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之嵌字浅谈

2018-08-02李劲松

对联 2018年7期
关键词:楹联对联

●李劲松

林则徐从小就很聪明,四岁的时候开始读书认字,七岁便能吟诗作对。有一次,老师带领他们这帮学童到鼓山去游玩,老师出题要学童以『山、海』为字头作一联。学童们陆陆续续都完成了联作,其中林则徐的联最为出彩,联曰: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说文解字曰: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山,有石而高。此联之景、之情、之理,浑然联作一体,充分体现了少年林则徐的远大抱负,志存高远,心向海天。

项忠和其子项经,其孙项锡、项钶,其曾孙项治元,玄孙项承芳五世蝉联进士,传为佳话。《花笺录》里说:祝参政萃,项参政经,同年进士也。祝访项,值其子锡戏于庭,甫四五岁。祝爱其聪秀,问能对否?曰能。遂曰: 『姓居耳目口鼻下。』即应曰: 『名在金银铜铁中。』祝大异,以女妻之。说的是项经的儿子项锡四五岁的时候,就能对出很不错的句子了,才思非常敏捷。

以上两则故事中的对联,用了一种修辞手法,就是『嵌字』手法。其中,『山、海』二字是明嵌,『项、锡』二字是暗嵌。我不禁有个疑问,古时候的小孩子就这么聪明?

福州人李家瑞《停云阁诗话》中说:『予年六岁,入塾读书即学作对偶,自一字至七字止。后更作五、七言偶句,拈限数字嵌入中间,上下字不得相黏,谓之五、七碎。』说的是道光年间,当时作七碎,塾师时常限定两个字,如果要求分嵌在上下联之第一字位置,称『七一』,就是通常说的诗钟『一唱』,也称『凤顶格』。

这样看来,学童们从小有这么严格的训练,熟能生巧,作个嵌字联,就不足为奇了。

晚唐诗人许浑与杜甫齐名,有诗中颔联:

东堂旧屈移山志;

南国新留煮海功。

凫胫格嵌『山海』二字,『移山』与『煮海』,对仗十分工整。由于『山海』二字属于小类工对,嵌入联中,自然会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许浑的诗现存六百余首,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属对精切。元代方回编选《瀛奎律髓》中说: 『浑句联多重用,其诗似才得一句便拿捉一句为联者,所以无自然真味。』说许浑的律诗中注重颔联和颈联句,工有余而味不足。

《增广贤文》中有收录韩愈之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乃治学名言,鼓励学子们要不怕苦,要多读书,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获得成功。联中以『燕颔格』嵌『山海』二字,此联于情于理胜许浑之句一筹。

成年后的林则徐曾作过『陈、 人』一唱:

陈迹浑如牛转磨;

人情几见雀衔环。

感慨人情之浇薄。联中『陈人』二字皆平,作『凤顶格』没有问题,亦可作『鸢肩格』。其余蜂腰、鹤膝、凫胫、雁足格则不可。

嵌字联中以嵌名联居多,或人名,或地名,或商铺名等等。据《太平广记· 陆士龙》载,晋陆士龙、荀鸣鹤,二人互不相识。介绍自己的时候,陆说:『云间陆士龙。』荀说:『日下荀鸣鹤。』这个嵌名对偶句,大概是最早出现的嵌名联了。至于对联是否起源于晋代,不得而知,至少这个对偶句符合对联的标准。

嵌字是一种修辞手法,春觉斋主人林纾《畏庐论文》说:『盖古文中原有此种拼字之法,即韩柳亦然。』这其中所说『拼字』就是说『嵌字』。近代人胡才甫《诗体释例》说: 『嵌字体不知始于何时,宋以来题楹联语辄用之,以见贴切用工之巧。』是说宋朝以来,『嵌字』体在楹联中经常用到。

另有副对联也用的是『暗嵌』手法。聊斋故事《三朝元老》记载,某中堂,故明相也。曾降流寇,世论非之。老归林下,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一联云: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弟忠信礼义廉。

不知何时所悬。怪之,不解其义。或测之云:『首句隐亡八,次句无耻也。』

章太炎不喜欢康有为,就以集句联讽刺他:

国之将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上联出自《礼记·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下联出自《论语· 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此联亦尖刻。

嵌字联在挽联中不常见,偶而经典之作。

谭嗣同,字复生,因『戊戌变法』慷慨就义。康有为撰联痛挽曰: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康有为先生讳嗣同名而称其字,又自谦而直呼己名,嵌于联中以寄哀思。又:

死得其所光第真光第也;

