻田大学、国际基督教大学、立命馆大学等均为较早推行服务学习活动的高校。

2010年,日本学术会议答询报告《保证大学各个专业应有的质量》(大學教育の分野別質保証の在り方について)指出,在大学生教养这一章节中,从培养市民教养这个视角出发,论述了服务学习的重要性。2012年,中央教育审议答询报告《促进大学教育质量的转变 开创新未来》(新たな未来を築くための大学教育の質的転換に向けて)提出,为了促进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大学应该开设服务学习等实践活动课程。2013年4月,日本开始推进大学社区中心事业②,同年5月,教育复兴会议发布了《今后大学教育应有的状态》(これからの大学教育等の在り方について)。2014年12月,产业创新工作会议发布了《从创新观点来看待大学改革的基本理念》(イベーションの観点からの大学改革の基本的な考え方),该报告指出,要强化日本国内公立大学的功能,包括知识产出的强化、创新能力的强化、人才培养的强化等。2015年6月,文部省在《国立大学经营力战略》(国立大学経営力戦略)中强调,教育支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要加强大学对区域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日本服务学习的分类

日本的服务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作为初年次教育③和教养课程中一环的服务学习,如立命馆大学开展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服务学习[5][6]、广岛经济大学的运动馆项目[7]、早稻田大学平山郁夫纪念志愿者中心[8]。2014年,熊本县立大学将《新熊本学:熊本的文化、自然和社会》作为初年次教育项目,要求学生基于对熊本县文化、自然、社会的理解,突破专业框架,认识和发现研究课题。熊本县立大学作为该地区建设的关键力量之一,提出要和当地民众共同培育能够帮助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人才,为此开展了服务学习项目。

第二,作为专业教育一环而进行的服务学习。专业教育是由专家团体在集团内部进行的一种教育模式。虽然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创造性,但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视野不够开阔。为此,学校教育课程开始引入服务学习教学模式,如明石高专的区域贡献项目、培养护士的服务学习[9]、培养手语翻译者的服务学习项目[10]等。

三、日本服务学习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区域发展机制推论

为了阐述学校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区域发展机制进行推论,图1从区域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展开推论。

1.经济力

虽然当地居民对源于幸福感等精神层面的区域活力较为满意,但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地区的经济力需要注入新的活力。经济力中需要涵盖是否在此区域中存在有吸引力的区域资源。

2.活力

地区发展的活力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具有能够肩负区域发展的关键领导人物,即人的要素;二是具有能够促进地区发展的内在的、原本的精神动力。

3.持续力

地区发展不能仅靠短暂的成功来维持,而是要谋求区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小的人口波动和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上述三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学生志愿者团体参与到地区发展中,虽然可能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经济效果,但能强化地区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提高地区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服务学习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20世纪以来,日本各高校普遍关注高校对区域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注重将高等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高校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制定和完善旁听制度,积极发挥大学作为知识产出资源库这一作用,不断促进日本的整体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服务学习能够向地区提供大学特有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参与地区发展的青年人才为当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使青年一代对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各高校在推行服务学习时,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办学特色能在地区支援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首先,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大学在与当地合作过程中帮助解决了当地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其次,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地区发展中,从而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意义,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欲望和上课积极性。最后,在学习空间方面从在教室中学习扩大到在区域社会中学习,不断拓宽学生视野,积极做到知行合一。总之,实行服务学习能够提高高校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力度,通过充分利用大学知识和人力资源,帮助区域社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也提高了高校的知名度。

四、服务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学生层面

1.在初年次教育和教养课程方面的教育效果

第一,使学生获得自信。通过参与一系列的志愿活动,学生能够感知区域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11]。研究表明,通过服务学习,学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得以提高[12][13][14][15][16]。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7][18][19]。约翰(John)曾以12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英语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等课外活动的次数,会对他们的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服务学习能够使学生明白学习知识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20]。第三,提高学生的能力。具体来说,参加志愿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学术能力[21],与他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22][23],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24][25]。第四,获得市民素养。服务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知识[26],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他人的意识。[27][28][29]

2.在课程方面的教育效果

第一,获得专业技能。例如,熊本县立大学的学生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宣传,需要制作宣传影片,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摄影技术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在参与护工志愿活动中,能够获得专门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第二,提高交流能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学生需要面对的是一个需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学习的时代,服务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和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人以语言为媒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得以提升。第三,重新审视相关专业和技能。例如,学生通过在医院的不同部门工作,对护士这个职业、对这一工作群体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有了更为清晰和明确的认识。[30][31]

(二)高校层面

一方面,服务学习的引入,使得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得以实现,教育活动和区域贡献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服务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成果的转换,保证了大学的教育质量。

(三)区域社会层面

第一,服务学习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新的人力资源。一方面,当学生作为一种年轻的劳动力参与区域发展时,一些原本由于人才不足无法执行的计划得以执行[32]。另一方面,在面对区域发展问题时,仅依靠当地居民可能无法产生一些新想法,高校学生的加入能够为解决当地发展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提供新的思路。第二,加深当地居民对本地区的了解。具体来说,当大学生针对本地区的文化进行宣传时,当地居民对本地区文化的理解也得以加深;居民和学生能够共同参与到开发区域资源当中。

