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2018-08-06何翊绮

魅力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途径大学生

何翊绮

摘要:“德育即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群体,一直是各国德育的重点对象。虽然不同国度对德育的称谓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加强对其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以引导其培养基本的公民理念、责任意识,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本文就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工作;问题;途径

一、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目标模糊

首先,德育没能因人而异。学校一直用统一的德育标准来要求学生,德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因人而异”,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不能区别对待,致使很多大学生对德育不接受、不认同,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其次,德育和智育脱节。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强调智育,对德育工作严重忽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已形成,大学阶段的德育工作着眼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违背学生实际需求,不能很好地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最后,知行严重分离。德育工作过于抽象和理想化,德育脱离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在实际过程中,德育和政治教育混为一谈。重说教,轻实践,使得德育流于形式。德育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很多学生难以接受和认同德育目标,出现逆反心理,导致大学生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德育理念脱离实际

德育理念是德育工作者对德育的基本看法,在德育中,一部分德育工作者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坚持“教条主义”,这严重了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很多德育工作者一方面还把德育仅限于对课本内容的简单解释,不能满足大学生更深层次的内心需求;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只重视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把属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教育一律归于政治教育,限制大学生的人生视野,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在实际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太重视自己的权威地位,忽视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只强调社会价值,忽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缺乏人文关怀。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德育中过分强调德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师生互动过程,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德育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德育内容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在大学的德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刻意强调内容的正确性,对德育的目的丝毫不掩饰,在德育过程中过分重视政治内容的教育,强调灌输“正确的”思想,回避那些“错误的”观念和社会现象,一旦大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现实状况,就会对课本知识产生怀疑,这会降低德育的信度。在信息普及的当代,德育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内容,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借鉴国外有利的文化内容。当代社会,独立、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许多大学德育内容仍旧停留在一成不变的课本上,德育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跟不上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不能解答大学生疑点、难点问题,不能开阔大学生认知视野,德育内容滞后于大学生实际需求。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必须重视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专业课渗透和公共选修课等。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教育等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核心内容。专业课渗透要求授课教师将德育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到各专业课程中,通过系统讲授专业知识起到对学生思想品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挖掘专业方面具有思想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公共选修课应当侧重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精神是锤炼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多多开设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选修课程,把选修课作为提高大学生修养和道德境界的重要渠道。

(二)尊重和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的主体作用

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中,高校领导机构及其辅导员必须要明确学生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体,只有尊重和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德育教育为学生服务,真正维护学生的权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使德育教育内化成学生的一种自然的行为,引导学生将德育教育标准作为日常行为的指导和准则。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动力源泉是自己,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内涵,只有当学生自己对道德具有极大的需求后,才会积极主动地践行德育目标,并逐步实现道德素质的内化和升华。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对于涉及到学生利益和影响到学生发展的事件必须要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让学生公平地参与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去,并对内部环节进行监督和参与,维护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必须丰富活动载体

德育活动载体是指通过开展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包括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内容。青年大学生精力充沛,成才意识强烈,喜欢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品位高雅、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比如高校拥有强大的科研平台,要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在科研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职业道德等教育。再比如利用寒暑假和休息日组织开展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国情、民情,与人民群众结合,与实践结合,既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奉献精神和端正的劳动态度,还有力促进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让德育成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走向社会,理论结合实际,从实践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理念。大学生德育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德育工作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大学生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心理需要,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开拓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方法探析[J].李璐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

[2]以人为本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J].周志琴.思想教育研究.2010(06)

作者简介:何翊綺(1991.10.31),女,河南省新乡市,汉,本科,助理实验师,辅导员,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途径大学生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