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08-06吴泽凝

魅力中国 2018年24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梅山

摘要: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珠梅“抬故事”在湘中地区非常有影响力。它位于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道教由公元1628年—1644年间传到此地,当时战乱下民不聊生,人们为了祈求消灾祛病,来了却人们的心愿,才有许愿“抬故事的形式。最早建立的道教寺观之一是珠梅西元山观,从此“抬故事”的这项活动也逐渐得到了发展,传承到今天。

关键词:梅山;珠梅“抬故事”;保护传承

珠梅地区属于我国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这里在古时属于梅山地界。当梅山文化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自然而然孕育出珠梅“抬故事”这一充满民族风俗气息的特殊文化。珠梅“抬故事”又称之为抬阁,这一文化习俗诞生于十七世纪的1628年至1644年之间,其在诞生之初仅是当地人在所修建的珠梅观中进行祭祀的一种方式,即通过春季的祈愿祭祀来祈求神灵保佑,于秋季来进行答谢,珠梅观旧址位于珠梅西元山,这一习俗距记载已有发展超过400年的年岁。这一文俗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戏曲高台来以传统神话传说、古代戏剧故事以及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为题材进行演出活动。其在我国发展保护历程较为曲折,最早于2007年受到当地政府重视被当地政府即娄底市人民政府评入第一批非物质文遗名单,之后历经一年时间在08年获选进入湖南省非物质文遗名单,之后历经多年发扬宣传才于14年获得国务院文化部认可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遗名单。

珠梅“抬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涟源市民间一年一度祈求吉祥顺利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它是梅山文化和湖湘文化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也是民间一种自编自娱的文艺活动。活动内容均以传统神话传说、古代戏剧故事以及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为题材进行演出活动。它歌颂民族英雄,弘扬民族精神,鞭挞邪恶,增强人们的是非观念,特别是对青少年有着切实的传统教育意义,能够极大地凝聚民众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

一、珠梅“抬故事”的起源与发展

抬故事的起源传说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黄帝同蚩尤争夺天下,在后者兵败之后,本人身死,而后人一直隐于现湖南地区,后于十七世纪蚩尤后人发现珠梅田垄地区地势优越,适合作为九泉冥地,但在对此地进行修建时,天气突变,有大钟自天外飞来将此地覆盖,这被当地人视为神迹,因而在此建立珠梅观以供诸神,用于祈愿朝拜,祈愿者供该道观以香火钱祈求神灵保佑当地收成在来年获得丰收以及家人平安健康,当地人对此也乐于出力维持,继而在农忙之后,大批祈愿者同当地居民通过“抬故事”这一活动进行祭祀。历经数百年时间珠梅观与“抬故事”均发展到巅峰,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文化传承在发展至文革时期戛然而止,道观在这一时期被摧毁,而“抬故事”习俗也消失,期间传承中断历时30年左右。

“抬故事”的最先发起是秦始皇、武帝崩葬时的送葬形式,而道教斋醮祭祀的主神像是玉皇大帝,百姓祈求神灵的保佑正好与斋醮目的一致。所以每年一度的斋醮,百姓必会许愿“抬故事”。在多年发展的实践中,慢慢地由单个变成了群体形式。因此,又有了醮会和故事的负责人,他们内部有分工,即会长、会计、出纳、保管,都是义务服务,没有工资报酬,开会组织一次活动所需经费也得自己带头捐资。前来珠梅观求神祭拜,为雕神像奉献或许诺故事者,确也出现了奇特的灵验。一些长者传说,“当年的拉屎病瘟疫消除了。有个农夫刘光杜靠‘担脚为生,有次上锡矿山去担脚,在前行的路上,一路‘拉稀不止,实在难忍,正好第二天要抬故事,干脆往回走,果真‘拉稀就自然停泄了,并流行一句‘动了锣鼓病就痊愈的说法。又有崇祯年间捐资建观的吴喜琩,其十三代孙吴修治办煤矿30余年未出过安全事故,一路顺风,事业兴旺。如此各方人士信众对斋醮,抬故事很信赖崇尚,因而很热心。”

二、抬故事的内容与情节

珠梅“抬故事”是将故事中的人物作為主角进行扮演,以达到对故事的表现。这一方式的主题为发扬正义,以此来选择代表正义一方的神人、圣者、贤才、英雄作为表现对象,这其中所涉及的在历史史实中真实存在的官员需要满足官阶七品以上,政绩受百姓认可。而与此相反,残暴的帝君、奸臣佞子均登不了这一故事表演的舞台。