注释:

①社会人基础力:在企业和组织中,和不同人一起工作所具备的基础能力,由前行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部分(12个要素)构成。前行力包括主体力、推动力、实行力;思考力包括发现课题力、计划力、创造力;团队协作力包括表达力、倾听力、灵活力、状况把握力、规律力、抗压力。企业用社会人基础力来招聘新人和评价现有员工,大学教育中也逐渐引入这一概念。

②大学社区中心事业:大学支援地方发展的活动(「地(知)の拠点」整備事業/大学COC事業)。

③初年次教育:以大一新生为教育对象而进行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包括报告的写法、辩论、文献检索、沟通能力等大学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生活态度。这一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的高等教育部门引入日本,现在日本很多学校都在实行这种教育。

参考文献:

[1]我が国の高等教育の将来像(答申)[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0/toushin/05013101.htm,2005-01-28.

[2]中里陽子,吉村裕子,津曲隆.授業時間內の学生支援活動による学生の成長メカニズムに関する予備的研究 (永尾孝雄教授退職記念号)[J].アドミニストレーション,2015(21):91-110.

[3]文部科学省(2012)大学改革実行プラン. [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4/06/1321798.htm,2014-11-02.

[4]文部科学省(2013)地(知)の拠点整備事業. [EB/OL].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kaikaku/coc/, 2014-11-02.

[5][19]木村充,河井亨.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における學生の経験と学習成果に関する研究—立命館大学「地域活性化ボランティア」を事例として[J].日本教育工学会論文誌, 2012(3):227-238.

[6]河井亨,木村充.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におけるリフレクションとラーニング·ブリッジングの役割:立命館大学「地域活性化ボランティア」調査を通じて[J].日本教育工学会論文誌,2013(4).419-428.

[7]木村充,中原淳.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が学習成果に及ぼす効果に関する実証研究—広島経済大学?興動館プロジェクトを事例として[J].日本教育工学会論文誌,2012 (2):69-80.

[8]兵藤智佳,岩井雪乃, 西尾雄志. 世界をちょっとでもよくしたい : 早大生たちのボランティア物語[M]. 早稲田大学出版部,2010:3.

[9]松谷美和子,田代順子,香春知永.看護教育法としての「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実践研究文献レビュー[J].聖路加看護大学紀要,2004(30):31-38.

[10]Monikowski C,Peterson R.Service Learning in Interpreting Education[J].Sign Language Interpreting & Interpreter Education,2009(1):188-208.

[11]桜井政成,津止正敏編著.ボランティア教育の新地平 : 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の原理と実践[M].ミネルヴァ書房,2009:10.

[12]馬場由美子,島かおり,大宅顕一朗.学生のボランティア活動と社会的スキルの変化に関する一考察(佐賀短期大学)[J].永原学園西九州大学?佐賀短期大学紀要,2006(36):155-162.

[13]Cram S B. The Impact of Service-Learning on Moral Development and Self-Esteem of Community College Ethics Students[D].The University of Iowa,1998.

[14]Galindo-Kuhn, Roseanna;Guzley, Ruth M. The Volunteer Satisfaction Index: Construct definition,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2001(1):45-68.

[15]Allen M. Omoto,Mark Snyder,Steven C. Martino. Volunteerism and the Life Course: Investigating Age-Related Agendas for Action[J].Basic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0(3):181-197.

[16]Reeb R N, Katsuyama R M, Sammon J A, et al. The Community Service Self-Efficacy Scale: Evidence of Reliability, Construct Validity, and Pragmatic Utility[J].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1998(5):48-57.

[17][21][27]Alexander W. Astin,Linda J. Sax. How Undergraduates Are Affected by Service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98,39(3):251-263.

[18][28]Jones S R.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J].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2001(3):29.

[20]P John.The Contribution of Volunteering, Trust, and Networks to Educational Performance[J].Policy Studies Journal,2005(4):635-656.

[22][29]Steven, S. N.Service-learning,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ommitment: a Case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ong Kong[J].Adolescence,2006(161):165-176.

[23][24]橋本由紀子.日本の高等教育機関における「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が学生に与える教育効果について[J].吉備国際大学研究紀要.社会福祉学部,2010(20):19-29

[25]津止正敏,足立陽子編著.大学生とボランティア:ボランティアケーススタディ2[M].立命館大学人間科学研究所,2004:131-143.

[26][30]White S G, Festa L M, Allocca P N, et al.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in a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Nursing Course[J]. 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1999(5):261-268.

[31]Hales A.Service-learning within the Nursing Curriculum[J].Nurse Educator, 1997(2):15.

[32]Narsavage G L, Lindell D, Chen Y J, et al. A Community Engagement Initiative: Service-learning in 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2(10):457-461.

猜你喜欢

区域发展日本
探寻日本
我国实体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问题及策略探讨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基于北斗的数字秦岭系统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