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愿燃烧殆尽登上梦想之地

2018-07-27陈虫儿

时代报告 2018年6期
关键词:头牛足球队踢球

文/ 徐 松 图/ 陈虫儿

▲卢刚和足球少年们在球场上合影

2018年6月14日,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在俄罗斯拉开战幕。每一届的世界杯足球赛都会使球迷们为之疯狂,而同时也激励着每一位足球小子的梦想。

彝族小凉山深处,16岁的李学锋顶着一个“足球”。这个“足球”其实是用废弃的报纸和草稿纸糊的,这种“手工足球”并非李学锋原创。同学里爱踢球的人很多,一个人有了“足球”,其它人也就纷纷效仿。山里的孩子们,就在田间地头踢着瓦片、踢着塑料瓶、踢着纸糊的足球,憧憬着山外更宽广的天地。

李学锋家所在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烂泥箐乡发光村,该村地处海拔近3000米,年平均气温10℃,属于高寒山区。由于交通闭塞,土地贫瘠,许多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许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李学锋便是其中一个。发光村全村共有二十余头牛,其中李学锋家有三头牛,村民们为了节约劳力,每天集中在一起轮换着放牛。周末或者放假,李学锋会带着足球和小伙伴们一边踢球一边放牛。2018俄罗斯世界杯开始了。李学锋趁着周末,在家里观看比赛。他是寄宿生,周一开学,住进学校宿舍,就没得看了。“我最喜欢的球星是C罗。他球技好,速度非常快,射门非常准。”

李学锋所在的烂泥箐九年一贯制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共有学生1132人,全部多数为彝族孩子。对于这些从小说彝语的孩子来说,他们必须扎实掌握汉语,才能将功课学好。一名老师说:“希望这些娃娃都能走出大山,然后将更多机会带回来。”爱踢球的同学很多,他们无一例外都受老师们的感染。

地处海拔近3000米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烂泥箐乡发光村 ▼

16岁的李学锋顶着一个纸糊“足球” ▼

卢刚是李学锋所在班级的体育老师,也是个山里娃。卢刚最早接触足球,是在1997年。“那时我读初一,当时买一个足球要80元。当时的80元钱相当于一个月的生活费,如果节约些,能用一个半月。足球是奢侈品,现在很多孩子家里仍然不会有足球。”卢刚也曾经踢着纸糊的足球,爱上了这项运动。后来卢刚走出大山,上了大学后。在大学里,因为“球感好”,他被选入校足球队并担任队长。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体育老师指出卢刚踢球带有“野路子”,并给予了他很多技术性的辅导。毕业后,卢刚回到大山里,成为一名体育老师。

从热爱足球到成为足球老师,卢刚认为凉山彝族孩子的整体足球水平处于中上等,比起城里孩子丝毫不逊色。“山里孩子从小翻山越岭放牛放羊,练就了身体平衡能力;高海拔造就了高肺活量,体能上占了很大的优势。营养比不上外头,彝族孩子身高偏低,限制了篮球在这里的发展,但又在另一方面促进了足球运动的发展。”为了支持孩子们,班主任自己给班里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足球。而这个足球,成了全班的宝贝。

足球场仅是一片空地,挨着附近的居民家。踢球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将球踢进了居民家,甚至把屋上的土瓦片击碎。“老乡们不会计较,但我们总会有歉疚,场地是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曾经组建了校园足球队,还曾准备参加县里的比赛,但山里条件实在有限,受各方面条件制约,足球队最终不得不解散。卢刚觉得非常遗憾。校足球队的解散,并没有减少同学们踢球的热情。在卢刚的体育课上,他总会安排课时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感受踢球的快乐。“在这种快乐里,孩子们逐渐发展出对彼此的信任,以及对团队的凝聚力。”

这些孩子拥有明亮的双眸和矫健的身姿,他们梦想着未来能走出大山,也梦想着有一天能奔跑在绿草如茵的足球场。

▲发光村全村共有二十余头牛,村民们为了节约劳力,每天集中在一起轮换着放牛

▲ 踢完足球后的学生们大汗淋漓,来到水管前洗脸冲凉

李学锋和同学们在教室后面踢纸“足球”▲

卢刚为孩子们示范动作▲

▲ 李学锋在教室里学习

猜你喜欢

头牛足球队踢球
Top football team rises from slum 贫民窟中崛起的足球队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三头牛
《水天一色》《踢球的女孩》《傍晚》
大山里的足球队
这脑洞开的,还能不能好好踢球了
球迷悼念 这一夜为沙佩科恩斯足球队流泪
团购
像梅西那样踢球
两猴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