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专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发展现状及引导策略

2018-07-25王丹

科教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情绪智力

摘 要 文章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问卷对8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幼专学生的人际情绪智力发展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访谈,收集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感受及处理方式,深入探讨适合的教育引导策略。结果显示:幼专学生人际情绪智力总体发展水平良好,其中人际感知和体验能力发展水平在中等以上,相对较好,表达评价、调节控制能力相对较弱。90后大专生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得她们的生活、交往、文化、情感等都需要在教育中格外重视。

关键词 情绪智力 幼专学生 人际情绪智力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82

Abstracts In this paper, 865 college students were surveyed by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 on interperson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young students, and to conduct targeted interview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collect some students' emotional feelings and treatment method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strategies of education guid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interperson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was good, among which the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 ability developed better, and the expression and evaluation were relatively weak. The special growth environment of the post-1990 generation makes their lives, contacts, culture and emotions all need special attention in education.

Keyword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pecial young students; interperson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大學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膨胀时期,她们渴望交往、渴求理解,人际交往的要求更加强烈,人际互动情境比较复杂,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她们身心发展的影响也更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降低人际交往的挫折感,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恐惧,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同时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获得感情寄托和心灵慰藉。现代家庭教育的期许以及社会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大学生急切要求自我独立,由于情绪和认知发展不成熟、不协调导致情绪易冲动,且波动较大,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对个体人格的发展和思想的成熟产生不良影响。[1]所以关注大学生对人际情绪的感受和认知,掌握她们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疏通,不仅对她们人际情绪智力的发展有利,更有助于她们个人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对她们人生的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根据研究生毕业论文编制的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问卷的思路,结合幼专学生的特点进行问卷修订,后对90后幼专大学生的人际情绪智力发展情况进行实证性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探讨能为90后幼专大学生的人际情绪智力发展提供一些有所助益的建议。

1 人际情绪智力概念

对人际情绪智力的研究既属于人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方面,也属于情绪智力研究的一个方面,是人际关系中指向情绪情感的部分,情绪智力中指向情绪情感的人际部分。人际情绪智力是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对自己或者交往对象产生的情绪的认知、协调、整合和调控的能力,其作用是通过感知和体验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情绪,经过表达和评价形成客观的人际认知和判断,对消极情绪进行积极调控,使其保持在交往双方能够接纳的范围,以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交往继续进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人际情绪智力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基础的人际感知和体验能力(即感知与体验能力),中间层次的人际理解、表达和评价能力(即表达与评价能力),以及交往中需要的高级的移情、合作与协调能力(即调节与控制能力)。

基于以上理解,结合人际关系以及人际智力的概念,根据“情绪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中对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同时为了问卷编制的可操作性,得出人际情绪智力的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

人际情绪智力的概念性定义:加工和处理交往过程中自己或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能力。

人际情绪智力的操作性定义:感知和体验、表达和评价、调节和控制在一定交往环境中自己或他人的积极或消极情绪、情感的能力。[2]

2 幼专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发展现状

2.1 被试

郑州幼专学生865名,其中大一学生350人,大二学生300人,大三215人。女生850人,男生15人,独生子女287人,非独生子女578人。大一大二为在校就读学生,大三为在幼儿园实习的学生。

2.2 研究工具

根据研究生毕业论文自编的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问卷,结合郑州幼专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修订,最终得到郑州幼专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问卷调查表。该量表共43道题,其中2道测谎题,包含感知和体验积极情绪、感知和体验消极情绪、表达和评价积极情绪、表达和评价消极情绪、调节和控制积极情绪、调节和控制消极情绪六个维度,采用五级对称评分法,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2.3 调查结果

