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教学模式探析

2018-07-25高平

科教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记叙文文本课文

高平

摘 要 记叙文这类文本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来反映实际的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文章样式。这种文章样式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淡化文本的“理念”。对于记叙文的教学,课标中只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这一点点与记叙文相关的内容。但是在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单元一直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记叙文的教学。

关键词 记叙文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4.065

Abstract Narrative essay is a style of article that reflects the actual life and expresses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author by way of narration and description. This style of article has wide social practical value and is represented by diversity.

The "Standard of Chinese Curriculum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downplaying the text. With regard to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narrative writing, there are only a few parts related to narrative writing in the course of reading, such as "understanding narrative, description, explanation, discussion and lyrical expressions". But in Chinese textbooks, the narrative unit has always occupied a relatively important position. Therefore, in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we should take a new perspective on narrative teaching.

Keywords narrative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1 导入

1.1 复习导入

通过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来导入新的学习内容,在复习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能把两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在进行复习导入时,学生应该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以及一些知识基础。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胡适的《我的母亲》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读一下《游子吟》,通过对这首诗的复习,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1.2 设置疑问导入

设置一个疑问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探索课文寻找答案的热情。这样做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教材。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台阶》的教学中,导入时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与《背影》一样,这篇课文也是写父亲,写儿子眼里的父亲。他的父亲生活和劳动是什么样子的?他的追求是什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带着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

1.3 设置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这种导入方式同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同时,设置悬念这种导入方式,也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增强教师自身讲课的吸引力,如果运用得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4 其他导入方式

其实导入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例如一首歌曲,一個故事,一个谜语等等。只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都会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

2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记叙文这一类的文章一般篇幅较长,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阅读文本,这无疑是在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而且也影响到教学进度,因此,一定要采用让学生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就接触文本。课前准备就是让学生们进行课文预习,预习什么,怎样进行预习,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明确的要求并且给予相应的指导。否则,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及个人的经验来看,学生的预习必定只会是走一个形式。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可以留以下预习任务:整理新课的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以及写作背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主要的人物和情节(可以给学生们一个固定句式,例如:什么人在什么情况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抓住文章线索以及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当然这些预习作业同样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总之,无论留什么样的预习作业,教师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使预习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

3 朗读体验

记叙文是一种非常适合朗读的文体。朗读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个性,体会到语文的快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当朗读进行到一种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时,就会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分角色朗读、范读、比赛朗读等等。朗读教学也需要根据当时的教学来选择方式,一般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来说,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然后再找学生进行朗读。除此之外,在我看来,分角色朗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体会角色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学生进入了角色,用角色去体味课文。体味生活,体味人生,通过这种方式,课文中的情感就会被落到实处。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学生正确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4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就是对文本进行综合、全面的理解,通过阅读来掌握文本的脉络,把文本中的各种细节都梳理清楚,让这些在个人的脑海里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

一篇文章结构的基础就是思路和脉络,结构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明确要素,掌握线索,对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理清文本脉络以及作者思路有很大的作用。记叙文通常是根据叙述对象以及时间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来写的。分析记叙文结构,要先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而且一定要想明白他们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做来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找出主干,掌握文本结构,梳理作者思路。

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的《阿长与〈山海经 〉》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找一找记叙文的六要素,让学生了解一下文本都写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找出线索,梳理文本脉络。记叙文的结构类型主要包含纵向结构、横向结构、纵横结合式结构。纵向结构是以时间的顺序或者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横向结构就是按照空间场景的变换或者一事情性质的分类来写文本。纵横结合式结构是时空交错的结构方式,能让文本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情节有更多波澜。记叙文的教學,根据不同的文本,进行不同的分析,抓住文本特点来进行分析。

4.1 把握文章精髓,揭示深刻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基本思想,在记叙文文本中占据中心位置。在记叙文的教学中,通过把握文本主题,可以训练学生的一些相关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一些素养。

例如在对《项链》这一课进行教学时,作者结尾才让一味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而深受其害的女主人公知道了自己耗费了十年青春与艰辛赔偿的价值36000法郎的钻石项链,不过是一个赝品,最多价值500法郎后,全文戛然而止。这个结局带给学生的感想是不一样的,这个结局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作为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结尾说明了什么?项链的作用是什么?象征着什么?通过这些讨论,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题。

4.2 讨论表达方式,提高读写能力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叙述、描写为主,以议论、抒情为辅。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一些实际情况来做具体的分析,真正了解每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应用。

4.3 体味遣词造句,品味语言韵味

高尔基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学习语言是记叙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那么生动形象就是记叙文语言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文章大都通过一些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一些句式和很多修辞的综合运用,让语言变得生动活泼,充满形象性。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体味语言中富含的韵味,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5 重点内容分析

5.1 重点词语分析

重点词语是什么?重点词语就是作者在叙述人物和事件的时候,能够体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为文章中心作出贡献的那些词。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描写父亲去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时所用到的词语,通过那些词,我们既能看出父亲的形态,又能看出作者对父亲的那种爱。

5.2 重点句子分析

根据作者在叙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侧重,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地方,牢牢把握那些句子,这样会对揣摩作者的想法有很大的作用。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5.3 重点段落分析

重点段落是什么呢?重点段落就是文章中突出描写对象的段落或者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些段落一般是一篇记叙文的关键内容,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这些内容和作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6 质疑探究

质疑思维,就是释疑、解惑、求真。宋代学者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质疑是一种双向活动,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决定了教,教是为了学。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目标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会学,让学生成为课上的主人,指引学生进行追问、深层挖掘学生的能力。例如七年级上册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或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文章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都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以这个作为题目?围绕这个题目,文章讲了什么?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法师来解决疑惑和困扰,最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求真。

7 知识的延伸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还要透过教材,找出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从课堂上吸取养分,把握知识,在生活中真正得到体验,升华自己。

学完一篇课文以后,最好的迁移方法就是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感触最深或者对自己最有启发的内容,写一下“精彩瞬间回顾”,要求题目自拟,抓住一点,不要思考其他方面。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者是课后进行仿写,这样是做到学用结合,使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无疑是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的,希望通过每一步的合理运用,是学生能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中不断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使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堂真正走向“高效”。

猜你喜欢

记叙文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