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7-24周海燕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8年3期
关键词:信号系统脆弱性漏洞

周海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10)

0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城市对轨道交通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已进入了高峰时期。与传统的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相比,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CBTC信号系统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度、高密度和小编组的最终解决方案,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然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2]。

1 国内地铁信号系统技术方案现状

在通信信号系统领域,地铁信号系统主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国内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因而在地铁项目中国内企业通常需要与外资公司合作共同投标,例如: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集团、法国泰雷兹、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和英国西屋公司等。在统计的62条线路中,采用卡斯柯-阿尔斯通方案的有17条线路,采用西门子方案的有19条线路,采用自仪-泰雷兹方案的有9条线路。

目前代表信号系统发展方向的为移动闭塞制式,移动闭塞制式中的ATP/ATO设备供应商主要有卡斯柯-阿尔斯通的Urbalis888、自仪-泰雷兹的SekTrac S40、西门子的TrainGuard MT和交控科技的LCF-300等。

2 轨道交通脆弱性分析

2.1 平台脆弱性

平台脆弱性包括平台硬件脆弱性、平台软件脆弱性和平台配置漏洞。其中,平台硬件脆弱性是指硬件设备由国外提供,有恶意植入问题。平台软件脆弱性主要有运维依赖国外,软件恶意后门,为了满足远程数据调试、信息收集的常规技术后门3个方面。平台配置问题包括访问控制策略不合理、口令策略不恰当、补丁更新不及时、使用默认配置、开启不必要的服务、未安装恶意防护软件和更新不及时等。

2.2 网络的脆弱性

网络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信号系统网络架构不合理,未划分安全域。生产系统所处网络未划分安全域,缺乏安全隔离和防护设备[3]。例如:各种生产系统之间仅通过VLAN的划分形式,未采用防火墙等安全设备进行逻辑隔离。一旦某台终端违规外联、感染病毒,或者发起网络攻击,将会造成网络大面积服务中断,并且无法快速地定位攻击源和感染源,从而引起地铁长时间无法正常运营。

b)网络传输采用标准协议,对数据、用户和设备的验证不充分。在系统设计初期,缺少网络安全防护设计,大量使用明码传输,极易被破译和伪造。虽然目前安全意识已提高,但仍存在客户端与接入点之间的验证不充分、数据保护不够等问题。

2012年4月对某市地铁10号线的扫描检测发现,轨旁AP隐蔽性差,安全性低,例如:广播SSID未采用任何加密机制和任何接入认证机制,对接入终端未做限制,攻击者可通过利用这些安全性较低的AP,直接接入到无线网络中,对其进行恶意攻击;而对某市地铁4号线的检测发现,其机车驾驶室车顶信号AP使用了WEP的加密方式,该加密方式极易被破解。攻击者可利用破解后的WEP密钥接入到无线系统中,对4号线机车正常运营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c)无线通信易被物理干扰。CBTC模式下的轨旁AP信标及点式固定闭塞模式下的LEU应答器在与列车通信时均采用开放的无线通讯方式,所以传输的信号很容易被干扰。假如遭到干扰就会导致ATP轨旁系统无法获得列车传递的信息,ATP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最终影响地铁正常运营[4-5]。

d)工业领域的通信设备为非自主可控产品。工业领域的交换机、路由器多数为国外品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持续外包国外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也难以保证。

2.3 管理脆弱性

管理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安全政策规范欠缺,安全意识薄弱。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安全管理有待提高。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地铁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体系架构尚未考虑信息安全问题,同时也缺乏从设计、开发、运营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安全规范准则。员工对安全的理解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行车安全方面,针对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安全意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地加强。

b)生产系统服务器未及时更新升级补丁。部分服务器已发现存在远程认证绕过、缓冲区溢出和conficker蠕虫等高危漏洞,没有及时更新,存在恶意人员利用这些已有的高危漏洞访问、甚至破坏系统的危险。

c)生产系统终端管理不完善。部分终端未安装杀毒软件或者未及时升级,未对USB接口进行封锁,发现USB违规使用的痕迹。若USB设备带入病毒,则可能大面积感染整个系统设备,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营。其次,还存在终端安装了非正常工作需要的软件,用户名和口令张贴于显示器等问题。

3 安全威胁与风险点分析

3.1 当前不可抗拒的风险

a)关键设备软硬件的非常规后门。信号系统关键软硬件设备是国外产品,国外生产厂掌握其核心技术,存在非常规后门的风险。然而国内尚无完善的检测手段对关键设备软硬件的后门进行检测,当出现国与国对抗时,此类风险将是轨道交通行业最大的风险。

b)关键设备的运维风险。目前在系统维护等方面也严重依赖国外厂商,几乎无自主维护能力,而国外持续外包服务的可靠性难以保证,若国外厂商停止服务,将导致设备无法更新和维护。

3.2 可规避但需付出较大代价的风险

a)安全体系设计风险。在设计轨道交通的过程中,尚未充分地考虑信息安全的问题,缺乏设计、开发、运营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安全规范准则。可通过标准制定[6]、政策扶持等手段,引导设计方、技术方案开发商加强产品的安全设计开发。

b)平台软硬件自身的漏洞。随着技术的发展,软硬件平台自身的漏洞日益浮现,应致力于已建成的平台软硬件漏洞挖掘,及时打补丁升级,或增加安全设备来提升其安全可用性。

c)常规技术后门的风险。针对轨道交通各系统存在技术后门的问题,可以从管理上做出要求,在验收时要求删除生产过程中用于调试的功能,杜绝常规技术后门的存在。

d)网络防护。可通过加装网络安全装置,更改网络配置,提高网络管理水平等来实现。

3.3 立即可规避的风险

通过常规风险评估检测出来的风险,大部分都属于立即可规避的风险,例如:平台配置漏洞、管理漏洞等。此类风险可通过加强系统、应用和网络上的防护水平,提升管理要求,落实管理制度等方式来进行规避。

4 轨道交通信息安全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发现的信息安全问题,着重从国家层面和运营建设单位方面考虑,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如表1所示。

表1 轨道交通信息安全对策建议

5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有着重大的影响,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使得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急需解决。国家、行业和建设运营单位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制定新政策、新规范,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保障运行安全。

猜你喜欢

信号系统脆弱性漏洞
漏洞
LTE-M在地铁信号系统中的应用
SmarTram型有轨电车信号系统
跨座式单轨与中低速磁浮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三明:“两票制”堵住加价漏洞
漏洞在哪儿
信号系统一体化的探讨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