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研究

2018-08-02王静

祖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王静

摘要:文化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这其中,树立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目前所要面对的是,国内部分高校存在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不强、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既是党的发展战略的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体现。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教学实践,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因素,从而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对于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意味着从文化价值的角度理解社会中涵盖多方面文化理念,从而能够引导国内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让当代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深入刻苦的磨砺中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使文化自信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契合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引领作用,实现建设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之路。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状分析

文化的低效成为部分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主要问题,其内在表现为文化价值判断的不清晰以及文化意识形态的不明确。因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所带来的多元化文化冲击使得各国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逐步融合吸收形成了全新的文化体系,而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培养。细分来看,国内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出现文化低效的现状,一方面是因为教育工作对于价值判断的标准确立不够清晰,这是因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相应的价值判断基础作为行程标准,但是这些文化价值判断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多次实践的磨砺必不可少,所以,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快节奏的文化以及各国文化冲击造成的多元化文化交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文化自信的价值所在

(一)以精神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需要中华文化作为精神支柱,更需要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对于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升华,在具备科学性的文化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能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认知文化价值后的反思与批判,从而实现对中华文化的内核的价值肯定与认同。文化强国之路需要坚定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亦是如此,只有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发挥文化自信的力量,才能够完成培养出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成为增强中华民族民族文化凝聚力动力

现阶段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也代表着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繁荣稳定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在这其中所起到的凝聚力,需要中华民族全体对本民族文化的意识自觉。除此之外,高度的文化自信,能够极大地提高民族向心力,增强中华民族民众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能够成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外在表现,从而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既是当前国际趋势下面临的抉择,也是使中华民族永葆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化对于文化强国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实效性的要求,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融合文化自信的内容,促使其表现形式多样化,不断丰富其内涵,实现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目的。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在于文化辨别能力和文化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之上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意味着推动文化发展形式的多样化,赋予中华文化多样化的表达,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

三、结合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要理解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以文化课教育为主的模式,转为文化自信为融会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把握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具体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将其以多样化课堂教学的充分表现,引发学生在文化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做合格的文化传播者和教导者。

(二)将文化自信融于校园活动之中

开展以高雅文化为内涵的校园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之一。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导和活动自主参与的带动作用,让高校学生能够在娱乐自身,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够感悟到文化的内在,这既是对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体现。除了开展全员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之外,广播站和校内报纸也是适宜高校学生感受文化的方式,这样能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逐步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文化自信的提高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展开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目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结合二者,寻找其中的切入点,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其中,中华文化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一环,这就要求国内高校要大力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丰富并赋予新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与中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并适当的扬弃对增强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展开也应该较多联系实际,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使其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孙宝成.新常态下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6,(08).

[2]戴卫义,张万茂.新常态下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4).

[3]李文睁.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创新思路[J].管理观察,2016,(06).

(作者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