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探析

2018-08-06唐彬文杨龙奉

魅力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马克思民办高校

唐彬文 杨龙奉

摘要: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大势所趋,它能促进社会氛围和谐向上、社会治理科学规范;帮助民办高校突出办学特色、发挥社会功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本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如今,志愿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各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大力提倡,社会各界各类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追溯志愿服务理念发展的源头,我们不难发现,志愿服务与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心系劳苦大众,因此他们的哲学基点立足于回归人、关注人,作为彻底的人道主义者,马恩致力于批判社会的不公与剥削,倾其毕生心血追求实现人类的解放。马恩的平等博爱思想为志愿服务理念的萌芽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们提出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1]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人类是利益与幸福高度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不仅要关注人,还要关注所有人,“每一个人的利益、福利和幸福同其他人的福利有不可分割的联系。”4[2]在这样一个人与人紧密联系的平等的社会,马克思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呼吁人类“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5[3],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志愿服务大众化、全民化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是马恩人学思想的继承和衍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然成为各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探索对社会来看有助于社会氛围和谐向上、社会治理科学规范,对于高校来看有助于民办高校突出办学特色、发挥社会功能,对于大学生来看有助于提升综合素养、培养互助精神,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社会氛围和谐向上、社会治理科学规范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补充,有利于社会民生领域帮扶机制的完善,营造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是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有效实施为社会治理的规范有序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延伸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4]。一方面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当前,人民对生活的要求从解决温饱提高到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社会仍然存在许多民生短板需要补齐,“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4]长期以来的惠民措施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均匀等现实问题仍然存在。

这一社会矛盾要有效解决,单靠国家政策的引导与调控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组织的共同参与,以国家宏观调控为主,以社会组织为补充,大力提倡志愿服务工作,合力补齐民生短板,创造美好生活。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领域广、能力强、频率高,其服务内容涉及助人、敬老、环保、社会宣传、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这些服务是政府功能的延伸,志愿服务和政府职能共同编织起幸福民生这张网,共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品质感,为社会营造了正能量的氛围。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和服务青年的重大举措,是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载体,是国家社会治理规范化的重要体现。在以往的个人信用档案中,各类违法监督信息较多,正向信用激励较少,重“惩恶”、 轻“扬善”,不利于调动广大青年在社会事务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志愿服务条例》(后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地位和促进措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培养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7[5]这标志着志愿服务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考核因素。此外,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5]志愿服务与就业相挂钩,直接为志愿服务突出工作者带来福利。2017年12月,上海市进行了试点,“将志愿服务纳入正向信用激励”8[6],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的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志愿服务的权重将会不断增加,其对社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有助于民办高校突出办学特色、发挥社会功能

民办高校在品牌、生源、科研、财力等方面相对于公办院校缺乏综合竞争实力,要在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就必须打造独特的育人模式,开创学校的特色领域,积极发挥社会功能,增强教育品牌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民办高校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方法

民办高校在教育资源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反过来却有着较高的自主灵活性,民办高校在发展战略中要抓住灵活自主优势,另辟蹊径地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找准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升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决定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决定办学水准,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必须具有前瞻性、引领性。

虽然民办高校在综合实力上很难做出突破,但却可以根据自身的教育层次定位,打造特色化的育人模式,“民办高校在办学特色培育中……根据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类型特点和层次特征,切实明确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9[7]在办学中做到知己知彼,与众不同。近年来,学生实践能力差,社会责任意识欠缺,甚至是“有才无德”的现象使高校饱受诟病。针对当前高校的德育短板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状,提出大学生以德育为先、综合发展的培养模式不失为一条良策,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学校提出了完满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定位为二本C类,学生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相较于公办本科学校有一定差距,学校立足于这一现实,将办学理念定格为围绕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即领导能力。而志愿者服务就是完满教育理念下四大板块之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既可以解决大学生社会责任差,还可以解决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民办高校打造办学特色是可行的、有价值的。

