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区视角的川西林盘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

2018-07-26李海荣王玥琳胡冀珍

竹子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林盘川西景观

李海荣,王玥琳,胡冀珍

(1.西南林业大学 生态旅游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520;3.西南林业大学 地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林盘是川西平原农村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可居、可业、可游、可乐”的人居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林盘内部功能的欠缺,作为川西平原上具有复合型农村聚落特性的川西林盘却慢慢的走向衰落,林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干扰,林盘的内聚力受到强大的冲击。传统林盘的有机更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传承林盘文化精神,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对川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的绿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基于社区视角探讨川西林盘的发展及景观保护的路径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1 概述

1.1 社区概述

社区是若干社会全体或社会组织在某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在这个独立社会空间内,有它自有的社会职能和社会属性,首先是基层社会必须面对和接受的,其次也会反作用于社会其他领域和其他层次。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一书中将“Gemeinsehaft”命名社区,并将“社区”概念引入社会学,指称那些存在于前工业社会、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共同体。“社区是基于血缘、亲属、邻里和朋友关系的人群组合,体现社区生活的主要载体,有家庭或家族,乡村或村庄,是凭借和睦感情、伦理、宗教而建立起来的城市[1]。”从美国开始研究社区的概念,社区被重新定义。人文区位学研究重点在于社区中区位的用途,注重空间对人类行为和组织方式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区是相当于社会制度和个人的地理分布[1]。社会实体学派和地理学派都重点指出社会因素和地理两者地位相等,同质理论推崇社区各个组成人员的相互活动,指明社区具有同质性较强的特点。

1.2 川西林盘概述

1.2.1川西林盘的概念 在川西平原上林盘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社区,林盘是具有文化象征和多种使用价值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式和重要的乡村景观[2],一般来说,宅、林、田共同构成一个林盘系统,树木和竹林围绕着农家住房,川西林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林,其中以竹林为主,人们一般生活在由大片竹林和高大乔木林包围着的屋宅中,林外是辽阔的农田,这是当地天然和人工相互结合的农耕聚落,形成川西独有风格的“田中有庐,竹林掩映,小桥流水”的部落美景。在这种景观格局中,田地是本底,林盘是斑块,道路、渠道则充当着廊道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良好的农林生态系统。因此,狭义的林盘可以认为是一个个散布于田野中的农家小院生活空间,而广义的林盘则可理解为大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个的半天然半人工的聚落体系或生态系统[3]。林院相依、田园阡陌的宅院环境宜远观不宜近看;居住单元主要是小家独院、聚落分布;建筑都是使用传统材料、民居建筑;宅院自然布局,分合相宜、依势而就等是林盘的主要特征。目前,林盘主要分为农耕型、经济型、旅游型、生态型、新型聚居点五种类型。

1.2.2川西林盘的分布 林盘面积达9 482 km2,分布在成都的各个地区,有大小林盘共14.11万个,林盘总面积67 679.87 hm2,林盘内居住人口449.03万人,占全市域总人口41.50%,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77.09%;林盘人均占地面积150 m2[3]。其中传统农居房屋有61 392座,建筑面积896.33万m2,占林盘建筑总面积的22.06%,其中,丘陵地区林盘内的传统农居房屋有23 875座,建筑面积409.92万m2,占林盘建筑总面积的10.09%,平原地区林盘内的传统民居建筑面积180余万m2,占林盘总建筑面积的11%,其中有百年历史以上的民居建筑有140余座,建筑面积28 000 m2。另外,林盘内的现代建筑有96 900座,建筑面积1 366.29万m2,占总建筑面积的33.62%,其中,丘陵区林盘内的有现代建筑34 047座,建筑面积627.61万m2,占林盘总建筑面积的15.45%[4]。目前,林盘内建筑风格的总体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大趋势,民居的特色和风貌正在逐渐消失。依照成都市呈圈层发展的特点分析林盘的圈层分布特性,成都被分为3个林盘圈层,第1圈层包括5个区和高新区,第2圈层包括6个区,第3圈层包括9个区(市)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川西林盘圈层分布图Fig.1 Circl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Linpan in western Sichuan

1.2.3川西林盘的价值分析 林盘聚落是农耕时代人类智慧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产物,不仅是人们日常的生活场所,社区发展的产业动力,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美学等价值。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川西林盘价值分析