2.3.1 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发展总体状况

问卷共包含43个题项,其中三道测谎题,实际用于测量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的有40题,按照5点计分的方式(1、2、3、4、5),满分为200分。本研究所取的郑州幼专大学生样本,其人际情绪智力总分在102~178之间,全距为76,平均分为142.373,标准差为13.201。从整体来看,分数略呈正偏态分布,偏度系数(skewness)为.186,各个维度间的差异较明显。这表明幼专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发展总体水平良好。为了进一步验证问卷测验结果,通过对被试进行集中访谈发现,在感知和体验自己和她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情绪情感能力上,62%的学生表现较好,但在表达评价自己和她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情绪情感能力上,只有37%的学生能够做出基本判断,在调节和控制自己和她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情绪情感能力上,大部分学生感觉力不从心,仅有19%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冷静、理智地处理,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是学生干部。同时,有43%的学生出现“交往倦怠”,她们表示不愿意费心思去经营所谓的同学关系、朋友关系。

总的来说,幼专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良好,但不同维度的能力表现出不平衡的特点,这可能与人际情绪智力不同维度能力发展的早晚和难易程度有关。人际情绪智力由基础的感知体验能力(人人皆能感受)到表达评价能力(部分人能够表评),再到调节控制能力(很少有人积极调控),难度是逐级递增,且越来越不易操控。所以,就幼专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发展的整体状况来说,基础的感知和体验能力发展是最好的,也符合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次是表达和评价的能力,虽然不是很好,但与这一维度其他性质高校的平均发展水平来说,相对较好。而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发展相对较差,可能与大学生尚未深入体会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有关。总体发展呈现的这种状况一方面与人际情绪智力不同维度能力发展的先后有关,另一方面与大学生的交往经验和教育背景有关。

2.3.2 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

由于问卷调查中男生人数偏少所以没有对性别进行差异性分析,经过个别访谈,男生普遍表示同学间关系很好,交往很轻松,不存在因为人际交往导致的情绪不良。这可能是和幼专院校男生较少,他们更多地以自己男子汉的身份谦让女生,不过多计较。而青春期的女生也秉承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对男生的交往态度更加宽容,更倾向于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异性面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在年级上有一定差异,其中大一和大二,以及大二和大三年级没有显著差异,大一和大三学生的人际情绪智力发展差异明显。这和之前在本科院校的调查结果有一些不同,原因可能是幼专的学习内容和学制安排与本科院校有较大差异。经过与不同年级的辅导员、任课老师交流,她们普遍表示,有很多人际情绪智力高、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在刚入校的时候就表现出积极的交往态度,对周围同学很友好,比较关注自己的言行对周围同学的影响,这些学生往往会成为班级的班委或年级干部。经过一年学习与磨合,同学之间相互比较了解,也找到了和自己性格秉性相像的朋友,展露自己的真性情,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更加的自然随意,对她人情绪的感受和自我情绪的控制可能有所减弱,所以大二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反倒是大三下园实习后变化较大,开始有意识的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注重同学间的友情,再加上面临毕业,同学间的分离,让她们更加愿意以积极、乐观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同学。

大一新生比较在乎和同学间的关系,她们希望自己周围的同学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和自己交往,喜欢自己,但却不愿自己做出让步或者以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交往关系,交往方法和技巧还有些不成熟,他们更倾向于抱怨自己的同学不尊重、不理解别人,没有努力想办法改变同学间不愉快地交往,不和谐的关系,不满意群体居住。大二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际交往风格,再加上交往环境和交往对象之间熟悉程度的增加,使得她们已经有了固定的交往群体,每个人的交往风格也被交往群体所熟知,相互间更能够以宽容和理解态度对待。即使同学间有矛盾也能够通过自己主动解决或者同学间调节的方式解决,她们中有部分在班级或者年级中扮演着引导者、调和者的角色,通过实际的锻炼和自身的成长,已经能够较敏锐地觉察交往过程中同学情绪、情感的变化,并能够及时地调整交往方式,以此改变因交往产生的不良的情绪感受。但仍然有少数同学存在由于人际往问题导致的身心焦虑,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多的關注和引导。大三学生人际情绪智力较大一大二年级有明显的提高,进入社会,逐渐发现没有人甘愿做她们情绪宣泄的对象;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有了体验每次发泄不良情绪时带来的损失,这让她们不得不更加关注自己和交往对象的情绪变化,积极主动地使用人际交往技巧去应对和调控不同人际环境中可能产生的情绪。同时工作岗位的要求,需要她们时时关注幼儿的身体及心理状态,与家长沟通较多,她们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在与孩子和家长交往时的情绪表现,以便于自己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大三的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得分较高,也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教育引导对策