办学特色是办学理念的外显,办学理念是办学特色的内涵。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办学特色彰显的就是学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发展理念,它既突出了学校自主办学的个性,也蕴含着人才培养的共性。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民办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

高校除了教育功能外,还承载着服务社会的功能。只有积极服务社会、服务本地,民办教育事业才能深深扎根当地、赢得赞誉与支持。有学者认为,“高校社会服务评价内容应当包括继续教育服务、科研技术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三大内容。” [8]这一观点较为全面地概括了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但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大学生志愿服务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中并没有得到重视。

高校发展的过程需要坚持“两个走出去”,一是服务走出去,二是品牌走出去。服务走出去就是要将教育优势转化为地方优势,服务社区、服务群众、服务生活。大学生志愿服务就是学校社会功能实现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围绕助残、科普、敬老、宣传、环保、支教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務工作,直接地方便了人民生活、提升了人民素质、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是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表现,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品牌走出去是民办教育的生命线,服务走出去是品牌走出去的前提,民办高校通过高效服务社会,真心造福社会,以服务带动口碑评价,才能获取社会对民办教育品牌的认可,为学校赢得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有助于大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只有具备过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品行端正的人才能更受社会青睐,因此大学生不仅要得到个性的发展,还要全面的发展。加强社会交融是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前提,“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全面发展”10[9],大学生志愿服务增进了社会各行业、各群体的交流融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为全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它是当代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与自我成才统一的现实路径,是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统一的具体方法。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现实途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要勇挑重担,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青年人要心系国家、心系人民,树立远大崇高的人生信念,愿意为他人谋幸福。马克思在论及青年择业时就说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11[10],马克思的这种超越了阶级、种族、国界,是大爱,是兼爱,他勉励青年人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是一种超越社会阶层、贫富差距、职业差异、身体状况等因素的社会公益活动,是大学生投身社会,奉献自我的具体实践。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从责任认知、责任认同、实际行动三方面着手,“由充分的责任认知深化为强烈的责任认同,再外化为更加稳定的具体责任行动”12[11]。大学生志愿服务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认知,通过有组织性、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情感认同,从而进一步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甚至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让社会责任意识在大学生的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有力保障。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学生实现自我成才的有力助手

追求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恩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3[12]。人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统筹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鼓励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大学生释放个性,自我成才。时代在变化、教育在改革,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对学生做好服务,引领学生积极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充分感悟、接受锻炼,进行情感与认知的碰撞,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从而培养有德性、有文化、有技能的全面青年。志愿服务为大学生的个性化成才搭建了平台,一是为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了实践的场所,许多志愿服务活动都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才能完成,如心理辅导,科普服务,法律咨询等;二是为学生培养完整人格创造了条件,志愿服务需要耐心、细心、恒心、责任心、爱心等,是大学生陶冶道德情操的有效手段;三是志愿服务需要和不同人群、不同社会机构打交道,需要协调处理各类事件,是大学生锻炼综合社交能力的重要形式;四是志愿服务能让大学生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学会感恩,是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必然会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之,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涉及社会、高校、大学生的系统工程,这项建设能够增强人民幸福感,提高社会各个阶层的契合度,培养德性与理性健全的青年群体,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是实现中国梦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P5

[2]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P605

[3]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P155

[4] 习近平. 十九大报告 [EB/OL].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017-10-27

[5] 《志愿服务条例》 [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9/06/content_5223028.htm,2017.09.06

[6] 陈诗松.志愿服务首度纳入信用体系[N]. 青年报,2017-12-5(1)

[7] 陈莉,赖伯年.民办高校办学特培育的原则和内部保障机制[J].价值工程,2011(34)

[9]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689

[10]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11] 朱磊.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状况调查研究与思考. [J].湖北社会科学,2016(6)

[1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P50

作者简介:唐彬文(1993—),男,江苏扬州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志愿服务和广播电视理论研究。

杨龙奉(1991—),男,重庆奉节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金项目:2017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立项课题“共青团改革视野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2017LX201)。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马克思民办高校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最有思想的句子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