生沦异域有为安有为哉。

乃康有为挽刘光第联。刘光第,字裴邨。这副挽联是嵌了名的。

秋瑾于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有这样一副挽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联语将『秋』、『瑾』二字巧妙嵌入,慨秋气之悲壮,思烈士之哀恸,上下贯通,一气呵成。

端木蕻良挽老舍嵌字联:

此志得舒;

为民舍予。

又挽许地山联:

未许落花生大地;

不叫灵雨洒空山。

联嵌许之名许地山、 字落花生、 作品《空山灵雨》。

张奚若先生挽齐白石联:

白阳青藤开新径;

老缶大匠有遗风。

则是『凤顶格』嵌字『白老』尊称。联中『白阳』指陈道复,陈道复号『白阳山人』。青藤指徐渭,徐渭号『青藤道士』。『老缶』是指『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吴昌硕,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对齐白石有很大影响。此联句按现在的《联律通则》标准来看,平仄交替差些。张奚若先生被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称为是自己『最老的朋友』。

挽联中嵌字不多见,酬赠联中和春联中的嵌字联比较多一些。

文坛名宿陈定公先生曾巧妙地将古龙和梅宝珠夫妇的名字嵌入联中:

古匣龙吟秋说剑;

宝帘珠卷晓凝妆。

宝靥珠铛春试镜;

古韬龙剑夜论文。

金岳霖先生也给一对夫妇写了副嵌字联:

梁上君子;

林下美人。

这副联是嵌的姓氏字,颇有弦外之音,他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被金岳霖称为『梁上君子』的梁思成曾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说了吗?』此三人成为了终身好友,彼此守望,心有灵犀。

蔡锷将军赠小凤仙联: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所用『蜂腰格』嵌『凤仙』二字成联。将军还有副对联给小凤仙:

自古佳人多颖悟;

从来侠女出风尘。

小凤仙是当时名动公卿的侠妓,她与蔡锷将军的爱情故事,曾被拍成一部名叫《知音》的电影。

蔡锷将军病逝后,小凤仙曾送将军一副挽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没有嵌蔡将军的名,将其比作周瑜和李靖,周瑜逸志不群,英年早逝。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实际上这副挽联是当时的著名文人方尔谦代小凤仙所作的。

在对联中嵌特殊的字,所谓意中所蕴,弦外之音。那么,嵌字有避讳吗? 古时候是有的。有个故事讲苏东坡以翰林出使大辽,曾对辽相耶律重元之句:『三才天地人。』坡公以『四德元亨利』对之。重元问: 『为何少一字?』坡公说:『两朝皇帝圣讳,安敢犯之。』虽然说坡公这是巧辩,但宋仁宗御名帧,辽典宗名宗真,『贞』字与『帧、真』二字音同,避讳之字,连同音字都不行。转念再一想,这不是『暗嵌』吗?

现代人只有名而没有字了,回到挽联嵌字这个问题上,凭吊死者,慰问生者,挽联内容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不应该纠结联中嵌字与否。

晚清人氏梦花馆主江荫香热衷于嵌字联,挥毫缀锦,摇笔散珠,其著《楹联观海》中,纪年类嵌字联二百四十副。例:

甲兵祸息万民乐;

子弟欢联一室春。

又:

戊日稷神丁共祭;

戌年苏子夜同游。

其著《应用新楹联》中,五言春联和八言楹联,冠首以商号嵌字成联三千四百多副。

诗钟有分咏和嵌字二体,各有所长。传世的诗钟集,全为嵌字联的,有《樊园战诗》、《絜园诗钟》之作。

在诗钟的嵌字格中,特别提一下『汤网格』。汤网格的名称来源于一个典故。商朝国君成汤令设网捕猎者撤除三面而仅留一面,以示仁慈,只『取其犯命者』。这就是『汤网』的来历。汤网格,就是将所嵌三字分嵌于联首、联尾之任意三个角。南张村有一块唐永徽年间的村志碑石记载了『汤网』故事:『天有好生之德,人当效之,网开一面,不绝珍禽异兽。南张一面,放南山之鹿,北张一面,放沣滨之麋。』此寓意在采取宽大态度,给予一条出路。

诗钟的嵌字格,内容太多,此文不作深入讨论,就此打住。

总之,『嵌字联』是一股涓涓细流,激清响于山谷,泛联花而绽放,终将汇作滔滔江水,奔流到海。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是一个人的胸怀。今之联界联家,对『嵌字』联这一机巧形式,当敞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怀。

最后引用一联结束本文:

学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强,古人云:

功可相长也;

海祭于后河祭先,或源或委,君子曰:

本其当务之。

这是清末台湾著名学者陈维英先生为『学海书院』撰写一副嵌名联。

猜你喜欢

楹联对联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巧出对联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楹联雅味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