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语未完成过去时与简单将来时的委婉语气情态价值的异同*

2018-07-26王彩霞

关键词:时间轴情态法语

王彩霞

内容提要 法语未完成过去时和简单将来时都能表达委婉语气。然而,现有文献未曾对该情态用法进行对比区分。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借助时间性(temporalité)与情态的对应关系,指出未完成过去时的委婉语气情态来源于其未完成体貌(属语言学标记),而简单将来时则是由将来时态所体现的一种听话人的主观判断而得出的语用推断。

法语时体历来是法语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而日常交际中,法语时体词的情态用法,特别是委婉语气(礼貌表达)的用法却早已非常普遍。本文以法语未完成过去时和简单将来时为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分析其时体语义价值与情态价值的对应关系;同时结合“木桶原理”理论,揭示法语未完成过去时和简单将来时委婉语气价值的形成机制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未完成过去时的时体价值与其情态系统的相关性

根据法国语言学家果斯兰(Laurent Gosselin)*Gosselin L. Sémantique de la temporalité en français. Un modèle calculatoire et cognitif du temps et de l’aspect. Louvain-la-Neuve : Duculot, 1996, p.233.的SdT(Sémantique de la temporalité en français)时体语义分析模型,法语未完成过去时(imparfait)的核心语义价值如下:

• 绝对过去的时态价值:[I,II]ANT [01, 02]

• 未完成的体貌价值:[B1, B2] RE [I, II]

果斯兰认为,法语的时态关系取决于参照区间[I, II]与陈述区间[01, 02]在时间轴上的位置*Ibid. p.16-18.。参照区间[I, II]位于陈述区间[01, 02]之前(ANT)的, 它表达的是过去时。参照区间刚好与陈述区间重合的,表达的则是现在时。如果参照区间处于陈述区间之后,则代表将来时。法语未完成过去时表达的时态关系便是参照区间前置于陈述区间所体现的绝对过去时。

在体貌(aspect)*果斯兰将法语的体貌(aspect)关系定义成事件区间[B1,B2]与参照区间[I,II]在时间轴上的先后位置关系。当[B1,B2]与[I,II]重合时,表达的是完整体(aoristique)。当[B1,B2]处于参照区间[I,II]之前时,表达的是完成体(accompli),相反则是展望体(prospectif)。层面上,未完成过去时表达的是事件区间[B1, B2]包含(RE)参照区间[I, II]所体现的未完成体貌。这两个核心语义价值直接决定了未完成过去时的时体用法乃至其情态用法。我们因此认为,该时体委婉之意的产生与其核心语义价值具有相关性。换言之,法语未完成过去时只有在未完成体的层面上才含有委婉语气或礼貌表达的功用。请看下列5例:

(1) Je voulais vous demander de m’accompagner.*马晓宏, 林孝煜. 《法语修订本:第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第65页。

我挺想让你们陪我去的*同上,例(2)的译文引自同一文献。。

(2) Vous ne pouviez pas venir un peu plus tt ?*同上。

您不可以早一点儿来吗?

(3) Je venais prévenir Monsieur.*Saussure L. de, Sthioul B. 《 Imparfait et enrichissement pragmatique 》. Nouveaux développements de l’imparfait, Amsterdam : Rodopi, 2005, p.109.

我来通知先生。

(4) Excusez-moi, je cherchais la rue du Mont-blanc.*Ibid.

对不起,勃朗峰路怎么走?

(5) Excusez-moi, mais je pensaisun contre-exemple.*Ibid.

不好意思,我想到的是一个反例。

从上述前4例还可看出,恰如巴瑟罗和布莱斯(Gérard Joan Barceló & Jacques Bres)*Gérard Joan Barceló & Jacques Bres. Les temps de l’indicatif en français.Paris : Ophrys, 2006, p.60.所分析指出的那样,法语未完成过去时用于委婉语气时,多出现在和能愿动词(如vouloir, desirer)和动词“来”(venir)连用的情况下。第5例使用未完成过去时显然是为了减弱话语可能给对方造成的冲撞,尽量保留对方的颜面。

因此,未完成过去时固有的“过去时”语义价值可以说是其委婉语气用法的第一个理据,原因在于它采用了迂回到过去的方式,以免直接说出说话者的意图。其次,未完成过去时的未完成体特性表现出说话人的请求从过去某个时刻开始到说话当时仍旧有效。由此,即便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仍能影响现在的状态。

果斯兰基于兰盖克的理想认知模型*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Descriptive Applica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将法语时体价值与情态价值相关联,提出时体价值与情态价值存在对应关系。根据他的这一观点,认知视野下,无论时间系统还是体的系统都能产生出两种情态价值:不可逆性(irrévocable)和可能性(possible) 。以法语未完成过去时为例,它所体现的时体情态系统如下:

图1法语未完成过去时的时态、体貌及情态的相关性*Gosselin L. Temporalité et modalité. Louvain-la-Neuve : Duculot, 2005, p.90.

