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理念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2018-07-23杨俊玲高志红蔡彬娜罗文枫钟瑜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

杨俊玲 高志红 蔡彬娜 罗文枫 钟瑜

摘 要: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具有乡村特有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以及为人类带来的长期效益,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分析了韶关始兴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形环境特点,介绍了总甫村的现状、项目概况和规划定位,进而提出了关于总甫村的规划内容,详细表达了在“美丽乡村”理念指导下将总甫村当地特色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总结了所采用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论述了总甫村的湿地景观设计、建筑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和乡村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重点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美丽乡村”的理念赋予了新农村建设新的内涵和新的启示。良好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能够为改善农村环境、实現对乡村各类资源的合理生态最大利用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总甫村的景观规划设计正是在国家振兴乡村的大背景下,以美丽乡村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初步探索性研究。

1 韶关始兴的地域文化特色

韶关始兴作为粤北第一古郡,有“中国最美小城”之称,这里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建筑、语言、饮食、民俗等客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交通要冲,韶赣高速公路、赣韶铁路、国道G323 线、省道 S244 线贯穿全境,交通条件优越。便捷的交通条件将极大地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始兴县名优产品资源丰富,有中国枇杷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石斛之乡等“国字号”名片,是始兴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几大亮点。

2 总甫村的项目概况和规划定位

始兴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居北江上游、浈江中游地带,东与江西全南县相连,南与翁源县毗邻,西与仁化县、曲江区交界,北与南雄县接壤,扼粤赣公路要冲,是典型的粤北山区县,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自然条件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较小,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始兴县太平镇总甫村是抗日革命老区,民风淳朴,下辖14个村小组,共426户,1753人,占地面积约12公顷,位于始兴县西部,距县中心16公里,与江口村、水南村相邻,毗邻仁化县周田镇谭屋村。浈江河贯穿其中,水利资源丰富。该区域交通便利,国道323线与省道S244线贯穿全境,墨江和浈江两河交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四通八达。总甫村地处山丘地带,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具有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9.6°C,最高温度38.4°C,最低温度-3.5°C。土壤为黄壤、水稻土。黄土壤土层较薄,但是有机质含量高,适宜果树和树木生长;水稻土发育的土壤较深厚,地质适中,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利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以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为依据,总甫村的规划定位是将村庄营造成一个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乡村小镇,逐步建设成一个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体验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美丽新农村,目的是改善总甫村村民的居住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总甫村的规划设计从村落原有形态入手,充分挖掘村落景观塑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景观素材、节点元素、空间位置及空间肌理等,从而构建完善的温馨乡村空间格局。依据实地考察,该村的规划建立在客家文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优化村民生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滨水绿地,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3 规划内容

针对总甫村现状,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通过优化乡村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塑造总甫村风貌特色。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展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推动乡村环境协同治理,以清理农村垃圾、提升村容村貌和产业融合为主攻方向,通过景观规划,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引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推进共享共建,构建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3.1 总甫村现状

总甫村为新村。村庄建设用地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适宜,村民住宅建筑和内街道较为整齐。公共建筑、公用设施缺乏,绿化面积、公共活动空间面积较小,社会服务设施还需改善。村中房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村内街道为格网建设分布。

与很多农村一样,总甫村也存在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原有的水塘和水系流道由于缺少规划成了垃圾堆,没有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用于村民休憩娱乐的绿地与场所略有缺失。村内干道绿化薄弱,村内部分道路未硬化,行车不便,整体环境景观较为僵硬,沿途景观层次不够丰富。

3.2 规划思路

总甫村规划设计以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为依据,以韶关历史文化精髓、韶关特色文化艺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主体来构思,强调生态,注重该村原始的生态功能,延续乡村景观和本地风俗民情。在韶关历史中,客家文化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村庄的建设中,应当把客家文化融入其中,在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的前提下,丰富乡村的景观特色。

总甫村在产业方面上以农业为主体,总甫村主要种植杨梅树和油茶,并具有产业链,虽然并不完善,缺口甚多,但通过改善杨梅等主要种植的农业产业链,可升华产业模式,延长产业链,强化多种产业效力功能。在技术方面,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调整,增加新兴元素,引入温室大棚这一农业设施,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带动该村产业链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提升。

3.3 规划设计手法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在一般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中充分结合乡村这一特点,科学合理地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并利用當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对乡村旅游进行合理开发。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中王云才提出了7大原则:一是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二是保持自然景观完整性和多样性;三是保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四是保持斑块合理性和景观可达性;五是资源合理开发;六是改善人居环境;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1]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在改善并保护农村环境、农村景观特色的基础上,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村民以及游客开展各类活动的需求,整体规划设计主要围绕“以人为本”的主题展开,因地制宜地创新,遵循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并强化当地的原始景观特征,植物作为最能体现当地环境特色的景观要素之一,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其易于成活,节约成本,又具有自己的乡土特色。利用当地的资源、特点进行乡村旅游规划,为当地村民提供可持续的经济财富,以达到生态性可持续的乡村景观规划。

3.4 规划设计重点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村民的各类需求,同时也进入了城市居民的视野,久居都市的人们有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总甫村优势,充分利用乡土自然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在创造优美的乡村景观的同时,提升总甫村的独立造血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总甫村的规划设计将重点围绕湿地景观、建筑景观、植物配置和乡土特色发展展开。

