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访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瑞士制造希望携手中国制造

2018-07-25侯隽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中瑞瑞士制造业

侯隽

从体验名为Birdly的模拟飞行器,到以球幕电影的形式360度欣赏中瑞佳片;从讨论资本与互联网如何助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到中瑞区块链发展和机遇的交流……

7月3日至7日,瑞士驻华大使馆于北京举办瑞士创新周,瑞士官方和企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中国展示着瑞士制造的力量。说起瑞士制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钟表业,此外,瑞士制造还有哪些亮点?其保持竞争力的秘密是什么?中瑞两国未来在制造业领域有哪些合作空间?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进行了专访,请他揭秘瑞士制造。

“创新必须带来实实在在的产品”

《中国经济周刊》:7月10日,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瑞士连续第8年排名第一。此外,在研发支出和本地高校质量等方面瑞士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能够创造这样的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戴尚贤:说起科技和创新,很多中国人觉得它们理应被“束之高阁”。但瑞士人对创新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创新不仅仅是头脑中迸发的灵感和火花,创新必须带来实实在在的产品,并且新产品要有市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用创新”。

瑞士在人口和国土面积上算是个小国,但却是个“创新大国”。瑞士是世界上人均拥有专利数量最高、人均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数量最高的国家。在很多国际创新指数榜上也占主导地位,比如瑞士名列世界经济论坛《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榜单第一名,自2009年以来瑞士连续蝉联首位。

创新是瑞士经济发展关键的驱动力,其不仅仅意味着科技领域的创新,也意味着在制造、教育甚至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本次创新周的主题是“数字化”,为什么会选定这样的主题?

戴尚賢: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新趋势,而瑞士是这一新趋势的重要驱动力量,在诸多相关的高新技术领域承担越来越重要的领导地位,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中国科技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接纳和使用新一代先进技术最大、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因此,数字化这一主题对两国而言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中国经济不断向高端、高质量发展,在服务业、高科技、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这些刚好是中瑞两国经济互补的领域,合作空间广阔。在瑞士创新周期间,来自瑞士日内瓦州的官方高级别代表以及30多名企业家组成的经济代表团还通过访问深圳、杭州和上海,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创新战略,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中瑞合作有哪些看点?

《中国经济周刊》:在瑞士创新周现场,众多瑞士知名企业,包括雀巢、惠氏营养品、ABB等涵盖食物饮品、电器和专业消费品的众多瑞士品牌都积极展示了近年来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成果,您认为中瑞两国在制造业领域该如何携手,进行更加深入合作?

戴尚贤: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全球制造业格局和经济大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新活力,并塑造高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我想以中国人最熟悉的瑞士经典产品——瑞士军刀为例来讲,瑞士军刀并非一成不变,每一年由于生产工艺的更新以及对产品不断的雕琢,每一年瑞士军刀都在不断提升它的品质。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向“质造”和“智造”攀升,需要在工艺积淀、品牌建设、供需结构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弘扬“工匠精神”和践行创新精神必不可少。瑞士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动力同中国的发展理念和需要高度契合,瑞士制造的产品不仅以高质量著称,更以生产工艺和品质上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而著称,瑞士可以为中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而瑞士也需要向中国学习,包括保持经济活力、推动决策制定和落地速度等。

《中国经济周刊》:瑞士是金融强国,目前金融科技领域,如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非常令人关注,您认为中瑞两国在金融领域要如何加强合作?

戴尚贤:瑞士的金融体系在600年前就开始逐步建立,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数十代人的努力为瑞士金融业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这是瑞士数百年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也使瑞士金融业形成了一套较为谨慎的管理方法。

区块链等新技术无疑可以促进金融业更好地发展,中国目前在许多金融科技领域,比如在线支付等方面处于全球顶尖水平。我们同为拥有良好传统和创新禀赋的国家,应该“强强联手、互相借鉴”,携手在创新强国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瑞士积极参与了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其中吸引瑞士的地方是什么?

戴尚贤:瑞士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好朋友,所以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很感兴趣。“一带一路”倡议为向包括瑞士企业在内的西方企业提供了诸多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和职业服务、先进制造业以及运输和物流行业等领域。瑞士作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也会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的投资决策、融资以及执行等过程中。

我们相信在中瑞两国的外交关系达到“黄金状态”的情况下,瑞士和中国会在不同的方面和维度探寻双方合作和交流的领域,中国和瑞士的合作关系不仅非常健康,而且越来越深入。

责编:陈惟杉

猜你喜欢

中瑞瑞士制造业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新时代宣言:2017中瑞聚氨酯&中国棉纺品牌企业战略合作发布会
中瑞农场土地利用及主要驱动力因素分析
浅析中瑞饮食文化差异
瑞士镇迷阵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