图1两个时间轴实线部分表示情态领域中的“不可逆性”(已然发生且无法更改),虚线则代表“可能性”(事件有可能发生并处于不确定状态)。第一个时间轴体现了未完成体(事件区间[B1,B2]包含参照区间[I,II],即:在参照视点[I,II]下,我们只能观察到事件的一部分)与情态系统的对应关系。时态情态价值的时间轴反映出过去时与情态系统的相关性。

由果斯兰的时体与情态的相关性理论*Ibid. p. 88.,我们可以得出体的情态价值取决于观察时间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参照区间的结尾界点II直接划分了情态系统中的不可逆性与可能性在时间领域上的分布。因此,就未完成体而言,事件[B1,B2]的起始部分尚处于已然的“不可逆”区域,而该事件的结尾部分却处在了“可能”区域。

但是,若从时态情态价值(valeurs modales temporelles)的角度分析,则和上述结论相悖,这是因为时态情态的划分点取决于说话时间的结尾界点02*Ibid. p. 86.:时间轴上,说话结束之前的区域是不可逆区域,之后的则是不确定的可能区域。法语未完成过去时的过去属性,决定了事件[B1,B2]的结尾部分(区间[II,B2])在时态情态中暂时处于不可逆区域,这与其在体的情态价值中所处的可能区域正好相反。具有同样情态用法的简单将来时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呢?

二、简单将来时的时体价值与其情态系统的相关性

果斯兰运用语义学理论,重新探讨了简单将来时的语义价值,提出其核心语义价值为将来时态*Gosselin L. Sémantique de la temporalité en français. Un modèle calculatoire et cognitif du temps et de l’aspect. Louvain-la-Neuve : Duculot, 1996, p.238.:[I, II] POST [01, 02](参照时间区间位于说话时间区间之后)。此外,依据参照区间的语境从属原则,果斯兰认为[I, II]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与事件区间[B1, B2]相关,即参照时间[I, II]与事件时间[B1, B2]相重合。简单将来时因此具备完整体特征。

在里格尔等(Martin Riegeletal.)的论著中,简单将来时的委婉用法被归结于其不确定属性。里格尔等认为:“简单将来时由于其自身固有的不确定属性,使其能够在命令实现的同时,表现出相较与命令式更为缓和的语气。”*Riegel M. et al. Grammaire méthodique du français. 6e édition. Paris : PUF, 2016, p. 550-551.里格尔等还指出:“正是这个与将来相关的不确定性起到了减缓肯定或命令语气的作用。究其原理,(简单将来时)如同过去时,它与说话时间的时差导致了说话人对听话人发出的断定语气不那么直接。”*Ibid. p. 552.

果斯兰的观点异于上述学者。他认为:“简单将来时一般表达一种相信的状态,一种可能性的判断(认知情态),或者是一种意愿(意愿情态)。这些情态仅以语用的方式,通过说话者和听话者对未来在头脑中的构建而推断出的,却并非是将来时固有的。”*Gosselin L. Temporalité et modalité. Louvain-la-Neuve : Duculot, 2005, p. 91.

笔者认为,简单将来时委婉情态的产生与未完成过去时委婉用法的形成有着同源性:

图2法语简单将来时的时态、体貌及情态的相关性

简单将来时的完整体属性使事件[B1,B2]完全处于“不可逆”区域(实线),但其将来时属性又导致事件[B1,B2]被划定到了“可能”区域(虚线)。不过,简单将来时凭借时态导致的“可能”情态使说话人和听话人忽略了其完整体的语用作用。

三、未完成过去时与简单将来时情态意义的认知机制的异同

现在,我们将图1和图2的时间轴竖起来观察分析,便可运用“木桶原理”(又称Liebig’s law of the minimum),揭示这两种时体标记的可能情态意义的形成机制。

图1和图2的时间轴竖起后得到图3:

图3法语未完成过去时与简单将来时的时体及情态关系对比

图3未完成过去时的未完成体的“不可逆”区域(实线),相较于其过去时所体现的“不可逆”区域,处于“短板”状态(未完成体的实线长度短于过去时的实线长度)。事件[B1, B2]的情态价值如同“木桶”中的水,只可能就其“短板”而非“长板”。因此,事件[B1, B2]在法语未完成过去时中表现出“可能”情态价值。同时与之构成矛盾的“过去时”已被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认知系统忽略以解决其情态语义冲突。其原理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长板”无法决定木桶中水位的计算(木板“长”出来的部分被忽略不计)。这便更科学地解释了马晓宏、林孝煜*马晓宏, 林孝煜. 前揭书,第65页。提出的“这时的动词所表示的已不是过去的时间,而是婉转的语气”的情态用法。

同一解释也适用于简单将来时。差别在于后者的可能情态意义是由将来时“短板”决定(由时态体现),而前者是由其体貌价值来表达。但是其可能情态价值如何能产生委婉语气的用法?

