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上她的眼睛》说课稿

2018-08-02魏新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伏笔科学性悬念

◎魏新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自读课《带上她的眼睛》,它从文学样式上讲是一篇科幻小说,有异于以前学过的人文小说和科普小品。课文将近4000字,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有一定难度。这篇小说以大胆的科学幻想,细腻的情感描写,以及精彩的悬念伏笔,给人以巨大的阅读兴趣与思考。本课篇幅较长,但文字并不晦涩,适宜于进行浏览训练,让学生尝试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把握故事内容,运用品读和旁批的方法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二、说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要求及文本的特点,我的教法确定为:比较阅读法、点拨指导法、探究法。

二、说学法

根据教法我将学法确定为“速读、跳读、品读、试一试、写一写”的步骤去学习。“速读”就是运用浏览的方法先阅读全文,领略科幻小说丰富的想象这一特点,并在课文中勾画出需要掌握的字词利用语境认识字词。“跳读”就是围绕我的三个科学知识材料在课文中找到体现,从而理解幻想小说的第二个特点——科学性。“品读”就是理解科幻小说人文性的特点。此时我已经做到了由整体阅读到局部鉴赏。通过这三读已经完成了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试一试”就是利用书中旁批的方法结合老师讲解伏笔悬念的知识了解本文巧妙结构这一特点。“写一写”就是创作出自己想象的与小姑娘有关的小片段或文章。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又是对科幻小说特点的运用。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以介绍刘慈欣方式导入新课并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能了解科幻小说这种文学形式,领略科幻小说的魅力。”

2.新课讲授

(1)速读课文,了解科幻小说想象奇特的特点。

课文题目是《带上她的眼睛》,“她”是谁?经历了什么?这篇小说讲述的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2)跳读课文,感受科幻小说的科学性。

出示材料,文中哪些语段有这几段材料的影子?

材料一: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由各种岩石组成,各地厚度不均,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地幔上部(地下60-250到400千米)有一软流层,因温度高,使岩石接近熔点,局部是熔融流动状态。下部铁镁含量继续增加,温度、压力、密度继续增加,呈可塑性固体。地核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接近液体。

材料二:中微子通信是利用中微子运载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中微子是一种质量极小,又不带电的中性基本微粒。它能以近光速进行直线传播,并极易穿透钢铁、海水,以至整个地球,而本身能量损失很少,因此是一种十分诱人的理想信息载体。

材料三:现在传感技术应用很多行业领域,如军事、国防、航天航空、工矿企业、能源环保、工业控制、医药卫生、计量测试、建筑、家用电器等领域。

科幻小说的科学性这个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在文章中找这些科学事实的痕迹却比较容易,从而让学生明白科幻小说并非海马星空漫无边际的想象,而是依据一定的科学事实进行创作的。这一环节达到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科幻小说的第二特点——科学性。

(3)品读课文,感受科幻小说的人文性。

勾画出身处地心被困的小姑娘让你感动的语句,说出依据和对你的影响。

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为之动容,小姑娘虽身处绝境但有诗意的心灵,虽孤独终老但沉稳敬业,这让我们震撼、钦佩、痛惜!即使是科幻小说它依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人文性”是它的最后一个特点。

当我们被小姑娘的精神震撼、钦佩时,说明我们已经完全被这个故事吸引,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是缘于作者精彩的悬念伏笔。

(4)关注旁批,学会独立阅读文章。

1)(师讲解)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巧妙地运用伏笔与照应,可以收到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2)看书141页问题后文哪里做了解答?(学生合作找答案)

3.拓展延伸

现在机会来了,请你大胆发挥想象,通过自己的笔为这篇小说续写一个结尾,

40年过去了……

期间,我国的地航技术飞速发展,科学家已攻克了飞船的设计密度和设计压力大于液态镍这个科技难题,我国已拥有自由出入地核的飞船,你有幸作为“落日18号”的领航员,进入地心,并与“落日六号”地航飞船成功对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请你大胆发挥想象,通过自己的笔为这篇小说续写一个结尾,

4.布置作业

(1)2015年,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揭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第一部,摘下了最佳长篇小说奖的桂冠,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推荐读《三体》

(2)推荐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3)选取读读写写中至少4个词语写一段话。

5.板书

五、说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以“速读、跳读、品读、试一试、写一写”为主线,通过“速读”、“跳读”、“品读”三读完成了整体阅读到精读的过程,培养了学生速读的能力、鉴赏能力、概括能力。设计的问题精当巧妙,既突破了本课难重点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感知科幻小说的科学性这一特点,是一个难点,因为这个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直观理解,更难了!可当我展示出三个科学事实材料后,问道:“文中哪些语段有这几段材料的影子?”学生的阅读方向明确,方法得当而且做到了化抽象为形象,自然而然地学生理解了科幻小说的另一特点——科学性。这个难点突破的方法应该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讲授伏笔悬念手法,能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现象到本质的特点进行授课。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小姑娘的美好品质,然后再找作者表现这种美好品质的方法,“当我们被小姑娘的精神震撼、钦佩时,说明我们已经完全被这个故事吸引,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是缘于作者精彩的悬念伏笔”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然后我明确伏笔的概念,再用文中的情节印证悬念、伏笔知识,同时理解了本文由于伏笔使用而结构巧妙的特点,也掌握了旁批的读书方法。

一点不足。这节课不应该加练笔,一个练笔的加入,使得学生感知小姑娘的品质有些仓促,若无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读读品品,这样才不浪费了这个美好。而且学生的练笔没有完成,所以我认为这个写一写的活动应该删去。

猜你喜欢

伏笔科学性悬念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巧在开篇设悬念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微澜尽处是狂涛——《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伏笔手法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