人际情绪智力作为能力大家族的一员,短期内会相对稳定,但通过学习,积累经验会有一定的提高。对于可塑性较强的人际情绪智力来说,在大学期间加以培养是可行并且有效的。结合幼专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发展的现状以及不同年级人际情绪智力发展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专门性、针对性的引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升:

3.1 正确认识自身情緒

大学生已经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感受、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识别,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的交往中感受她人的情绪情感变化,这些自我理解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只有正确认知自我情绪才能更好地在人际交往中发挥其积极作用。[3]幼专大一学生有经过高考压力后的轻松愉悦,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有升入大学的自信又有同学间比较产生的自卑;同时没有考上更好的学校,以及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等原因又让她们感觉失望和遗憾。这些情绪都会在交往中被环境或者她人激发,要引导她们积极感受交往中产生的各种情绪,直面情绪给自己和他人产生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调整认识、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自身对于不良情绪的主观感受。只有学会感知自身的情绪,才能进一步学会情绪管理、情绪利用和管理她人的情绪。

3.2 合理调控自身情绪

在正确感知自身情绪的基础上,大学生还应学会自我情绪管理,掌握有效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手段。大一学生倾向于采用极端的方式体会和表达自身的情绪,有的过多压抑自身的不良情绪,有的则是无原则地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刚入校的大一学生,教师要特别关注来自农村的、家庭贫困的和外在形象不佳的同学,引导和帮助她们适当地自我放松,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积极地进行自我暗示,不被自我反省的情绪感受所困扰。同时多给大一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交往环境,构建互相了解、互相交流的平台,如破冰游戏或者联欢活动等,让她们有机会全面地展示自我,也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身边的同学。随着教育引导和同学间交往的深入,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将内省式情绪感觉和表达的方式转化为同学间相互倾诉,相互安慰。到了大二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更多的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她们通过自身的适应方式找到了自己在学校、在集体中的位置,即使偶尔在交往中遇到挫折产生不良情绪,也能通过自身的方式处理好。此时,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学生掌握和使用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如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力、反向思维、幽默解嘲等,从而达到全面提升个人素质与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开放、宽容、豁达的人,温和平静地看待和处理交往中产生的各种情绪。

3.3 将人际情绪智力教育融入隐性教育中

人际情绪智力的操作维度既有外显的行为成分,又有内隐的认知成分,所以学校要选择多种教育手段,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当然,除了努力在教育引导中培养大学生的人际情绪智力外,还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发展的实际状况,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造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的人际情绪智力水平得到实际锻炼和提高。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讲座,举办谈心谈话和人际交往案例分析活动,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结合现实情景模拟交流过程,同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移情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同交往情境中他人的情绪感受,设身处地地思考,反思调控方法,使大学生的情绪感知、情绪表达和调控、人际交往等能力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切实提高他们的人际情绪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基于压力与应对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03.

[2] 王丹.大学生人际情绪智力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7.

[3] 林茂,刘宏伟.大学生情绪智力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6(5).

猜你喜欢

情绪智力
接受式音乐治疗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分析
保险业师徒关系对营销员销售绩效的影响研究
情绪智力培养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分析
浅谈情绪智力理论对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农村初中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情绪智力、情绪调节对锻炼投入的影响:一个中介效应模型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基于WLEIS情绪智力测验的IR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