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合人才、依托技术,谱写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模式

2018-08-03刘传文齐守智

中国有色金属 2018年14期
关键词:炭素新旧阳极

刘传文 齐守智|文

预焙阳极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产业,亟须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山东晨阳通过聚合人才团队,为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通过致力技术研发,打造企业高速发展引擎;通过促进成果转化,将企业推向更新台阶。山东晨阳闯出了一条炭素行业发展的新模式。

山东晨阳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晨阳”)始建于1987年,是中国最早生产预焙阳极的企业之一,为中国商品预焙阳极行业领军企业,主导产品预焙阳极产能50万吨、煤焦油加工产能60万吨。山东晨阳及其产品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山东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3.7亿元。

预焙阳极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产业,自2000年诞生第一块预焙阳极碳块以来,已走过近20年发展历程,行业发展逐渐触及天花板,亟须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山东晨阳作为最早生产预焙阳极的企业之一,通过树立企业发展新理念,依靠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多元化技术创新,搭乘新旧动能转换的快车,逆流而上,以“四新”促“四化”,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炭素模式。

聚合科技人才,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人才至关重要。山东晨阳历来重视人才的作用,早在20年前就将“坚持内培外聘、内选外培人才机制不能变”的理念载入企业文化理念二十条。当前全球、全国产业正在重新布局,人才竞争,特别是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山东晨阳以打通人才晋升通道为抓手,以人才济济为目标,完善选人、用人、留人体制机制,持续健全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用好人才制度体系,不断改善员工文化、专业结构,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建立统管结合的人才梯队,打造新型碳材研究人才高地。

具体来讲,一是搭建平台引才聚才,即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下辖的两个国家级实验室(炭素实验室、煤化实验室)和一个工程设计中心,投资1.2亿元完善检测、化验和中、小研发平台,打造吸引人才的磁场、聚集人才的高地;二是拓展载体育才用才,即创建“于益如首席技师工作室”和“张斌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工匠技艺切磋交流平台,培养一批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炭素工匠”、“操作能手”等能工巧匠,以工艺技术的精益求精,促进创新创造突破发展;三是校企合作储备人才,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深化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三个一批”(专升本、本升硕、硕升博)专业人才,建立武汉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培养储备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的后备人才;四是完善创新机制护才留才,即建立完善一整套人才激励和保护政策,满腔热情关爱人才,真情实意保护人才,确保人才诉求有响应、干事有舞台、晋升有通道、贡献有回报,不断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形成了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用有所成的良好局面。

目前,公司拥有各类技术人才500余人,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三化”人才梯队,为公司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提供强劲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致力技术研发,打造高速发展引擎

山东晨阳长期致力于低碳阳极的研究与开发,与时代同行,跟科技共舞,以技术、服务、增加新功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不断打造新的发展引擎。公司依托强大的科研团队,以“两低一高”碳阳极、惰性阳极为突破口,在延长使用时间、减少碳耗等方面大力寻求突破,研发出的低消耗阳极,相继在魏桥铝电、东方希望铝业、阿坝铝厂、南平铝厂等厂家进行工业化试验并得到广泛好评,该产品比同规格阳极在电解槽中多使用一天,使吨铝碳耗降低15千克以上,可有效降低电解铝的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开发新型炭阳极的同时,公司积极在阳极辅料——沥青方面开展研究,研发出的具有高浸润性的阳极专用沥青,对提高阳极强度、降低电阻率、保证均质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阔步进军新型碳材料市场,开发出的碳纤维、碳微球、碳碳复合材料的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汽车制造等行业领域。

注重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再上新台阶

山东晨阳是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历来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公司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创新成果50余项,科技专著、论文200余篇,都已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公司通过“厂校合作”、“厂院联合”,引进、消化再创新,早在2012年公司就开发出煅烧炉余热利用技术并申请专利,开创国内煅烧炉余热利用之先河,随后又在2016开发出焙烧炉余热利用技术并申请专利。目前,山东晨阳已成为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典范,其废气利用、余热发电等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不断将新旧动能转换引向更深层次。

结束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今,山东晨阳依靠人才和技术优势不断创新,坚持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搭乘新旧动能转换的快车,加快新型碳材料系列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步伐,逐渐形成一幅拓展新空间、激发新动能、促进新发展的壮阔画卷。

猜你喜欢

炭素新旧阳极
降低回转式阳极炉天然气炉前单耗的生产实践
炭素电极挤压机加热工艺研究
云南源鑫炭素有限公司600kt/a炭素项目(二期)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水下采油树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方法应用
浸渍涂布法制备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耕读事 新旧人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封炭素有限公司
新旧全球化
看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怎么干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