后来,在文化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对珠梅“抬故事”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保留了健康向上、人们喜爱的传统内容,同时也扩大选取题材的范围,把现代英雄人物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经济建设成就等题材纳入“抬故事”的内容。概括起来,现在的珠梅故事主要题材有6个方面的内容:神话传说中的著名人物、人们尊崇的历代帝王、历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现代英雄人物、经济建设的成果、党的有关方针政策。

珠梅“抬故事”均以传统神话传说、古代戏剧故事以及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为题材进行演出活动。截取其中精彩片段进行表演,演员则为当地年轻男女,在经过化妆打扮之后,来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扮演,其中选则1岁左右幼童来扮演坐于最高层座台之上的“太子”一角,而选取年龄为10岁左右儿童站立于中间,扮演“大臣”,之后座台四周有四位抬杠人员站立,并伴有两名执长叉的护卫,这意味故事中有三层人物,台下聚集大量观众和维持治安以及演出工作的人员,以此在四野之地鼓乐齐鸣,龙狮伴舞,传于乡里坊间。而在夜间,所进行的即为“夜故事”,在每台“故事”会挂有取自三国时期孔明用于延寿用的“七星灯”之寓意的七盏灯笼开祈求平安健康、福寿安泰。

三、抬故事的表演形式

珠梅“抬故事”取材广泛,神话故事或是历史人物,或是现代故事。神话故事有“观音坐莲”“姜太公钓鱼”;历史人物如唐朝反对封建统治的“瓦岗寨”英雄;弘扬清廉正气的“包青天”;体察民情的乾隆皇帝等等;现代故事如董存瑞的英雄事迹;解放军不断壮大的历程;祖国“卫星上天”的奋斗史等等。

除前面已述的“抬故事”外,还有“秋千故事”“盘故事”“船故事”“马故事”和“夜故事”等,在珠梅统称为“抬故事”。“秋千故事”是将一个直立的大圆圈轴心固定在座台上,座台为木质,长1米,宽1米,高0.8米,圆圈直径2米左右,四周各一故事人物,由人操作,上下翻转,表达一个故事。“盘故事”是将一个大圆盘轴心固定在座台上,座台材料、大小、高度及圆圈直径大体与“秋千故事”相同,四周各一匹木马,马上各一人物,人工操作,向左或右旋转,表达一个故事。“船故事”是由多个小孩扮演故事人物,坐在船台上,表达一个故事。船身长约4米,宽约1.3米,高约0.6米。“秋千故事”“盘故事”“船故事”的底座装有轮子,由汉子推着行进。“马故事”是由5匹租用的活马组成马队,寓“五马奔蓝田”之意。每匹马上有一个人物,共同表达一个故事。

“珠梅抬故事”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发展,已日益完善,已与地方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有机的融合。形式上演变为以群众文化娱乐为主,这种文化认同,赋予了“珠梅抬故事”的文化创造力,使之历久弥新。尽管在文革时期该民俗活动遭受冲击而中断,不过在1986年当地居民筹资重建了珠梅观,并将其选址建于西元山山顶,而自上世纪82年开始,当地每年开展一次“抬故事”活动。目前“珠梅抬故事”的演员团体由600多固定演员组成,所表演的故事也吸纳时代发展的特点,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三台故事发展到今天超过六十台种类丰富的故事。

珠梅“抬故事”这一民俗是在本地特殊的历史环境与地理历史的影响下而形成,其表演形式吸取了诸多民间技艺,如曲艺、杂技、彩扎、舞龙舞狮以及其他民俗传统。经过“耕作文化”和“梅山文化”的长期浸染下,在涟源这个地方上经过发展逐渐成熟不断创新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抬故事的保护与传承

现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当地政府积极配合国家的号召对“抬故事”进行有效的保护,并成立抬搁传习所,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静一步推动涟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蓬勃发展,10月29日,有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政府、市文体广新局主办,市非遗中心、珠梅故事会保护传承中心,市龙跃抬阁演艺公司承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抬阁(珠梅“抬故事”)传习所落成庆典在龙塘镇珠梅村举行。庆典现场载歌载舞,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艺术感颇强的珠梅“抬故事”抬演活动吸睛十足。最早于2007年受到当地政府重视被当地政府即娄底市人民政府评入第一批非物质文遗名单,之后历经一年时间在08年获选进入湖南省非物质文遗名单,2009年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者简介:吴泽凝(1994.5-),男(汉族),山西长治人。

本文受2017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梅山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梅山武术:崇山峻岭间的古朴武学
白族医药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保护传承方法研究
论梅山道教文化中的“巫”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