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浅析

2018-07-30阴国霞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直观规律三角形

阴国霞

摘要: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

数学实验与日常数学教学相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因而数学实验教学评价的目的功能、价值取向、要素指标等与普通的课堂教学评价相比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正确把握其特殊性并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评价,才能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和发展的功能。

一、通过操作性数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可操作性的实验教学比较合适。操作性的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教师将问题的情境进行创建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比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的探索教学时,教师将实验的器材进行统计,让学生准备好,主要有刻度尺、量角器、硬纸板、剪刀、铅笔等。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5°、65°和80°,并将该三角形从硬纸板上剪下来。然后提出问题:跟其他同学的三角形相比,这些三角形是否是全等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画出三条边分别等于6厘米、7厘米和10厘米的三角形,剪下来,同样的跟其他的学生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对比他们是否为全等三角形。学生最后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后一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关于全等三角形,在教材中是以公理的形式出现的,不需要证明,因此学生只需要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即可。操作性的实验不是将书中的公理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让他们通过亲手操作,通过探究,进而能够主动地了解到知识,这样就强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理念是抽象性的,但他往往又以某种“直观怕勺想法为背景。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实验从抽象的理念中提炼出“直观”的背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本质。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怕勺存在性问题,教材中没有证明,学生作图稍有误差,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可通过实验使学生领悟其本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多角度思考,从而发现规律。教材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特殊直角三角形”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折纸与搭火柴棒这些直观形象的实验来阐述抽象的数学内容的。一方面,学生通过数学实验能更深入、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方式,能够准确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创新性的见解。

三、通过数学实验教学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在数学当中,规律往往都是抽象的存在,因此学生不容易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不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课堂留给学生进行思维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也就造成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就必须让他们了解到知识的生成规律,通过动手的方式发现数学中存在的规律。比如: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那么与你的身高相比,你们之间的高度差了多少倍?通过对折的方式,对折多少次之后,纸的厚度才能够跟你的身高相等?如果这张纸能够进行无限次的折叠,那么试总结出折叠的次数与总厚度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问题是从简单到难的设置。通过第一问,学生通过简单地计算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由于在进行对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每一层的对折次数和厚度,这样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因此能够在第三问时迅速做出解答。然而教师在最后可以再次提问:第三问这样的猜想是否能够实现?由于学生已经亲手进行了折叠,能够发现纸张在折叠过程中随着折叠次数的增加折叠越来越困难,能够感受到无限次的折叠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通过简单地叠纸的数学实验,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其中的规律,对于抽象的规律能够有直观的感知。

四、通过数学实验,激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例如,在学了一些相关知识后,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些作图工具或测量仪器,让学生制作一些数学模型,如长方体、正三棱柱锥等模型或让学生设计方案并解决“不过河测河宽”、“测操场旗杆长度”等问题。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强化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五、合理组织、引导,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展示过程

首先,教师要按照预定的实验设计,从总体上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层次性。从简单的直观演示到最后的理论归纳总结,都应该按照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做到有条不紊。其次,对于一些稍微复杂一点,又必须要做的实验,老师可以事先将其分解成若干子步骤。每个子步骤都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一些由老师演示完成,一些由学生单独完成,还有一些可以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最后,课堂教学设计也要视具体的教学设计执行情况做必要的调整。老师进行实验操作或讲解时,必须随时跟踪学生的实际反应,做必要的微调。最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选择不同的展示教学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数学实验也可分为多种类型,本文主要按照实验教学目的来考虑,将初中数学实验大致分为验证型实验、理解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三类。不同类型的实验实施的时间、方式及实施要求都不一样。如验证型实验一般是在学习完概念、原理之后进行,其目的是为了用直观的方式证明某一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而探究型实验一般安排在难度较大、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新授之前,为了创设一个真实、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激發学生的求知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完成对某一概念或原理的掌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沈建国.走进数学实验,挖掘教学亮点[J].考试周刊,2009(29)

[2]李芬.浅谈培养解决初中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5):347

猜你喜欢

直观规律三角形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三角形,不扭腰
找规律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画一画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