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仁孝教育的渗透

2018-07-24刘永玲

魅力中国 2018年2期
关键词:孝德教育

刘永玲

仁,汉字。从人从二:从人,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从二,表示:代表数目字,复数。指“不仅是我一个人,还有我以外的很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对待每一个人。

孝,汉字。《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在中国,自古做官讲究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做人讲究光明磊落,不屈不挠。在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入侵时,涌现出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去做呢?是源发于“孝”的爱国精神。孔子要求人们要树立自己的志向,平时立身反省,行为处世遵循道理,扬名显亲,光宗耀祖,这是尽“孝”最圆满的结果。“孝”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无数爱国志士献身的精神动力。

“孝”不仅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安定的社会秩序的重要的精神支柱。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孝道为基础而展开的,发自于人的仁爱之心,以礼为它的表现形式,始于爱父母,推及于兄弟之爱、宗族之爱、师友之爱、国家之爱。只要“孝”的教育功能能够得以推广,家庭便可以和睦,人们能得以长寿,社会能得以安宁。所以说“孝”是增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基础。孝道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公民做到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人民、爱国家,多尽责任,多做贡献,在这种道德教育下,以孝德扩展仁心,抵制不正当竞争,减少犯罪,保持谦虚恭敬的态度对待他人,就可以逐步营造出团结友善的和谐环境,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

孝为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人的优良品德由孝产生,一个要成就大事的人。不教孝道,其它的品德便无从教起。因此,在公民中进行和加强孝德教育,对他们人格的自我完善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孝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普适性和时代性。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孝道教育要顺应历史潮流,把孝德中的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信守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培养公民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良好品质,增强公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代沟是一个社会问题,父母、老师、学校、社会为下一代付出了许多关爱,可得到的却是埋怨。而在我国古代,“孝”的教育发挥了重要的连接作用,“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在古人心目中,十分重视承前启后的责任和生命的整体性与连贯性,道德、宇宙、人生是一个一脉相承、物我契合的统一体系。在古人祖孙数代的那根生命的链条里,首尾呼应,家族各代人之间和社会各种人之间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些人伦理观念模糊,对父母缺乏孝道,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缺乏尊师意识,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针对这种现象,如果从孝道教育入手,强化公民对父母对国家的孝,就可以树立其社会责任心,消除代沟隔阂,成为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仁孝之道,天下兴之本。

做人立诚为本,处世守信为要。在这就要提到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翻开中华民族文化史册,“孝”如同一根纵贯线,绵延数千年。甚至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孝的会意字,由儿子牵着老人手行走。意思是人老了,行动困难,应由子女扶持。历经数千年智慧凝结,孝道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曾在修身养性、调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孝”无处不在,张尚昀,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姜庄村的大学生。200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税务学院。当年10月,他的母亲遭遇车祸造成脑震荡,引发中枢性硬瘫、癫痫等病症,彻底失去劳动能力。面对生活的不幸,5年来,他一直坚持一边打工求學,一边给身患重病的母亲治病,演绎了一个现今社会的“当代孝子”的传奇。

以孝为本,感恩传统

“孝”不仅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安定的社会秩序的重要的精神支柱。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孝道为基础而展开的,发自于人的仁爱之心,以礼为它的表现形式,始于爱父母,推及于兄弟之爱、宗族之爱、师友之爱、国家之爱。只要“孝”的教育功能能够得以推广,家庭便可以和睦,人们能得以长寿,社会能得以安宁。所以说“孝”是增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基础。孝道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公民做到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人民、爱国家,多尽责任,多做贡献,在这种道德教育下,以孝德扩展仁心,抵制不正当竞争,减少犯罪,保持谦虚恭敬的态度对待他人,就可以逐步营造出团结友善的和谐环境,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

一百八十六个孩子一个“爱心妈妈”。史金凤从收养第一名聋哑弃婴开始,十几年来共收养聋哑儿童186名,通过无私的爱心使他们重获新生,有的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有的孩子进入技工学校定向学习,有的孩子从学校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用自己的爱心诠释了一个普通的中华母亲的伟大形象。纵观今日社会上的教育,偏重在科学技术的学习,拼命地、甚至肆无忌惮的践踏着本民族的文化。不知道现代的人还有没有中国人本有的美好特性?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这没问题,而且也有必要,可功利主义必须排除,更不能放弃悠久灿烂的5000年文化。西方文化带有很强的物质文明倾向,如今的地球环境就可说明这一点,还有精神上的污染。淫风邪雨阵阵从西方吹来,我们要深度反省,所以理论道德教育一定要从幼儿开始,让美好的道德和良好的品格先入为主。

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神圣的,需要有真诚的爱与平等无私的奉献,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才能灌溉出优良的下一代,仁孝教育,托起民族的明天。

猜你喜欢

孝德教育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润物细无声”
弘扬孝德文化,倡导校园新风
让孝德教育润物有声 花开满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开发建设孝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