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与实施家校合育方略

2018-07-27方红

江西教育C 2018年6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学校

方红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大教育体系如果目标一致,资源互补,相互协作,会极大促进孩子的发展,反之则会削弱教育的效果。因此,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构建合作共育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的一大趋势。

如何构建和实施家校合育?在整体实践过程中,理论是基础,目标是灵魂,结构和方法是重点。

一、家校合育的基础

(一)教育投入加大

现代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数据显示,城市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消费总支出占儿童养育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近几年来,家庭教育的投入还在不断增加。教育支出的增长,意味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在提高,家长希望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使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随着家长的教育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长,如今家长们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同时他们主动与学校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家长是否有效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学校自我变革的需要

加强家校合育是学校实现自我变革的内在需要。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的任何活动和改革,提出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家长,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否则很难真正实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相互联系,因为家庭教育甚至对孩子成长影响更大,其次才是学校教育和教师的教导,但只有学校与家庭合作共育才能产生 1+1>2的效果。

(三)时代发展的需求

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12条规定,班主任要经常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的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至2020)》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家长委员会的基本职责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2015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地位,指出要“强化学校与家庭教育工作”,要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

二、搭建家校合育四维保障体系

家校合育的总目标是“成就孩子,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家校合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而不是被动发展;是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教育活动,而不单是以知识技能为核心、以升学为唯一目的而开展活动。

家校合育四维保障体系为:1.正确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起着引领作用,因此要确保家校合育目标的正确性;2.教育内容一致:家校合育的内容要围绕教育目标,学校和家庭之间互相分工,各有侧重,相互配合;3.科学的方法:方法服务于目的和任务,家校合育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要保证科学性;4.学校家庭各自的优势:学校、家庭的教育场合不同、主体不同、任务不同,学校要结合家庭教育具有生动性、生活化、终身性的优势,共同发力,形成有效的合育局面。

三、家校合育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方法

(一)家校合育的类型

家校合育大致分为补偿型、沟通型和合力型三种。

所谓补偿型合育,即学校、家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间功能补偿,实现合育。所谓沟通型合育,即学校和家庭之间相互沟通,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所谓合力型合育,即学校和家庭双方在教育方向、内容和方法上达成一致,相互渗透,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通常这三种结构是同时存在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校和家庭合育,最终达到最佳的家校合育效果。

(二)运行方法

围绕“一个目标”——“成就孩子,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搭建两个平台:学校要做到了解和研究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家长,吸引家长参与家校合育;家庭要与学校配合,家长要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学校的四项任务包括:1.学校要研究和了解學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整体状况,特别是特殊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2.学校要对家长进行教育和培训,根据家长需求,设计家长教育课程和形式,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3.学校要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在与家庭沟通的基础上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家校合力解决;4.指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积极性,设置合理的家长参与方式,虚心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教育方式。

家庭的四项任务包括:1.家长知晓学校办学理念和制度,知晓子女在校状况,尊重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式;2.在学校的帮助下,家长加强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3.在学校的指导下,家长要不断改进家庭教育状况;4.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与学校事务与班级管理。

学校和家庭均需要不断改进方法,形成合育共同体,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