(1)湿地景观设计。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地理形式,有着净化空气的作用,被美誉为“地球之肾”。从湿地的定义可以看出,湿地不仅仅包括沼泽、河滩,还包括湖泊、稻田、鱼塘、滩涂等等,呈水陆相毕的形式,共生共存。这些形式的湿地存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被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等活动。[2]而总甫村所在区域内的湿地却是被许多人忽视甚至是变成生活生产污水以及垃圾的倾倒处。因此,对于湿地的景观规划势在必行。湿地景观的整体规划设计采用自然式规划,旨在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观赏、休憩、娱乐和科普的场所。

道路设计作为“乡村湿地”景观规划的“枝干”,起着连接和指引的作用。道路铺装运用鹅卵石、碎砂石、木制或竹子材质打造古朴的乡野景观,避免大面积水泥路的出现,重点地段增加趣味感和创意性,既充斥着乡土气息,又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

园林小品在规划中可以起到组景、观赏、渲染气氛的作用。因此,在湿地的规划设计中,选取富有田园气息的园林小品,如木制或竹制桌椅,会给人以乡村之韵味,石质的长凳,给人以朴实和野趣,茅草搭建的凉亭,则给人以淳朴之感。而浮雕墙,充分融入客家元素,通过迁徙、民俗、农耕等不同内涵的主题展现客家文化。文化“上墙”将文明文化形于墙,对美丽乡村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乡村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以及文明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建设均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3]

(2)建筑景观设计。现总甫村建筑存在基调颜色较混杂,风格混乱难以融合等问题,为了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总甫村的乡土格调不是再现乡土景观和乡土情怀,而是寻找和挖掘地方文明和始兴当地房屋的元素,从而创造出新的乡村风格,既满足当地农民的生活需求,又满足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

通过重新梳理村庄建筑布局,采用统一的材质,对外立面进行风格统一,把握居民配套设施的升级,对民居周围环境进行修整保护。部分规划为民宿或特色商店,其中特色民宿的风格特色要采用当地的原材料,就地取材,融入自然,适应自然。在设计中留有余地,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保证村庄环境的整体化、乡土化。

(3)植物配置。王云才从四个方面界定乡村景观的概念:一是城市景观以外的空间;二是包括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三是以自然环境为主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四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生活。[4]由此可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总甫村的植物规划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乡村的庭院空间与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场所。其植物主要分为生产型和观赏性两类。生产型植物以可食用植物为主,包括果树(杨梅、枇杷、石榴等)、攀缘类果蔬(葡萄、丝瓜、葫芦等)、盆栽蔬菜(辣椒、芦荟、葱等)等;观赏性植物包括乡土时令花卉、花灌木、小乔木等。景观营造以庭院绿化、美化为基础,可因地制宜,根据村民各自的喜好灵活安排。

乡村公共活动空间的植物配置,主要考虑植物的观赏性,重视群落结构和植物分层,丰富植物的季相变化,还有一个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在公共活动空间中植物的遮阴效果。当前,总甫村存在村民公共活动空间植被景观性、功能性不佳等的问题,导致公共活动空间利用率不高、人性化不足。通过公共空间的植物景观配置,能提升景观性和功能性,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手法,选择观赏性强的植物或蔬菜瓜果,适当点缀一些寓意美好的乡土植物,以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为村民及游客提供一个观赏性能最佳的环境,同时,在炎炎夏日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遮阴乘凉的好去处。

对于乡村规划中的休闲娱乐空间里的植物配置,应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乡村里的水系景观以自然野趣为特色,优化水系沿线植被景观,保留原有原生态滨水植物群落,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地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植物进行配置。根据季节的变化,种植不同季节的植物,使其在季相变化时具有不同色彩和形态,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叶、气味等特点,营造出科学且生态的园林景观。最后,适当地梳理遮挡景观视线、妨碍使用功能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植被。在此基础上,在适当的位置合理搭配乔灌木,以满足景观需求,形成整体乡土景观优美的意境。

(4)乡村特色。乡土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文化融合的生长点,具有雅俗兼容并蓄、久远深厚等特点。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使文化和景观元素结合在一起,在供人观赏、体验的同时,还能达到宣传当地文化特色的作用。在总甫村的规划中,推进各种文化符号元素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生态文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增加乡村体验项目,如在果园采摘果实、在鱼塘小溪垂钓、亲身观察农作物、采摘新鲜蔬菜、学习制作客家菜肴等,通过感受当地特色活动和农家生活,展现其乡村特色。综合开发有机蔬果、山油茶、杨梅等,建成集休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科技点。食在总甫、住在总甫、玩在总甫,不远之处,更有优质的“天然疗养院”,因同一泉区含硫黄型、碳酸型两种温泉而得名的鸳鸯温泉(总甫温泉),四周青山环抱,沿途泉水淙淙,清幽宜人。

4 结语

理想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出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生产,保护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个层次的功能。[5]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制定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建立乡村文化自信,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弘扬乡土文化。乡村景观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辅相成,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对美丽乡村的建设,而打造最具当地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才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最有意义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青岛出版社,2003:1-12.

[2] 梁冰清.乡村湿地景观规划初探[D].河南农业大学,2017:1-50.

[3] 王琛.文化“上墙”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探讨[J].安徽文学,2018(11):174-175.

[4] 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9(1):55-58.

[5] 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3):39-41.

作者简介:杨俊玲(1996—)女,广东潮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高志红(1966—),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蔡彬娜(1996—)女,广东潮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钟瑜(1996—),女,广东汕尾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罗文枫(1995—),男,广东梅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通讯作者:高志红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