2 川西林盘的社区与景观现状

2.1 川西林盘的社区现状

2.1.1社区居民对林盘的认知度不高 生态环境意识和林盘文化知识的缺乏是川西林盘保护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随着生活观念以及家庭结构等的变化,原有的林盘很难满足新一代林盘居民的需求,部分社区居民只是着眼于当前的利益,对独特生态居住模式的林盘的重要性、珍贵性认识不足,从而对川西林盘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比较薄弱,林盘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社区对于林盘文化的宣传不到位,社区居民在川西林盘保护中的参与度不高,民众对林盘的认识不够将不利于林盘的保护与发展。

2.1.2基础配套设施匮乏 在现存的保护较完整的林盘村中,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是社区居民最关心的问题。由于林盘的社区分布很不均匀,许多生活生产设施难以涉及到所有林盘社区。社区内除电力、电信设施解决较好外,其他市政配套设施则相对匮乏;供水设施不够完善,大部分社区居民抽取自家地下水,未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饮用,安全水源的供应成为社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缺少污水处理设施等;日常生活部分村民用燃气做燃料,其余的都使用柴、煤,造成大量污染;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缺乏,卫生院、幼儿园等这类服务设施也是零星分布,一般多集中在公路的交汇处,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社区虽设置部分设施但是服务功能较低,居住条件差,安居性低,使得部分经济状况较好的村民向城镇转移,居住在林盘中的人口持续减少,林盘社区正在一步步的走向衰败。

2.1.3川西林盘建筑遭破坏 建筑风貌参差不齐,原始的林盘地区居民的房屋都是由自家修建,分布相对比较分散。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大规模的农房改造,传统建筑逐渐被砖混平顶楼房所取代,许多传统的建筑也相继消失;传统建筑占总建筑的20%左右,这些仅存的传统建筑,由于多年来缺乏修缮,建筑质量比较差;建筑之间的距离较小甚至无间距,缺乏必要的消防通道,而且大部分建筑是木质结构,居住安全性存在隐患。

2.2 川西林盘景观现状

2.2.1林盘逐渐衰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林盘内部功能的欠缺,林盘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川西平原上具有复合型农村聚落特性的川西林盘却慢慢的走向了空心化,林盘数量急剧下降、植被分布的面积减少、大量“老龄林盘”和“空心林盘”的出现,林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干扰,林盘的内聚力受到强大的冲击。对3个圈层的林盘现状进行解析如表2所示。

表2 3个圈层的林盘现状分析

2.2.2林盘的自然退化 除了外在的因素导致林盘的衰落,还有一个内因就是林盘的自然退化。川西林盘中竹林和常绿阔叶林是最常见的植物,其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类型[8],其中的混交式林地主要分布于旅游型林盘中。“竹+木”是林盘植物群落的基本形式,这些群落还处于植物群落形成和结构调整的初级阶段,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多样性较低[8],同自然状态下群落发展具有差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为干扰因素的增加,和自身功能定位的双重影响,林盘内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形态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植被镶嵌化、生活环境被分割等现象。

2.2.3林盘价值利用不足 当前,传统的林盘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一些生产资料或者作为生产工具,以苗木、花卉的种植生产为主,利用程度相对较低,虽然旅游价值潜力巨大,但有待进一步的开发。仅仅看重林盘单一的经济价值,忽视林盘的生态景观、文化和美学等价值,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也不利于川西林盘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除了传统的栽植带来的经济价值外,林盘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提升,在充分挖掘林盘价值的基础上,使林盘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3 川西林盘社区发展与景观保护对策

林盘不仅仅是一个独特的生态景观,还是川西人世代居住的地方,具有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川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解决当前林盘存在突出问题,需要协调好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不能只谈乡愁,社区的建设,人居环境的改善也很重要。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索林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价值所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构建多层次、互相渗透的林盘聚落生态网络结构体系。

3.1 川西林盘社区发展建设

3.1.1优化林盘聚落空间布局,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度 新型林盘社区要具有现代社区居住所需求的服务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构建多层次、互相渗透的林盘聚落生态网络结构体系,延续传统的乡村肌理。让周边散居的当地居民向大林盘新区聚居,利用现有的资源,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维护地域生态格局。优化具有归属感的公共空间,创造社区居民的交流沟通的便利平台,增加社区活力,增强林盘的生命力,打造出以生态林盘为核心的田园乡村现代林盘社区。传承是林盘文化保护的关键,它是促进川西林盘文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抓手,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度,增强他们对林盘文化的认同,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特别是作为文化传承中坚力量的年轻人。政府牵头,民众参与,通过深入了解和沟通,培养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提升川西地区竞争力,必须要切实传承保护林盘文脉,丰富林盘人文景观。

