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格尔的曲折学者生涯 从做家教到古典哲学大师

2018-07-24

北广人物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费希特谢林海涅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第四阶段的代表人物,也是集大成者,黑格尔的一生,基本是学术的一牛,但与康德的纯粹学者牛涯相比,还是坎坷、丰富得多。

前往柏林大学任教

1818年盛夏,48岁的黑格尔告别了海德堡,前往柏林。

金秋10月,黑格尔终于登上了德国最著名大学——柏林大学的講坛。年初的时候,黑格尔就接到了普鲁士邦文教部大臣阿尔腾施泰因的邀请函。此时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黑格尔,继《精神现象学》之后,又出版了他的著名的《逻辑学》。在德国思想界,此时的黑格尔教授已是顶尖人物了。同时,从年轻时就被攻讦的“口才太差”的毛病似乎也已“治愈”——黑格尔刚到海德堡大学时,课堂上只坐着四名听讲的学牛,隔了半年,全校四分之一的学牛都来听他的课了。

但是,接到邀请函的黑格尔教授,还是经过了极为周密的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的考量。

第一,文教部大臣表示,给黑格尔教授相当于海德堡大学两倍的薪俸,而且还允诺帮助他当选有高薪的科学院院士席位;第二,当时的柏林,已是德意志文化的中心,那里有科学院、剧院、博物馆和资料丰富的图书馆。在这个德意志最大的邦的首都,自己可望拥有更多的读者。更况,柏林大学的学术地位已经远高于其他大学,能够接替不久前去世的费希特的教席,那更是莫大的光荣。

最后,黑格尔决定接受邀请,前往柏林大学任教。

担任“编外讲师”

黑格尔在大学毕业到当柏林大学教授前,曾做家庭教师八年,做大学无薪俸“编外讲师”和教授六年,做报纸编辑近两年,做中学校长八年,又做大学教授两年……

这期间,黑格尔完成了《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第一卷等重要著作。这二十多年基本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黑格尔不断地求人介绍工作,不断地更换工作,不断地想方设法争取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尤其是提高待遇。

1800年11月2日,已经做了八年家庭教师的黑格尔,写信给他的好友谢林,希望能到大学工作。此时如日中天的谢林已是耶拿大学的著名教授,而且是耶拿知识圈的精神领袖,是公认的德国哲学继康德、费希特之后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了。正是谢林的推荐,耶拿大学校方才邀请黑格尔来担任“编外讲师”。而这份工作是没有薪俸的,只能依靠来选他课的学生交费维持生活。

一到耶拿,黑格尔就下大功夫写作并发表了一篇论文:《费希特哲学体系与谢林体系的差异》。黑格尔之所以急匆匆地发表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另一位著名人物赖因霍尔德的一个说法——哲学领域的革命已经发牛过了,谢林的著作不过是重复费希特的旧观点而已。

黑格尔认为,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谢林哲学已经超过了费希特哲学。能否在大学授课,要看能否通过教职答辩。谢林主持了黑格尔的答辩会。黑格尔顺利地通过了答辩会。

不过,答辩会上黑格尔对谢林的一段话,令今天的学人们也颇有些尴尬:“我请求您,世上最聪明的、最可尊敬的谢林教授先生,把我提纲中您所小同意的一切论点,在这里公开指出来,因为这次答辩就是为了向您请教。不言而喻,能够得到您的支持,使我感到多么荣幸。不是同时代人,也不是朋友们,唯独后代,唯独科学(因为它是永恒的)才配评价您的精神的高贵力量,评价您的精神能力。请允许我推崇您为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这一天,1801年8月27日,正是黑格尔三十一岁生日。从一个家教到一个大学教师,确实值得大高兴,只是肉麻得过了些。

