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旗舰

2018-07-26王苏林

TopGear汽车测试报告 2018年4期
关键词:台车雷克萨斯后排

王苏林

相比于LC身为GT却向“佛系”靠拢,LS却在造型上更加激进。身边不止一个人对上一代LS赞叹不已,车是好车,可惜在国内认知度太低了,难免显得小众。全新LS的第一眼印象就让人觉得不简单,沿袭自概念车的全新头部设计少了几分稳重却多了不少杀气,车身侧面线条流畅修长却依然掩饰不了那几分动感。

纵使外观更加激进,但它仍然是雷克萨斯,一台彻彻底底的日本车,身上满满都是日本设计。我并没有机会激烈驾驶(TG编辑曾在海外赛道试驾LS),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我却能在平凡朴实的城间道路窥见一些运动性的端倪:高速路段提速干脆利落,电机和发动机衔接顺畅输出充沛,转向精准紧凑毫不因为车身长度影响拖泥带水……总之不要因为V6傍身就忽略了它的功力,虽然不是760那种穿着西装却内藏外骨骼的变态绅士,但这套混动总成搭配先进的模拟10挡变速器营造出的运动性能足以满足那些不安分的成功人士一一更何况成功人士怎么可能只有LS一台车呢?

最让我感到惊艳且合不拢嘴的当属这台车的设计,不是外观一一虽然外观也很有日本特色了,但内饰才是这台车的精髓。我要首先打一个预防针,它的内饰也很激进,以至于一些人真的无法忍受这台车的内饰,这不怪他们,例如折纸艺术风内饰可能就会被很多鳞片恐惧者喷得体无完肤。抛开一些个例,这台车基本毫无悬念地可以评选为亚洲汽车设计的典范甚至是巅峰,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什么车将亚洲某个国家文化和设计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车门上的内饰板采用了巧妙且复杂的折纸工艺,玻璃材质的切割装饰板同样为匠人手工研制,密密麻麻无规则碎孔的音响金属罩和前两者合理结合在一起,虽然三个材质三种不同工艺,却并不觉得突兀。好看与否纯属主观印象,但匠人工艺却一个不落下。坐在前排当司机并不是什么苦差事,這台LS驾驶起来并不是毫无乐趣,相反还能给我一些惊喜。由于同样出现在LC上的后轮转向技术傍身LS,超车并线动作都一气呵成,车身长度超过5.2m的豪华轿车灵动性一点都不输coupe。虽然它和LC一样拥有不同驾驶模式,但就算调整到最极端的状态它也仅仅是象征性露出獠牙,满足舒适性依然是LS的主要目的。操作系统仍然需要触控板完成,新的人机界面相比于备受诟病的上一代有明显改善,操作逻辑和流畅度都显著提高,但阴阳怪气的女性导航音不止让我笑场十次,多级操作还是有些繁琐,第一次使用也容易让人摸不到头脑,这些问题也同样出现在LC上。

相比于中控,后排中央扶手箱上的操控界面就简洁又友好。图片搭配建议的触控块让你很容易就能通过屏幕选择调整座椅或是按摩,甚至遮阳帘和灯光都可以直接管控。后排座椅的角度也很有讲究,根据雷克萨斯人机工程专门计算出的独特角度更符合人体工学,实际乘坐的确略有不同,但我相信究竟哪种角度更适合还是论人不论车。作为车内地位最高的后排,你除了能够享受不同角度和细节调整的座椅以及全方位按摩外,更适合交响乐的音响和大幅液晶屏也是讨喜的配置。不过换到后排的我也不会安分,就像熊孩子附体一样到处去摸摸看看,不得不赞叹雷克萨斯工艺的确够厉害。毕竟这只是一台售价130万左右的车,也不可能和更高级的欧洲品牌抗衡,但作为大量使用不同材质和层次细节的品牌,无论是缝线还是接缝处都无可挑剔。

说到这,可能有些人已经对LS有很大的兴趣,也有些人应该已经提前结束阅读了。从宏观角度看,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品牌能让不同买家有更多的选择,回到最初的问题,雷克萨斯的品牌认可度仍然没有奔驰宝马高。身为一个中国人,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在这台LS所展示的日本工艺和文化其实在某些角度看也和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烈的共鸣。如果你是一个想要与众不同的买家,LS能给你和竞争对手不一样的体验,在这个标榜个性的年代,选择这样一款车又有何不可呢?

猜你喜欢

台车雷克萨斯后排
内外模台车滑移法在明挖隧道二衬施工中的应用
全新雷克萨斯ES
自行式砼衬砌钢模台车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脑经急转弯
能否力挽狂澜?
心太累了
车上的哪个位置最安全?
运用专用组合机床加工台车体轴孔及加工刀具的改进
雷克萨斯在中国为何卖不好?
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