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考试周运行模式下排课问题研究

2018-07-31汪雅丽刘驿闻姚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3期

汪雅丽 刘驿闻 姚英

摘 要 我校为促进学风建设实行双考试周。双考试周有利于考风考纪建设,却呈现出课程集中、周学时不均衡、考试课程不均衡等排课问题。本文结合在双考试周运行特点,罗列教学运行中排课问题,分析了影响排课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思路。

关键词 双考试周 排课问题 影响因素

1设置双考试周的背景

课程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又向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动力。教师通过考试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调整教学进度,把控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讲解。然而,现在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依旧存在,不能达到课程考试的目的。为尽可能杜绝作弊现象发生,我校于2013年9月开始实施“双考试周”,即一学期里设置两周统考周,分别在期中和期末各安排一周集中考试,所有考试课程全部进入统考周考试。双考试周考试利于安排监考和巡考,督导团加强考试巡查力度。学生和教师重视统考周,从主客观方面最大程度的杜绝了考试违纪行为,促进学风和考风建设,同时反馈出真实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2双考试周带来的问题

“双考试周”执行五年来,我校的考风考纪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生作弊现象明显下降。实行双考试周前五年的年均考试违纪54.8起,实行双考试周后近五年的年均违纪45.6起,年均违纪率从0.378%将到0.206%,违纪率明显下降。考风、学风、教风都得到极大的提升。然而“双考试周”将教学周次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时段,即1-10周和12-19周,给排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排出的课表不尽人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安排出现相对集中现象,周学时分布不均匀。在全校课程安排中,部分班级出现了周学时为五十几学时。

(2)课程门次相对分布不均,前后半学期即1-10周和12-19周内课程门次差别较大。

(3)因为要参加统考周的考试,部分课程周学时达到8学时甚至更高,如此密集的课程安排不利于学生认真深入透彻的学习该门课程,且会导致前后半学期周学时严重不均衡。

(4)前后统考周参加考试的课程分布不均,部分班级在第一个考试周有6门课程的考试,而第二个考试周没有参加考试的课程,为考试安排带来了难度。

(5)每日课时分布不均,有时一天从早到晚都有课,有时一天没有课或者只有一大节课程。不利于教学的连续性开展和学生安全管理。

3影响双考试周排课的因素

3.1客观因素

影响双考试周排课的客观因素是指因为客观情况目前不能有效解决的因素。

(1)教学进程。双考试周设置在期中的考试周,将教学进程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时段,主要对多学时课程的影响较大,多学时课程集中在半期接受那么周学时将增加,多学时贯穿整个学期,期中考试周将中断教学的连续性。

(2)教学周次。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工程(实践)能力与实际技能的培养均设置了大量实践类课程。受实践基地及实验室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限制,部分实践课程须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学生外出,导致理论教学周次减少。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等校内实践类课程单独占用周次,同样减少了理论教学周次。

(3)排课管理模式及流程。现行理论教学排课管理是校级排课管理模式。各课程歸口学院负责录入课程的教学周次及教师信息,学校统一排课。同一专业的计划课程涉及多学院,而同一课程面对多学院多专业学生。课程归口学院之间没有协调,导致课程安排相对集中,统考周的考试科目集中等现象。

(4)排课系统。我校理论教学排课系统与实验教学排课系统相互独立。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出现衔接以及冲突问题。

(5)师资。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剧增使得生师比扩大,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同一教师讲授多门课程或者同一教师面对不同课堂讲授同一门课程,其实质就是课堂增多,老师的实际授课学时增加,加大排课的难度。

3.2主观因素

影响双考试周排课的主观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对排课的影响。

(1)教师。教师主观意愿要求课程集中编排、家庭原因不愿意上第一大节或者晚上等等,都将导致教师将已经编排好的课表进行调整。教师没有从课表整体情况去了解课表的科学合理性。

(2)学生。学生选择实验课程时,因个人安排等因素,导致部分实验课时间没有人选择,而部分实验课时间又由于实验设备限制选课人数增加导致学生选不上课程。

4结语

为适应学校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排出科学合理的课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笔者在教学管理岗位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优化排课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1)排课工作牵涉到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课表编排的优劣,关系着全校教学秩序稳定与否,积极探索一种既科学合理又高效的排课模式,校—院两级排课管理模式。校级统一配置资源,协调解决各种矛盾;院级兼顾师资和学生情况,校院两级共同完成课表的编排工作。

(2)改革实践教学排课及运行模式。因为教学周次的缩短,将部分课程设计、工程训练等实践教学的排课模式进行改革,从集中1-2周教学进行分散到每周一天或半天教学,不单独占用教学周次,保障理论教学的连续性。

(3)实验排课系统和理论教学排课系统合并,实验排课时能有效的避免时间冲突,对某门课程的实验环节排课时,能从理论教学的周次限定,避免实验环节和理论环节脱节现象发生。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部分48学时或更多学时的课程为了参加考试周增加周学时,导致课时集中,增加排课难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开放课题的形式结课,不参加考试周考试,大大减小排课周次和周学时限制。

(5)排课工作繁杂且要兼顾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和学生等多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硬件设施投入等。

参考文献

[1] 隋建华,蔡霞.高校课程考试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J].企业导报,2016(01):95+97.

[2] 曾葵华.高校考试管理视角下考风考纪现状与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8(02):165+167.

[3] 郭雨.学分制下高校排课的有效性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