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生态视域下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8-07-24黄艳

读天下 2018年10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汉语在国际上的传播,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汉语威胁论”,阻碍了汉语在国际上的传播。在语言生态视域下,我们可以分析发现,汉语是世界语言中重要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作用,但是汉语并不是强势语言。传播是语言保持上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在传播过程中,汉语能丰富自身的语言系统。汉语的国际传播是世界语言系统保持平衡的趋势,也是汉语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汉语的国际传播是汉语与其他语言相互影响、丰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语言生态;汉语传播;传播研究

如今,国家已经正式将“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纳入战略发展的规划之中,这一政策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汉语对外的工作模式。汉语的国际传播,由从前单一的对外汉语言文化的教学发展到了汉语言文化系统性的传播。本文对语言生态视域下的汉语国际传播进行了研究,从国内汉语发展的困境、政府宣传的策略、传播的文化问题以及师资力量等四个方面对汉语的国际传播进行分析。

一、 语言生态视域下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一) 国内教育上母语意识缺失

虽然汉语的国际传播已经被纳入国家的战略发展框架和规划之中,海外汉语的传播发展也成果颇丰,但是汉语的发展在国内却并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现象。从海外汉语对外发展的状况来看,在2011年《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文章中,首次较为统计出了全球华侨华人较为明确的数字,在2007年到2008年之间已经达到了约4543万人次,而如今则已发展到约五千万人次。但是在国内,国家的大力号召、宣传以及国际上出现的“汉语潮”“汉语热”现象并没有引起国人的重视,也没有唤起国人的母语意识。早在2004年的文化高峰论坛上,我国作家王蒙就已经指出,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汉语正由于英语、拉丁语等语言的普遍使用而遭受前所未有伤害和困境,这是一次空前的汉语母语危机,只要全球华人一起联合起来,才能保卫我们的母语免受伤害。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来保护汉语,提高国民的汉语母语意识。只要国人都热爱自己的母语,对母语有认同感和自豪感,汉语才能在国际上传播得更远、更好。

(二) 汉语国际传播时遭遇的文化问题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而语言与文化之间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在国内,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母语意识缺失的现象,不仅反映出过得汉语教育的缺失,还反映出文化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发展困境。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只通过立法、政策引导等政治手段对汉语母语进行保护,而不去挖掘深层次的原因,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外热内冷”的现象还是会难以避免的发生。最深層次上,一定到让国人发自内心的热爱、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

尽管对外汉语宣传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在我国在向西方宣传中国文化的同时,国内的教育却越来越西化,丢失了许多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在加大汉语对外推广力度志气,不妨先思考一下,汉语的价值,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又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然后再思考如何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中国文化的传播,如何在各类文化活动中体现和传播的中国文化。当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光芒,一定能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和汉语言文化爱好者。

(三) 政府在支持汉语传播时要淡化政治色彩

众所周知,孔子学院是中国对外传播汉语和进行汉语教学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途径。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138国(地区)共525所,其中,亚洲33国(地区)118所,非洲39国54所,欧洲41国173所,美洲21国161所,大洋洲4国19所。在2006年以后,孔子学院的发展十分迅速,很快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2014年以后,孔子学院的注册学院就已经累计达200万人次。这样的发展速度无疑是十分惊人的,这也因此让西方许多国家对孔子学院的开办进行政治阴谋论。

孔子学院在很长一段时间由政府支持作为主导,并且在运营过程中由政府的资金支持运营,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对比各国语言推广机构的运营之后,就有学者表示,任何语言机构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都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这也是语言文化推广的特性所带有公共性决定的。孔子学院发展至今已经有接近十几年的历史,但是从发展的情况来说,孔子学院的运营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它的运营仍然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从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创办至今,孔子学院已经快走过十年的历程,但是还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它仍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支持并不仅仅是资金投入和宣传。很多学者在对孔子学院的运营模式进行研究之后,提出应该建立起一所有权威且不带政治色彩的运营机构,鼓励民间语言推广传播组织的建立,加强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和语言协调等。

(四) 培养本土化汉语师资

据国家汉办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包括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以及4000多万各国主流社会的学习和使用者。许琳曾在国家汉办公派汉语教师的一次培训活动中说到,供不应求导致,汉办如今最缺的就是教师。为了加快我国汉语国际传播的进度,让汉语走向世界,应该建立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和机构,解决汉语对外传播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的问题。目前来说,孔子学院的教师多半是来自于国内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虽然年轻、充满激情,但是想法相应的系统性的培训,不能完全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需求,这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二、 结束语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语言生态视域下的汉语国际传播进行了思考和论述,分析了长期以来汉语对外工作事业的文化困境,这些因素在深层次上组织了汉语的国际传播和发展。就目前来说,汉语的国际传播仍处于发展的开端阶段,扔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文化宣传,支持力度应该加大,但是在宣传策略上应该低调,建立起汉语教育的标准框架,培养一批优质的、本土化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莉,牛俊超.语言生态视域下的汉语国际传播[J].江海学刊,2017(04).

[2]王振顶.汉语国际传播的语言经济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06).

[3]孙晓明.汉语国际传播与语言标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03).

作者简介:

黄艳,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