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院校《资源昆虫学》课程“五化一体”教学改革初探

2018-07-24常志敏龙见坤陈祥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8期

常志敏 龙见坤 陈祥盛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资源昆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模块化、知识拓展课后化、实验教学实际化、考核方式多维化等相应的教改措施,对《资源昆虫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源昆虫学》;教学改革;农林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114-02

《资源昆虫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植物保护与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中一门个性选修课程,是开展资源昆虫饲养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目前本课程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以“黑板+PPT”为媒介,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多局限于介绍资源昆虫种类、分布、形态特征等基础知识,并没有真正起到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另外,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共32学时,讲授24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而《资源昆虫学》教材除绪论外,包括工业原料昆虫、药用昆虫、食用和饲用昆虫、鉴赏昆虫、传粉昆虫、天敌昆虫等与现代产业资源昆虫在内的十余章节。若要基于教材全面讲解,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泛泛讲授,无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无法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教改思路。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

1.建议将虚拟现实昆虫教学系统(VRISE)作为辅助教学实验手段引进到《资源昆虫学》教学中丰富教学方式。《资源昆虫学》中观察现实昆虫饲养周期可能需要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利用VRISE可将昆虫饲养周期缩短至数分钟内。这样既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与直观,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满足学生在无法参与到实际实验的情况下,仍起到实践作用[2]。

2.将微课作为对重难点知识的强化插入教学课堂。微课具有传统课堂难以替代的特点[3],在课程讲述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与消化的知识,可采用微课进行补充讲解。这样既体现了重要的教学内容,又增加了趣味性。比如讲授产单宁的工业原料昆虫倍蚜时,涉及的知识点多,尤其对其异寄主全周期性生活史难以理解,采用微课形式后,详细生动地分解了倍蚜的生活史,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其繁育过程的关键技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3.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式。为了通过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的主题式学习(Subject-based learning,SBL)后,学生已具有系统知识体系,“PBL+SBL”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其综合素质[4],同时将教师从课堂灌输者变为课堂激励者。如讲解蜜蜂及蜜蜂产业时,教师可以挑选出“蜜蜂家族谁最勤劳”、“如何辨别蜂蜜是否纯天然”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课下自主查阅资料、做成PPT、分组讨论、汇报,教师进一步与学生讨论,解答疑惑。

除上述教学方式外,还存在许多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新兴的教学方式都是合适的,需要教课教师根据实际需求采用。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

《资源昆虫学》内容尽管涉及内容较多,但为了提高学生对重要及实用性较强知识的掌握,将工业原料昆虫、药用昆虫、食用和饲用昆虫及传粉昆虫等四个部分模块化,选择代表性资源昆虫,作为专题讲座形式,分为形态特征、生活史、饲养过程、产品开发等方面详细介绍。在讲述过程中,减少基础知识的陈述,把重点内容放在饲养与产品开发上,同时结合模块化内容,教师邀请相应昆虫专家来课堂授课,避免教师对某些内容认识不够深入,纸上谈兵。比如,讲授药用昆虫时,分为2次课,2小时/次,将内容模块化,选择邀请医科大学从事药用昆虫研究的专家讲授,其根据自己专业特性及生产实际,分析资源昆虫目前地域的特点、市场形势、发展前景和不足,以体现该门课程的前沿性与实用性。

三、知识拓展课后化

教学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但有关资源昆虫的知识是无限的。在课堂上培养及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如何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后积极地关注更多资源昆虫知识成为常态。其中,可将微信公众号引入课后辅助教学作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微信公众号是现代移动通讯技术中的新兴交流平台,而学生是社会新技术的追求者[5],其符合目前学生的阅读习惯。微信公众号开发的功能可包括课程预习与复习知识查询、推荐参考文献,同时推送资源昆虫其他公众号所发表的有价值信息。这种方式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提供了师生间互动答疑的平台。

四、实验教学实际化

《资源昆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对资源昆虫的人工饲养和利用、相关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过程的了解,减少实验室内的课程安排,将实验教学时间尽量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上,建议把观察资源昆虫,如家蚕、五倍子、蜜蜂、地鳖虫等形态特征压缩在一起进行,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实践与实习上。采取结合学校所在城市的情况,参观动物博物馆、到企业与养殖场或与当地的昆虫养殖专业户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实验与实习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各种资源昆虫饲养与产业过程,掌握更多的昆虫饲养的实用技术。

五、考核方式多维化

传统《资源昆虫学》的成绩评定基于实验考核与课程考试结果,该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课堂替课、课堂散漫、实验报告抄袭及考前突击、考后丢弃的现象,因此建议成绩考核方式要重视学习过程,弱化考试结果。根据学生的课堂出席情况、课堂表现、实验考核和课程期末成绩综合评定。其中课堂出席成绩占10%,课堂表现成绩占10%,讨论与多媒体课件制作成绩占20%,设计和完成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实验课程与期末考试试题考核应注重教学过程实用技术内容及知识,避免仅包括课本上的知识点。这种评分体系鼓励学生自觉学习,侧重动手实验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6]。

总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体现出成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宗世祥.《资源昆虫》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59-61.

[2]高宇.虚拟现实技术在昆虫学教学中的应用前瞻[J].长春大学学报,2015,25(02):137-140.

[3]汤永净,赵勇.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改中新模式和新平臺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01):99-102.

[4]王仁俊,温美玲,李华,赵永斌,郭海勇.高师院校生物技术专业选修课教改初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02):132-135.

[5]张耀升,罗一萍.高职家具设计课程“六化一体”教改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6,(25):162-163.

[6]赵卓,郝锡联,郑博.高师院校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