果斯兰在TMM(Théorie Modulaire des Modalités)情态模型中,将“可能”价值(从完全否定到必然)定义为生效力(force de validation)的强弱程度关系。在2005年的论著中,果斯兰还指出“不可逆”性和“可能”性与“生效力”直接相关。他提出 : “可能,作为不确定‘生效力’(F)类似于F0(或所有F0的周边值以考虑其倾向),是介于生效和无效的平衡点。不可逆则与‘生效力’(F)价值(肯定或否定)的定位相关*法语原文引文:“Le possible en tant qu’indétermination de la valeur de F peut être assimilé F0 (ou un ensemble de valeurs voisines de F0, pour rendre compte des 《 propensions 》), point d’équilibre entre la validation et l’invalidation. L’irrévocable correspond la fixation d’une valeur de F (positive ou négative).”。”*Gosselin L. Temporalité et modalité. Louvain-la-Neuve : Duculot, 2005, p.88.

我们由此推断:若可能情态直接对应不确定“生效力”,即, F=0,当它与其他情态语句连用时,它便起到“减弱因子”(mitigator)*笔者借鉴了周士宏、岑运强(2008)对汉语语气词“吧”的情态分析中的观点。周和岑认为“吧”表达“不确定”和“削弱肯定语气”的情态用法源自其核心语义价值:“缓和成分”(mitigator)。根据认知语言学“语义认知元”的普遍性原理,我们认为该“缓和成分”在其他语言中也有体现:如法语未完成过去时和简单将来时的委婉用法。限于篇幅,不做详解。的作用。例如本文第一节的5个例句 :“je voulais vous demander”, “vous ne pouviez pas venir”, “je venais prévenir”, “je cherchais”和 “je pensais”都与说话者的意愿相关,属于意愿情态。未完成过去时的未完成体所表达的可能情态便成为了削弱其主观意愿的“减弱因子”,从而表达出委婉之意。简单将来时则凭借其将来属性所体现的可能情态意义使其与义务情态(modalité déonctique)的语句相连用时,削弱了后者的命令语气。例如:

(6) Georges, tu mettras la table.*Barceló & Bres. op. cit. p. 104.

乔治,你去摆放桌子吧。

(7) Tu me copieras cent fois cette phrase.*Riegel et al. op. cit. p. 552.

这句话,你去给我抄一百遍。

(8) Vous ferez le ménage et vous préparerez le déjeuner.*Ibid.

您去做家务并准备午饭。

将上述三个例句中的动词“mettras”, “copieras”, “ferez”和“préparerez”替换成现在时“mets”, “copies”,“faites”和“préparez” ,原句中的命令语气明显增强。使用简单将来时则削弱了语句中的强硬语气而生出委婉之意。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推论 :

图4法语未完成过去时与简单将来时的委婉语气的情态价值的认知机制

通过考察未完成过去时和简单将来时的例句,我们还得出其委婉情态形成机制的差异造成了它们排斥各自的使用语境。昂斯龚博(Jean-Claude Anscombre)指出*Anscombre J. C. 《 L’imparfait d’atténuation : quand parler l’imparfait, c’est faire 》. Langue française, 2004, no 142. p. 79.,表委婉的未完成过去时只能出现在少数有限的语境中:意愿性动词或词组:“vouloir”, “avoir besoin de”, “avoir l’intention de”和位移性动词:“venir”, “chercher”和“passer”。根据昂斯龚博的研究,这些动词或短语无法与将来时换用,以表达委婉之意。

(9) Je voulais / *voudrai vous demander si vous viendreznotre réunion.*Ibid. 9-11例出处均同此。

我(那时)想要/*将想要问您是否会来参加我们的会议。

(10) J’avais / *aurai besoin d’un maillot de bain.

我(那时)需要/*将需要一件游泳衣。

(11) Je passais / *passerai juste pour prendre mon agenda.

我(那时)过来/*将过来只为拿我的记事本。

例(9)、 (10)和(11)中的未完成过去时被替换成简单将来时后,句子要么完全不通,如例9,要么无法表达委婉之意。

反之,将表委婉的简单将来时的例句中的动词替换成未完成过去时时,句子只能表达过去而不再表达委婉语气。

(12) Georges, tu mettais la table.

乔治,你(那时)在摆放桌子。

(13) Tu me copiais cent fois cette phrase.

你(那时)在为我抄写一百遍这句话。

(14) Vous faisiez le ménage et vous prépariez le déjeuner.

(那时)您在做家务并在准备午饭。

以上三个例句完全丧失了原句(例6、7 和 8)中的命令语气。未完成过去时的使用让原语句表现出一种对过去某件事的描述。这种语境下的未完成过去时的“过去”属性更为凸显,其未完成体则以“描写”的语用形式出现。从“过去”时的角度考察事件“mettre la table”, “copier cent fois cette phrase”, “faire le ménage ”和 “préparer le déjeuner”,它们完全处于“不可逆”区域而非“可能”区域,未完成过去时在此语境下也因此无法再表达委婉语气。

结 论

法语委婉语气的表达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借助时体标记表现这一情态价值,向来是法语情态表达的重要方式。本文尝试从语言学角度理清未完成过去时与简单将来时委婉语气价值的形成机制,也希望能够为研究法语时体及情态的教学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时间轴情态法语
时间轴上二阶非线性非自治延迟动力系统的振动性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论法语的体系统
时间轴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FOU: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