3.1.2完善基础设施 新社区应完善林盘基础设施,提高各个公共配套设施的功能,在新区建设的时候要安装生活水供给系统、电力供给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导览系统等;在林盘内部道路的构建上,引入绿色环保慢行系统,坚持绿色文明出行;对于社区内除了具有导向、危险警示等基本作用的标识牌,还应增加对川西林盘文化保护、动植物观赏特性等方面的介绍,标识还要与林盘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对于具有旅游功能的林盘,在周边应该完善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满足社区居民以及旅游者的需要。同时也要加强生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性,使生态意识成为全民意识。

3.1.3加强对建筑的保护利用 林盘中的建筑多为典型的川西民居,延续传统川西民居风格,应从整体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满足现代生产、生活的川西民居建筑设计。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造,应通过局部微调的方式使传统建筑的功能继续适用于当前的生活,引入绿色低碳的生态循环理念,最大程度地就地取材。把传统生态建筑的经验纳入当代林盘建筑设计中,着力改造农村旧房使用度高的房间,而对其他平时无人住或者使用率很低的房间就采取适当维修的方法,尽可能处理好居住和传统风貌保留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传统建筑历史记忆承载体的作用。综合考虑当地林盘的生态特征与周边建筑基础上传承传统的民居建筑形态、肌理、农耕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绿色生态节能、创意文化等元素,形成与地域文化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形态及建筑风貌[6]。

3.1.4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林盘社区内在的动力不足是社区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只有经济收入提高,居住环境改善,林盘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对于林盘社区规划中,不能只局限在空间上,应关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首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如种植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等,将已成熟的第一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出农业名牌。要聚户成团,紧密依托新社区的聚集优势来打造出一条分工明确,规模成型的产业化种植与经营道路,提升自身优势,进一步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其次,对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的林盘,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特色餐饮以及自然养身保健项目等二三产业,加强一、二、三产业相融相盛,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拓展产业面,拉长产业链,形成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创新发展。

3.2 林盘景观的保护

3.2.1延续林盘聚落模式,拓展新功能 林盘具有典型农业社会聚落特色,在林盘聚落生态规划中,要综合人居环境以及景观生态学理念,在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半径的前提下,对川西地区的不同时期聚落景观的原貌进行有效的保护,维护好当地以竹林、树林、住宅为主的独特的居住空间。在无法或无力对当地某个聚落进行整体保护的前提下可针对最具特色的部分进行重点防护,同时对不同时代的聚落遗址或是至今仍然完好保留的自然环境和建筑进行保护;对林盘聚落空间形态及产业结构进行整合,在林盘林外景观、林内特征、林盘结构层次、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8]充分考虑旅游者发展变化,根据他们的动态需求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设计不同的主题林盘、旅游产品,构筑川西林盘生态旅游的品牌,形成不同特色的林盘聚落,不断完善林盘功能,促进乡村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及整个川西地区的全面发展。

3.2.2优化林盘景观,提升林盘品质 在林盘景观单元中,综合利用农田、林地、道路、水体等景观要素,对林盘景观资源进行生态评价,借助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布局模式,形成不同的生态廊道。生态系统的林地是林盘保护的基本内容,传统的川西林盘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与周围的耕地、水系等和谐共生。将现代农业生产与传统农田景观相融合,构建农田生态保护带,打造道路、滨水等景观,形成丰富的农业景观系统[5]。同时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旅游者的需求,立足林盘文化创意开发各种林盘特色的生态旅游创意产品,营建体验农事活动,展示农耕文化的公共开放空间,强化特色地域文化。

4 结语

研究川西林盘的社区发展与景观保护,不仅是为了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是为了让绿色发展得以落实,让古老的农耕文明融入到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中来。林盘作为川西乡村社区极具代表性的景观,在开发和规划中不仅以经济效益作为出发点,更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保留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爱护,努力探索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延续林盘,才能真正体现林盘的价值和意义。在当前生态文明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下,对川西林盘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发展,有助于改变千村一面的乡村形态,构建田园乡村现代林盘。

猜你喜欢

林盘川西景观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景观别墅
大邑开启乡村振兴“林盘+”模式
火山塑造景观
岁月尽川西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论林盘
川西林盘文化的乡土美学意境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