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视角下提升物业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研究

2018-07-25周广竹

科教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验式实践能力

周广竹

摘 要 随着企业对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要求有工作经验,希望学生能够“上手快”,现行的传统的课程讲授方式已不能达到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果这一情况不得到改变,那“毕业即失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就无法得到解决。所以,以体验式的视角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早地更多地以不同形式接触企业,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 “上手快、后劲足”的人才。

关键词 体验式 物业管理专业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48

Abstract As companies demand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graduates, they are particularly required to have work experience and hope that students can "get up to speed quickly".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method of teaching course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companies and society for talents. If this situation does not get Change, the "graduation that is unemployed", "the employer cannot find the right talent" the contradiction cannot be resolved. Therefore, we actively innovate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 from an experiential perspective, so that students can contact the company in different forms earlier, become familiar with future jobs, and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ultivate more "quick and prosperous" talents.

Keywords experiential; Property Management; practice ability

1984 年,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 kolb)提出了体验式教学理论。他指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进行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即体验学习五步骤法。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形成了“体验式”教学法。即通过模拟某种特定环境或在指定的某个现场,组织体验者根据所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身临其境地开展某项工作或活动,通过体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和我国的提倡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相吻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学校教育和行业需求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的双尴尬境地。为解决学生到岗后偏理论、弱实践现状。鉴于此,高校通过体验式教学缩短学校专业教育和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解决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薄弱“眼高手低”的问题,能让学生牢牢地与社会、与企业以及与岗位无缝连接,成为企业受欢迎“上手快”的员工。

1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介绍

物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专门门槛相对低的专业。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3年开始首批招生,至今为止,总共学生数量不到150人,包括已毕业的学生。所开设的核心课程包括“物业管理概论”、“物业管理法规”、“物业项目管理”、“物业估价”、“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物业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制图与识图”以及“物业商业经营”等,主要是让学生全面了解物业管理的总体理论、物业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熟悉物业企业工作的主要板块,目的是让学生清晰感知和认识本专业,最终与企业无缝对接。

2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物业管理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学生“进口”难,“出口”宽

以2013级毕业生为例,招生35人,毕业34人(其中一人休学)。由于物业企业转型,开始逐步专业化、市场化,需要大量的本专业高级人才,所以,毕业季未到时,相关企业,尤其是是一些上市的物业公司就开始主动与我校接触,来学校宣讲、赞助学生活动或者做专业性的讲座,希望跟学校合作,建立長期的校企合作关系,让我校优先给他们提供本专业实习生和毕业生。甚至有企业开口就要好几十个毕业生,因为涉及到全国的业务,需要专业化人才的数量巨大,而开设物业管理专业全日制的本科学校很少,毕业生成为“抢手货”。从我校2013级物业管理专业毕业34个学生的数据看,毕业生全部就业,从事物业这个行业的学生占比60%以上,并且都是从项目经理助理、“管家”、“楼长”起步,还有学生以“种子”、后备干部被企业开始进行进一步培养。可以看出,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起步高,被企业重视。但是,这个专业的招生情况总是不如人意,每年都在30个左右,而且还有一部分调剂生,这就形成一个招生难,就业缺口大的矛盾。究其原因,就是家长、学生和社会对这个专业不了解,导致认可度低,总以为物业的工作就是“看门和扫地”。

2.2 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认可度不够

从物业企业获知,我校毕业生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基本能适应相关工作,但是,“眼高手低”的情况依然存在。有企业反映,学生的“总结、报告”都写得不错,但是涉及到具体处理与业主间的关系,或者参与项目竞标以及物业招商工作,他们就不知所措,甚至看到业主来“扯皮”就吓得发抖,不敢吱声,更不知该作何处理。这与我校课程教学是脱不了关系的,学生长期呆在学校接受书本知识,虽然理论学得好,但未接触过实际的工作岗位,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岗位将会面临自己想象不到的问题。总之,动手能力差,对实际问题的处理没有心理准备。

2.3 学生对物业管理工作不满意

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他们对现状很不满意,主要集中在: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每天都在处理琐事,比如,催缴物业费、灭四害、巡楼等,觉得自己“大材小用”。还有,需要与“不讲理”的业主沟通,常常也被业主数落和责怪,觉得自己受了委屈。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物业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遇到困难,就认为是专业本身带来的,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不足。

2.4 专业师资不足

由于物業管理是一个新型专业,开设的本科院校很少,研究型人才更是稀缺。据了解,目前只有北京林业大学每年在招研究生,也就几个名额,而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基本不从事物业方面的工作。我校专业老师都不是本专业毕业,来自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管理类的专业。虽然通过自身学习,基本能胜任教学工作,但毕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缺乏对专业的深度了解和认知,导致只能按书本讲课,由于研究不够,所以,延伸性内容讲得很少。另外,专业老师没有实践经验,不是很了解物业的具体工作和岗位能力,这也是导致学生理论强,实践弱的原因。

3 以体验式教学为指导进行改革,提升物业管理专业“魅力”

3.1 加强专业宣传,提升专业认知

由于物业管理专业是一个相对新的专业,人们对专业的认知不足,所以在报考的时候,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很少,尤其是西部学生,他们对物业专业的认识停留在“保安、扫地”这个层面,没有全方位了解这个专业。所以,第一,在高考前夕,加强宣传非常有必要。第二,专业老师要从专业角度加入到招生宣传中,用专业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第三,学生入学后,展开各种专业知识讲座,专业入门知识介绍等等,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水平。

3.2 大学四年不间断实践,增强具体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学校教育和行业需求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的双尴尬境地。为解决学生到岗后偏理论、弱实践现状,企业花费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鉴于此,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显得非常有必要。从大一开始,每个寒暑假以及周末,学生都可以去企业实践,实践可以换取学分。另外,贯彻实施“3+1实训”,即:3年在校学习,加一年在企业实训,用“双指导+模块化+实战化”的教学模式,课程实现企业和学校教师双指导、教学内容模块化、学生前往企业实战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四年不间断的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3.3 改变传统课堂,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专业

一味地进行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学生的接受度和兴趣度不仅会受到影响,而且会扭曲学生对专业、对岗位,甚至对整个行业的认知。尽管已经有相关课程在尝试“体验式”教学,如:课堂情景模拟、企业参观等,希望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做一些改变,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整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参差不齐,“体验式”教学进行得不彻底、不系统,不能切实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在我校应用型转型时期,推进“五实工程”(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实创)的全面落地显得很重要。第一,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让企业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实践,而且还可以参与课堂教学,从不同角度解读专业知识。第二,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企业参观学习,参与企业的各种项目和观摩企业举办的专业技能大赛等,全方位了解专业。第三,通过大量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了解专业,提升专业素养。

3.4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老师理论功底强,可实践能力相对弱一些。而来自企业的师资实践能力强,但理论功底薄弱一些。鉴于这样的情况学校教师通过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行业协会、团体举办的讲座、论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了解行业动态,成为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同时,通过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或担任专兼职教师。企业教师四年不间断参与人才培养任务,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到专业认知教育,到专业课程指导,到学生实践、实训、实习指导。通过校内教师培养和校外企业教师合作,最终优化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体验式实践能力
并发症体验式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体验式德育:体验什么,何以践行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