写信给歌德请求帮助

三年后,黑格尔讲师又开始谋求教授一职。他写信给歌德,请求帮助:“……我深知必须阁下惠于多方面的关心,这个问题才能圆满解决。一个对我在大学中的专业做些有益工作的希望才能实现,这样我就可以独立活动,小心事事都仰仗于阁下的惠助;如蒙最高当局肯予考虑,使我不落他人之后,我将尽力图报……”

歌德帮忙了。1805年初,黑格尔当上了教授,但仍无薪俸。

后来又是歌德帮忙,谋得了仅够一位俭朴大学生半年生活费的年俸。歌德致信黑格尔说:“我本来想多搞一点,但这只能等待来日,这只不过是开了个头……”再然后,为了生计,做了六年大学教师的黑格尔,又由朋友帮忙,去当薪酬待遇不错的一家小报主编。结果,21个月后,报纸在黑格尔手里被查封关门。再然后,38岁的失业报人黑格尔,又求朋友帮忙,去当了八年中学校长,这期间又谋得了市教务会的“督导”兼职,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有所改善。

再然后,46岁的黑格尔,又求一位神学家帮忙,谋得了海德堡大学教授的职位……黑格尔的大半牛,基本就是求人、求职的大半生,而且结果大多还都不错。这其中,一方面,黑格尔确实很努力,很有才能,而且还很谦恭;另一方面,各路朋友也大多帮忙。所以,黑格尔的诸多努力基本都有了比之前稍好些的结果。但是,有—件没有实现的事,令黑格尔至死都耿耿于怀——关于文教部大臣允诺的“院士”一职,总因科学院的某些权威人士的反对,终未如愿。

学生海涅来拜访他

黑格尔的一生,确实与普通人差不太多,既不像康德那样平静如水,不也像费希特、谢林那样大起大落。但在对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的定性上,则有一个细节,实在事关重大,却又扑朔迷离,意味深长。这个细节绝对值得认真地记述一下。

1830年,黑格尔晚年的一天。

黑格尔十分喜爱的学牛海涅来拜访黑格尔。对,就是后来那位著名的诗人海涅。这时的黑格尔六十岁,海涅三十三岁。海涅说:“我对老师那句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不解。”

黑格尔对这个极有悟性的学生说:“你也可以这么理解,凡是合理的都会是现实的。”再然后,黑格尔马上又转过身来,警惕地看了看周围,结果他的心情放松了下来,因为他看到只有他的一个挚友听到了这句话,而这个人是绝对不会出卖他的……

关于黑格尔这个“怪怪”的眼神,以及后面的回答,都给海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三年后在他的那篇《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专门记载了这个细节。

这个“怪怪”的眼神和回答,对如何认识黑格尔,乃至对 黑格尔思想如何定性,都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黑格尔哲学牛涯中有两大哲学家“死对头”。他们的批判力度可谓到了极点。弗里斯教授说:“黑格尔的哲学毒菌小是长在科学的花园里,而是长在阿谀奉承的粪堆上。”叔本华博士则直接就破口大骂:黑格尔根本就是个“平庸、令人厌恶的一无所知的江湖骗子”!

不过,革命思想家恩格斯不这么看。差不多五十多年后吧,1886年初,恩格斯在他著名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开篇就讨论了这个问题。恩格斯是这么说的:“不论哪一个哲学命题,都没有像黑格尔的这个著名命题那样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 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

然后,恩格斯经过了约500字的论证后,开始总结:“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就是说,注定是小合理性的,一开始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乎理性的,就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的一切规则,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

1831年11月13日清晨,剧烈的胃疼把黑格尔从梦中唤醒,疼痛又引起了不断地呕吐……在最后一次吐完以后,他向夫人和孩子轻声地说:“现在好多了,但愿能睡上一会儿。”一天后,61岁的黑格尔教授走了。

邢大军《工会信息》整理

猜你喜欢

费希特谢林海涅
费希特知识学关于存在问题的主体哲学方案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谢林与近现代思想中的质料主义
试析后期谢林对于黑格尔的批评
海涅寄石头
海涅助人让人心安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海涅:杰出的抒情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