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结合核心素养进行法制渗透

2018-08-02龙小琴

祖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龙小琴

摘要:历史教学中进行单纯的法制渗透教育,显得枯燥无味,学生难以真正地高效学习。原因包括法制知识本身涉及内容较多、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心理不成熟,缺乏家国情怀,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实际生活的局限等。因此,我们应当遵循学生心理规律和学校教育规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与法制渗透教育相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幸福教育中主动接受法制教育,并逐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 法制渗透

历史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可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公民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和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在贵州省《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指导下,提出“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渗透基本原则,“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思想、品性、知识、技巧和能力。其中,尤其能促进人生命成长、人生发展,可提升、可进阶的就是核心素养。”那么,法制渗透与核心素养这两者,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高效结合?

一、切入点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默契配合

表面上法制渗透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没有太大的关联,其实二者是可以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有视频等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学生的小组合作等。例如在讲到人民版必修一《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这一课时,运用最新影视资源《人民的名义》传播法制正能量,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法制建设的艰辛与曲折,要加强自身的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坚守道德和法律。再如,在讲到《“蒸汽”的力量》这一课时,本人充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自然的渗透法制与核心素养。通过视频“孟加拉国制衣厂现状:工作条件恶劣,普遍雇佣童工”和“英国工业革命”等资源,让学生从道德情感上、心理上来学习,从中既体验到工业的成果,又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通过学有所获环节,学生提出疑惑、分享收获,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二、落脚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需要习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这是一种“情动—体验—理解—内化”的过程。历史课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和法制渗透的教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法制教育为桥梁,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素养。例如,讲到必修一《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毒品鸦片摧残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然后联系现实生活,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其中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大多数,毒品泛滥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了打击犯罪活动,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三、着力点 学生的团结与合作

将课堂教学外延拓展,提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乃至多向沟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学生在活动中鲜活起来;学生有社会意识与社会责任,勇于承担责任,使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素养的合格公民,更好地适应社会。例如,举办历史法制知识竞赛,历史法制知识的黑板报,有效地结合法制知识与历史素养;举办班级历史法制知识讨论会,让学生搜集、整理感兴趣的历史资料,包括野史,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历史人物的介绍、历史故事的演讲,将活动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剪报、集邮,将优秀作品进行展出,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观区县禁毒管理所、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和历史文化遗址。这种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与竞争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支撑点 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因此,要学习历史学科通史,如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认真学习历史古典名著,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关注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如《中国史研究动态》、《世界史研究动态》等。

五、关注点 学生的共性与个性

教學中存在“马太效应”。因此,教师的爱要由偏爱转化成博爱,不但要给学生“锦上添花”,而且多给学生“雪中送炭”,尤其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要加以引导、帮扶、鼓励。通过教师情感、语言和行动的感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强。无论学困生的基础有多差,教师都要平和,耐心。为学生设立鼓励的标志,随时随地的让他们找到学习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遵循学生心理规律和学校教育规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与法制渗透教育相结合;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幸福教育中主动接受法制教育,并逐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翟俊鸿.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3).

[2]刘忠文.浅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商情,2014,(24).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