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的高雅艺术

2018-07-23涂波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欣赏者高雅供给

摘 要: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然发生了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物质需求的增长,在文化与精神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远的愿景。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入手分别解决问题,最终化解这一矛盾,这一矛盾主要集中于供给侧问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雅艺术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文化、艺术的关系

从宏观角度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的方式推进生产结构调整,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以及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同时提升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度,提高全要素生产能力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1]

从文化与艺术的角度而言,文化产业方面的矛盾和经济生产方面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根据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即艺术创作,艺术的生产者决定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催生艺术鉴赏,也就是欣赏者与市场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会反作用于艺术的生产者,最终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一个循环系统。艺术的供给侧正是艺术生产者,即艺术相关的工作人员,而艺术的需求侧则是艺术的欣赏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想要解决文化产业方面的供需矛盾,需要从艺术生产者和艺术欣赏者的供需两面来看问题。

2 中西方高雅艺术渊源的区别

中国的高雅艺术本身与西方的艺术在起源上就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艺术最初兴起于草根阶级,逐渐扩大影响力,完善自身,最终演变成今天的西方艺术。例如,戏剧一开始起源于市井,内容也粗俗无比,一开始虽有雅典时期的基础,但经历了黑暗时代的洗礼,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重新发展,直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莎士比亚的出现才将戏剧艺术推向了上层社会。中国的高雅文化一开始主要的面向群体是上层社会,因此高雅文化的设计本身就考虑到了上流社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求。例如,京剧的诞生就源自四大徽班进京,而昆曲也诞生在当时经济文化水平与人文素养极高的苏州城。欣赏高雅艺术对欣赏者本人的素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在今天看来,中国的高雅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怎么去发展和传播中国的高雅艺术,以及怎样使更多的人來欣赏中国的高雅艺术。

3 对我国高雅艺术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下手。首先,从艺术的生产端入手,需要了解什么样的艺术是人民群众心底最想要的艺术,而只有真正了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创作出真正紧扣人民心声的作品,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放在首位,同时也要保证供给的质量,确保所供给的艺术产品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例如纪录片《国家宝藏》,摆脱了过去单一的说教模式,将对人民有益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爱国主义文化内涵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了出来。高雅艺术的传播也可以运用这种模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再采用过去以偏向于理论的说教为主的传统传播方式,而用一系列与时代接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受年轻人欢迎的形式去传播。去除一些繁复的理论知识,照顾那些未曾涉猎过这些领域的观众,寓教于乐,使其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些艺术形式。同时,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台—观众”二元化渠道,通过多方渠道形成合力。例如电影和电视平台,以及近两年兴起的自媒体网络平台,最后就可以形成一种社会话题,由此演变成一种新时代的社会思潮,最终使中国的传统高雅艺术更广泛、更全面地为人所知。

其次,应当减少低端供给和不良文化供给,这也是对整个文化产业结构的一次重塑。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在各种信息的包裹之下,而各类信息良莠不齐,人们很难从海量的低端文化中筛选出优秀有益的文化产品。正因如此,我们应当推动高雅艺术走出去,为世人所知。而这个“走出去”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推动中国的高雅艺术从较为小众的文化走向社会,可以从教育着手,着力推动中国的传统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这个校园不单单指大学校园,也不是仅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选修课程来进行,而是将其作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全程推进,与音乐课、语文课、美术课相配合。音乐课不但可以教授一些戏剧,还可以教导一些中国传统器乐的演奏技巧;美术课上可以教授一些中国古典美学知识;语文课不仅仅要讲诗词,还要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形式去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中国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并喜爱中国的高雅艺术。另一方面,推动中国的高雅文化走向世界,这也符合当今中国建立文化强国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求,同时也是对高雅文化发展最好的促进方式。这同样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上的音乐节和各类音乐赛事,将中国的高雅文化传播出去,使国际社会能广泛而全面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在国内开办一系列音乐节,并逐渐规范化、规模化,逐步扩大影响力,将世界眼光更多地集中到中国,聚焦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上。

从需求侧来看,首先我们应当通过供给侧的一系列改革,由外向内地对人民群众的审美视野和审美需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方面的需求侧问题与经济和社会生产方面的问题不同,文化方面的需求侧问题更多地暴露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问题,即“别人看什么我就要看什么”,和“别人给我看什么我就看什么”,即一种被动的状态。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通过供给侧的主动改革带动需求侧的被动变化,推动高雅艺术的传播和发展,用高质量的作品吸引更多的欣赏者,最终让广大群众化被动为主动地去欣赏高雅艺术,走进画廊,走进剧院,发自内心地去欣赏。群众有了需求,艺术创作者才有更大的创作动力。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市场端的问题,社会效益应当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社会效益要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做到精益求精,用精品吸引观众,保证有利益收入的同时,通过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剧院,发自内心地欣赏作品、接受艺术。例如,可以采用音乐会的形式,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高雅艺术活动,另一方面,缓解了艺术从业者的生存压力,为其提供一个向上的平台,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机会进行艺术创作,推动高雅艺术的传播。

4 结语

我国高雅艺术的供给侧改革应有一个体系化的设计。首先,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在各等级教育过程中,配合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系列中国高雅艺术基础知识,让人们对中国的高雅艺术有一定的基本认识和一部分相关知识,使人们更好地欣赏高雅艺术,并吸引高雅艺术爱好者。其次,举办一系列音乐赛事,一方面,激励广大群众参与高雅艺术活动,另一方面,有助于对高雅艺术相关领域人才的甄选。与此同时,在各类媒体平台通过高质量的、可以吸引观众的各类节目和影视作品对高雅艺术本身进行宣传。最后,通过周期性的音乐会和音乐节,给予相关人才展现自己的机会,也为欣赏者提供满足自己欣赏欲望的渠道。在宣传高雅艺术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带来相应的收益,这也是对艺术活动的一种有效激励。

参考文献:

[1] 鲁言.牵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J].理论学习,2016(09):60-61.

[2] 宋玉.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设计,2018(23):97-99.

[3] 徐运保,曾贵.大数据战略下我国创意产业业态创新路径探索——基于新经济内涵嬗变视角[J].理论探讨,2018(06):108-114.

[4] 康虹.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新策略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88.

[5] 黄德俊.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竞争策略研究——以理论模式“钻石模型”为视角[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04):40-47.

作者简介:涂波,男,文学硕士,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从事钢琴艺术、音乐文化与产业研究。

猜你喜欢

欣赏者高雅供给
留出想象的空白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
完美 品味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