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高等设计教育转型研究综述

2018-07-31李冠林西安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转型设计文化

□李冠林 西安美术学院

中国设计教育的概念框架和教学体系,自整个高等教育界“西学东渐”开始,具体始发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以“西学东渐”为体系的教育模式与创作观念至今仍然沿用,学科划分、培养模式和人才选拔模式都来自西方。在当代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经济与文化发展迅速的全球化背景下,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思维,对根植于本土艺术的发展规律与时代规律进行探讨。在我国,“设计学”作为独立一级学科在2012年才由教育部正式确立。中国设计学科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中国逐渐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教学解构和行业结构。这里存在一个普遍性发展演变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大概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即“初期定位阶段—学习西方阶段—文化阐释阶段—成熟发展阶段”。当下我国高等设计教育与设计行业的发展,刚刚开始走出“学习西方阶段”,逐渐有意识地形成“文化阐释阶段”中的自我文化阐释探索[1]。

一、西部高等设计教育转型研究的时代必然性分析

西部高等设计教育转型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与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教育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发展的方向。时代的必然性可以理解为客观全球化背景下的自然推进,中国当代设计教育发展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全球化的设计语境,要符合全球高等教育的大趋势的同时,紧跟设计教育的科学性体系;二是要满足我国自身的高等教育机制的同时,发展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内容,其背景根植于知识经济的兴起,“21世纪的一个主要现状是知识经济的兴起,这种经济的许多表现形式,包括以服务业为中心、资讯技术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各个层面的现状都将高等教育推到了一个显要的位置”,设计作为实用美术,对经济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

近些年,设计产业的研究逐渐被学者们关注,这一概念的提出基础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从2018年国家最新发布的文化产业结构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国家时代发展战略的方向(见图1)的9项内容中的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投资运营、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6项都与艺术设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中国也逐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

图1

未来西部设计教育的转型不同于东部设计教育,西部既是“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源与发展的重要地区,依照自身文化特点的转型,是设计专业发展介入“国家文化自信”的时代必然性[2]。

二、西部高等设计教育转型研究的价值体系建构

就西部高等设计教育转型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其一是针对西部高等设计教育发展未来转型的具体实施问题,其二是如何转型、怎样转型的观念策略问题。具体的价值体系建构可以从三个方面切入:(1)从中国高等设计教育发展的需求形成价值体系的内核,未来中国高等设计教育观念的转型在于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学院教育模式与创作观念导向。专业划分方式,研究门类与培养人才目标的转型。“文化阐释阶段”基于向西方学习的基础之上,从设计风格、设计话语权等问题进行具有明确策略性的改造。(2)从西部人才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角度形成专业内容培养创新机制。未来西部设计教育的转型问题,根植于大时代背景下的设计艺术发展规律,这一规律应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本土艺术的发展规律与递进关系,由西方教育教学体系和中国东部沿海高校“教育理念与体系”逐渐转调整为西部特色适应性体制,由外向转为内向,既需要有符合设计学科学的教育模式与思路,也同时开拓符合“文化阐释阶段”使命性的特征式特点与规律;二是“一带一路”文化经济建设号召政策下的优势时机,提高西部高等教育的综合水平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为西部逐渐缩小经济差距提供“创新、创造”方面的支持与机制。(3)从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角度形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中国国力增强,设计教育的未来转型是设计行业全面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中国设计发展到今天,正好是可以开始挖掘自身设计语言,理性摆脱抄袭西方设计,跟随西方设计的阶段。

三、西部高等设计教育转型研究的内容与构成

高等设计教育的合理转向也是教育结构演化和政策干预的产物,在较大时空尺度上,即从宏观历史时期和宏观角度观察,东部高校的引领作用性表现得比较明显。研究西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科数据的目的是想了解东部高校的教育理念与西部设计教育发展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以便分析变化的内在规律。高等设计教育环节中东西部还有一个巨大的差异,就是知识经济引领下的设计市场化与教育本身的矛盾处理,西部高等设计教育转型的“自主性形态”是一个动态过程,从这一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洞察分析出现象的问题所在,以及应该如何转向的方法[3]。

当前中国范围内,设计正经历着从以形式为目的向以功能为主体的演变;从以技术为主体向以需求为主体的演变,向以环境保护为主体的演变;从学习西方设计表象为主体向自身设计文化挖掘的演变。同时从“造物”转向“谋事”;从“集约设计”转向“协同分享性设计”;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和西部经济发展,社会学家认为,致力于中央调控和需求的经济学有美学与设计学的理念——的确向包豪斯提倡的那样,理念是通过教育来推广的,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西部高等设计教育转向的必然性。基于设计的自身特点与市场性原则,主要研究内容围绕西部设计高等教育自身的转型问题,从五个角度进行研究:(1)西部高等设计教育发展到今天的现状、规模及特点;(2)西部高校设计教育数据调查整理,包括开设专业、课程、教师比、教师层次、学生数量等;(3)西部设计艺术资源分析,包括传统艺术资源、文化遗产、文化特点、市场资源、政策资源等;(4)西部高等设计教育的转型特点分析,转型具体策略;(5)西部高等设计教育未来转型实施办法,研究倾向与核心策略。

对于转型策略问题的研究,基于历史发展与当代现象的基础之上,将西部设计教育的发展作为未来中国设计教育转型的范例,将高等设计教育从行业高等教育转向社会产业发展战略,结合自身文化、艺术、经济特点等问题,进行综合化转型,将是未来西部设计教育的重点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

转型设计文化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谁远谁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